一种换热组件及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4922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组件及换热装置,属于换热技术领域。换热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口琴管和第二口琴管;第一口琴管和第二口琴管均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第一口琴管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二口琴管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一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同侧设置,第一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同侧设置,换热介质依次流经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进行换热;第一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在第二方向上呈交错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换热组件能够保证进水口和出水口同侧设置的同时,简化换热管路设计,尽可能减小对动力电池内部空间的占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组件及换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换热
,尤其涉及一种换热组件及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日益繁荣,带动了动力电池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对动力电池的电池能力密度和续航里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动力电池的输出越大,其产生的热量也就越高,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发出去,会严重影响电池性能,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动力电池一般需要配备换热装置来实现换热降温,保证电池性能稳定。现有换热装置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或者采用同侧设置,或者采用异侧设置;由于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需要与外部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完成换热介质的输入和输出,当采用同侧设置时,常发生进水管与出水管的干涉,进而需要弯折进水管及出水管以相互避让,这无疑增加了管路的复杂性,增加了制造成本,也过多地占用了动力电池的内部空间;当采用异侧设置时,则会出现进水口附近换热效率高、出水口附近换热效率差的现象,不能实现均匀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组件及换热装置,能够保证进水口和出水口同侧设置的同时,简化换热管路设计,尽可能减小对动力电池内部空间的占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口琴管(10)和第二口琴管(20);所述第一口琴管(10)和所述第二口琴管(20)均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n所述第一口琴管(10)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口琴管(20)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同侧设置,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同侧设置,换热介质依次流经所述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进行换热;/n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呈交错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口琴管(10)和第二口琴管(20);所述第一口琴管(10)和所述第二口琴管(20)均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所述第一口琴管(10)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口琴管(20)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同侧设置,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同侧设置,换热介质依次流经所述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进行换热;
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呈交错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进水集流体(30)和出水集流体(40),所述进水集流体(30)设于所述第一口琴管(10)的所述第一进水口处,所述出水集流体(40)设于所述第二口琴管(20)的所述第二出水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中间集流体(50),所述第一口琴管(10)的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口琴管(20)的所述第二进水口通过所述中间集流体(50)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集流体(30)与所述出水集流体(40)通过第一连接件(6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集流体(30)和所述出水集流体(40)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件(60)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进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俊盛宁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