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伊顿公司专利>正文

改进的驾驶员控制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4524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改进的驾驶员控制组件。一种用于车辆的控制组件,该车辆可响应第一和第二控制信号的变化来控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静止的安装构件和适于驾驶员的手握持的手柄(33;57;69)。该手柄可沿向前和向后的方向运动,以产生第一信号;并可沿向左和向右的方向运动,以产生第二信号。控制组件包括细长的连接器构件(23,25;47,53;65),该构件本身或与静止的安装构件(11,41;61)和手柄中的一个一起限定第一枢转轴线(A1)。当手柄以正常方式握持在驾驶员手中时,第一枢转轴线(A1)基本垂直于驾驶员的手臂取向,并且与驾驶员的手和手臂中的一个近似相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车辆的控制组件,可根据某种控制信号-无论是电信号还是液压信号等-的变化,对车辆进行控制或者转向,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这样一种类型的控制组件,它包括用于车辆驾驶员手动操纵的某种手柄。
技术介绍
仅作为示例,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这种控制组件可用于车辆中,例如滑移转向装载机中,其中,该机器的每一侧由一个单独的液压传动装置(HST)驱动。所述两个传动装置可由车辆驾驶员通过通常称为“操纵杆”的所述类型的控制组件同时进行控制。在这种控制组件中,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一样,操纵杆沿向前的方向运动会使两个HST的泵沿向前的方向移动(displace),从而两个HST沿向前的方向驱动各自的驱动轮。反之,沿向后的方向移动操纵杆会使两个HST的泵沿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两个HST沿相反的方向驱动各自的驱动轮。为了使车辆转向,例如,使车辆在前行的同时向右转,则驾驶员向前并稍向右移动操纵杆。操纵杆这样运动会的结果是与左驱动轮相关联的HST的泵移动,以向前驱动,其中,泵的移动量以及因此HST的输出速度与操纵杆向前运动的程度相对应。同时,与右驱动轮相关联的HST的泵移动,使得右驱动轮相比左驱动轮较慢地驱动,左驱动轮与右驱动轮转速的比值与操纵杆向右移动的程度大致成比例。现有技术中,常规的“两轴线”操纵杆具有美国专利No.4,321,980中所示和所说明的类型,该专利引用在此作为参考。在常规的操纵杆中设有操纵杆手柄,驾驶员对该手柄进行操纵。通常,一细长的杆状连接器伸出手柄底部并且伸入安装基座,手柄和连接器组合的枢转点位于安装基座内的某处,即,在车辆驾驶员的手和手臂垂直下方一定距离处。虽然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上述常规的两轴线操纵杆的性能基本令人满意,但是上述现有技术的操纵杆布置却有某些固有的缺点。只要车辆行驶在粗糙路面上,或者只要车辆快速加速或减速,车辆驾驶员通常会受到很大的力,从而使驾驶员在驾驶室中“跳动”;由于驾驶员手握操纵杆,其结果是不希望的输入可能从车辆传到驾驶员,再从车辆驾驶员的手传至操纵杆。具有操纵这种车辆的经验的人员可以理解,对操纵杆的任何不希望的输入都会使车辆的动作,或者使其它被控制着的辅助部件(如悬臂和铲斗)变得不稳定和难于控制,这反过来又会加重施加给驾驶员的跳动。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被称作“操纵杆”一般类型的改进的控制组件,其中,该控制组件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即,将该控制组件设计成可相对于各枢转轴线减少向控制组件的不希望的输入动作。本专利技术更具体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上述目的的改进的控制组件,并且其中,控制手柄(操纵杆)的运动更接近于车辆驾驶员的手和手腕的自然运动。本专利技术更具体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能实现上述目的的改进的控制组件,其中,该控制组件能够绕与车辆驾驶员的手和手腕的运动轴线基本一致(重合)或相交的轴线运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目的通过提供一种适用于车辆的控制组件得以实现,该车辆可根据第一和第二控制信号的变化来控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静止的安装构件和适于驾驶员的手握持的手柄。该手柄可以沿向前和向后的方向运动,以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并可以沿向左和向右的方向运动,以产生第二控制信号。改进的控制组件的特征在于该组件还包括一细长的连接器构件,该连接器构件本身或与所述静止的安装构件和所述手柄中的一个一起限定第一枢转轴线,在正常情况下,当手柄握于车辆驾驶员手中时,第一枢转轴线基本上垂直于驾驶员的手臂取向,并且与车辆驾驶员的手和手臂中的一个近似相交。根据本专利技术更具体的方面,设有一种用于车辆的控制组件,车辆可根据第一和第二控制信号的变化而进行控制和转向。该控制组件包括静止的控制安装件和适于握持在车辆驾驶员手里的手柄,手柄可沿向前和向后的方向运动,以产生第一控制信号,手柄可沿向左和向右的方向运动,以产生第二控制信号。根据该更具体的方面,该改进的控制组件的特征在于手柄限定了上端、下端和枢转位置,该枢转位置位于手柄内,并基本位于手柄上端和下端的中间位置。一细长的连接器具有安装成绕一枢转轴线枢转的第一部分,以及在枢转位置连接到手柄的第二部分。第一传感器与连接器构件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一枢转轴线可操作地相关联,连接器构件的第二部分与手柄的枢转位置连接成使得手柄沿向前和向后的方向的运动会使手柄和连接器构件作为整体运动,会使连接器构件的第一部分绕第一枢转轴线枢转,并会使第一传感器产生第一控制信号。第二传感器与连接器构件的第二部分以及枢轴位置可操作地相关联,并且连接器构件的第二部分与手柄枢轴位置的连接使得手柄沿向左和向右的方向的运动会使手柄绕连接器构件第二部分枢转,并会使第二传感器产生第二控制信号。根据本专利技术更具体的方面,改进的控制组件的特征在于连接器构造成使得,在正常情况下,当手柄握持在车辆驾驶员手中时,第一枢转轴线基本垂直于车辆驾驶员的手臂取向,并且连接器构件构造成使得第一枢转轴线与车辆驾驶员的手臂在靠近腕关节处相交。附图说明图1是大致从驾驶员座椅的位置向车辆左侧看的控制组件的透视图,该控制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制成,并适于由车辆驾驶员的左手操纵;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透视图,但从驾驶员座椅的前方并稍向车辆后部进行观察,以提供图1中不可见的控制组件的某些部分的较好的视图;图3是从与图1类似的方向观察得到的透视图,但是观察点更向前,图中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例;图4以比图3稍大的比例示出图3的可选实施例的后视平面图;图5是沿与图3类似方向的透视图,示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图6是从图5右侧向车辆左侧观察的放大的平面图;图7以比图6稍小的比例示出图5和6所示的可选实施例的俯视图;图8是沿与图5类似的方向的透视图,概略性示出本专利技术另一可选实施例;图9是从图8的右侧向车辆左侧观察的平面图,其中,以虚线示出的手柄部分显示了该手柄部分的运动。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参照附图,这些附图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制成的控制组件的透视图,该控制组件的视图是从靠近驾驶员座椅的位置大致向车辆左侧观察得到。本专利技术所述实施例是适于驾驶员手动操作的控制组件,更具体地,是适于车辆驾驶员左手操纵的控制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很容易地“反向布置”图1和2所示的控制组件,并使其位于车辆驾驶员的右侧,以使车辆驾驶员可使用右手进行操纵,这种布置仍然落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同样可以理解,相同的陈述同样适于图3和图4的可选实施例,以及图5、6和7的可选实施例。仍然参照图1,第一实施例的控制组件包括安装支架11,该安装支架可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附装以相对于车辆固定,即相对于车辆底盘或车身固定。并如结合图2在图1中最佳地看到,安装支架11基本为矩形构件,其长度方向的尺寸优选平行于车辆纵轴取向,这仅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控制组件在车辆内的取向。支承件13沿车辆横向(垂直于安装支架11)延伸,下文将对该支承件的作用进行说明。仍然主要参照图1和图2,安装支架11中形成有柱状开口15,该开口中设有轴承组件17,附图标记“17”的引出线指向轴承组件的外座圈或盖。前进-后退(F-R)轴19由轴承组件17旋转支承,并且延伸至安装支架11之外,该前进-后退轴的轴线限定了旋转轴线A1,该轴线在下文也被称为“第一枢转轴线”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控制组件,可响应第一和第二控制信号的变化来控制该车辆,所述控制组件包括静止的安装构件(11;41;61)和适于驾驶员的手握持的手柄(33;57;69),所述手柄可沿向前和向后的方向运动,以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并可沿向左和向右的方向运动,以产生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其特征在于:    a)所述手柄(33;57;69)限定了上端、下端和枢转位置(A2),该枢转位置位于所述手柄内并且基本位于所述上端和下端的中间位置;    b)具有细长的连接器构件(23,25;47,53;65),所述连接器构件具有安装成绕第一枢转轴线(A1)枢转的第一部分(23;47),和在所述枢转位置(A2)处与所述手柄(33;57;69)连接的第二部分(31;55;67);    c)具有第一传感器(21;43),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连接器构件(23,25;47,53)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一枢转轴线(A1)可操作地相关联,所述连接器构件的所述第二部分(31;55;67)和所述手柄(33;57;69)的所述枢转位置(A2)的所述连接使得所述手柄沿所述向前和向后的方向的运动会使所述手柄和所述连接器构件(23,25;47,53;65,67)作为整体运动,会使所述连接器构件的所述第一部分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线(A1)枢转,并会使所述第一传感器(21;43)产生第一控制信号;以及    d)具有第二传感器(29),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连接器构件(23,25;47,53;65)的所述第二部分(31;55;67)和所述枢转位置(A2)可操作地相关联,并且所述连接器构件的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手柄的所述枢转位置(A2)的所述连接使得所述手柄沿向左和向右的方向的运动会使所述手柄绕所述连接器构件的所述第二部分枢转,并会使所述第二传感器(29)产生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J聪布施
申请(专利权)人:伊顿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