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可拉伸显示装置。可拉伸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弹性层;设置在第一弹性层上的显示层,显示层包括第一区域和多个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内设置有可拉伸走线,每个第二区域内设置有弹性支撑部和设置在弹性支撑部上的像素单元,任意相邻的两个像素单元通过可拉伸走线连接;设置在显示层上的第二弹性层,第二弹性层至少包裹像素单元和可拉伸走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案能够提高可拉伸显示面板的拉伸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可拉伸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可拉伸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可拉伸显示作为可穿戴显示的一个形态,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其产生关注,是下一代显示技术的重要前沿研究方向。目前的可拉伸显示产品多采用岛桥结构,这种结构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可拉伸性。其制作过程通常是在柔性衬底上沉积刚性材料后通过图形化实现岛结构,然而,上述制作过程工艺较为复杂、且不利于最优化实现岛桥结构的拉伸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可拉伸显示装置,能够提高可拉伸显示面板的拉伸率。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弹性层;设置在第一弹性层上的显示层,显示层包括第一区域和多个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内设置有可拉伸走线,每个第二区域内设置有弹性支撑部和设置在弹性支撑部上的像素单元,任意相邻的两个像素单元通过可拉伸走线连接;设置在显示层上的第二弹性层,第二弹性层至少包裹像素单元和可拉伸走线。如上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可选地,弹性支撑部在可拉伸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像素单元在可拉伸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优选地,像素单元在可拉伸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形状与弹性支撑部在可拉伸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形状相同。如上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可选地,所述第二弹性层包裹至少部分所述弹性支撑部。如上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可选地,第一弹性层的材料、第二弹性层的材料、弹性支撑部的材料各自独立地选自聚二甲基硅氧烷、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热塑性聚酰亚胺、共聚酯、多硫化物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第一弹性层的材料、第二弹性层的材料和弹性支撑部的材料相同;优选地,第一弹性层的材料、第二弹性层的材料和弹性支撑部的材料均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如上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可选地,第一弹性层的厚度为50-1000微米;第二弹性层的厚度为50-1000微米;弹性支撑部的厚度为50-1000微米。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拉伸显示装置,该可拉伸显示装置包括具有上述第一方面任一特征的可拉伸显示面板。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在临时基板上形成显示层,显示层包括第一区域和多个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内设置有可拉伸走线,每个第二区域内设置有弹性支撑部和设置在弹性支撑部上的像素单元,任意相邻的两个像素单元通过可拉伸走线连接;在显示层上旋涂形成第二弹性层,第二弹性层至少包裹像素单元和可拉伸走线;剥离临时基板,并在显示层远离第二弹性层的一侧贴附第一弹性层。如上的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可选地,在临时基板上形成显示层,包括:在临时基板上预涂布形成弹性支撑部;在弹性支撑部上利用电流体动力喷薄打印技术形成像素单元;在任意相邻的两个像素单元之间形成可拉伸走线。如上的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可选地,还包括:对显示层进行紫外固化处理。如上的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可选地,临时基板为刚性基板;优选地,临时基板为玻璃基板。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可拉伸显示装置,通过全新的制作方法,使得显示层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像素单元和第一弹性层之间设置有弹性支撑部,在可拉伸显示面板拉伸时,可以保证像素单元不拉伸,弹性支撑部随着第一弹性层发生一定拉伸,这样既不会损伤像素单元,又可以提高可拉伸显示面板的拉伸率;另外,像素单元和可拉伸走线包裹在第二弹性层中,第二弹性层可以缓冲可拉伸走线在拉伸时受到的应力,同时保护像素单元。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的拉伸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制作流程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拉伸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同时,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贯穿说明书的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元件。另外,出于理解和易于描述,附图中可能夸大了一些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同时可以理解的是,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称作“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其它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另外,“在……上”是指将元件定位在另一元件上或者在另一元件下方,但是本质上不是指根据重力方向定位在另一元件的上侧上。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附图中都是将元件画在另一元件的上侧。另外,除非明确地描述为相反,否则词语“包括”和诸如“包含”或“具有”的变形将被理解为暗示包含该元件,但不排除任意其它元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到的“和/或”是指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用“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组件,但是这些组件不应该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一个组件与另一组件区分开。并且,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一种”和“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当可以不同地实施某个实施例时,具体的工艺顺序可以与所描述的顺序不同地执行。例如,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可以基本上在同一时间执行或者按与所描述顺序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可拉伸显示作为可穿戴显示的一个形态,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其产生关注,是下一代显示技术的重要前沿研究方向。图1示出了现有的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可拉伸显示面板包括设置于可拉伸基板上的岛结构1和桥结构2,岛结构1用于形成显示器件,相邻的岛结构1之间通过桥结构2连接,桥结构2用于形成可拉伸导线。当可拉伸显示面板拉伸时,岛结构1之间的距离变大,桥结构2使岛结构1之间仍然相连,保证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完整性。然而,现有的岛结构通常是在可拉伸基板上沉积刚性材料后通过图形化实现的,工艺较为复杂、且不利于最优化实现岛桥结构的拉伸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可拉伸显示装置,能够提高可拉伸显示面板的拉伸率。下面,对可拉伸显示面板、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可拉伸显示装置及其技术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弹性层;/n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层上的显示层,所述显示层包括第一区域和多个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设置有可拉伸走线,每个所述第二区域内设置有弹性支撑部和设置在所述弹性支撑部上的像素单元,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像素单元通过所述可拉伸走线连接;/n设置在所述显示层上的第二弹性层,所述第二弹性层至少包裹所述像素单元和所述可拉伸走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弹性层;
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层上的显示层,所述显示层包括第一区域和多个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设置有可拉伸走线,每个所述第二区域内设置有弹性支撑部和设置在所述弹性支撑部上的像素单元,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像素单元通过所述可拉伸走线连接;
设置在所述显示层上的第二弹性层,所述第二弹性层至少包裹所述像素单元和所述可拉伸走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部在所述可拉伸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像素单元在所述可拉伸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
优选地,所述像素单元在所述可拉伸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形状与所述弹性支撑部在所述可拉伸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形状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层包裹至少部分所述弹性支撑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层的材料、所述第二弹性层的材料、所述弹性支撑部的材料各自独立地选自聚二甲基硅氧烷、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热塑性聚酰亚胺、共聚酯、多硫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层的材料、所述第二弹性层的材料和所述弹性支撑部的材料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层的材料、所述第二弹性层的材料和所述弹性支撑部的材料均为聚二甲基硅氧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骄阳,乔贵洲,袁波,单奇,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