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密无油润滑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92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精密无油润滑轴承,包括无油润滑轴承本体,所述无油润滑轴承本体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上均设置有润滑材料,所述无油润滑轴承本体由金属外层、铜合金粉层、支撑框和连接内层组成,所述通孔均位于所述金属外层、支撑框、铜合金粉层和连接内层上,所述支撑框的内部设置有粉腔,所述粉腔均与所述通孔连接,所述润滑材料位于所述粉腔内和所述通孔上,所述支撑框的一侧靠近所述连接内层的一侧两端均设置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与所述支撑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填充材料,所述无油润滑轴承本体的端设置有合缝。有益效果:有效提高无润滑油轴承及高精度运动场合使用的耐用度,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精密无油润滑轴承
本技术涉及滑动轴承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高精密无油润滑轴承。
技术介绍
无油润滑轴承具有承载能力高,耐冲击,耐高温,自润滑能力强等特点,特别适用于重载,低速,往复或摆动等难以润滑和形成油膜的场合,也不怕水冲和其它酸液的浸蚀和冲刷。已广泛应用在冶金连铸机、轧刚设备、矿山机械、模具、起重机械、纺织机械、风电发电、船舶、汽轮机、水轮机、注塑机及设备生产流水线中。现有的无油润滑的结构形式能够实现无油润滑的功能,但是,由于这种结构的润滑面包括两种材料,及普通的结构框架材料和镶嵌于通孔内的润滑材料,造成摩擦副摩擦系数不均匀,润滑性能不稳定,甚至容易造成摩擦副的损伤,耐磨性差,使用寿命短,从而无法继续使用,给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高精密无油润滑轴承,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精密无油润滑轴承,包括无油润滑轴承本体,所述无油润滑轴承本体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上均设置有润滑材料,所述无油润滑轴承本体由金属外层、铜合金粉层、支撑框和连接内层组成,所述通孔均位于所述金属外层、支撑框、铜合金粉层和连接内层上,所述支撑框的内部设置有粉腔,所述粉腔均与所述通孔连接,所述润滑材料位于所述粉腔内和所述通孔上,所述支撑框的一侧靠近所述连接内层的一侧两端均设置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与所述支撑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填充材料,所述无油润滑轴承本体的端设置有合缝。进一步的,所述润滑材料为石墨粉材料。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填充材料为石棉填充材料。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位于所述粉腔的内部通过若干菱形网格相隔开。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外层的外部套设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材料由PTFE和铅的混合物制作而成。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内层由PPS与聚四氟乙烯改性的高分子材料注塑而成。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精密无油润滑轴承,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耐磨层采用PTFE和铅的混合物制作而成,使得其具有摩擦系数小,耐磨、抗腐蚀好及其无油润滑的优点,在金属外层上烧结铜合金粉层后能使与由PPS与聚四氟乙烯组成的连接内层有很强的结合力,又由于有比通常厚度厚的聚四氟乙烯的连接内层,使轴承的耐磨表面有一定的弹性,与其所配合轴的比压降低,显著提高了在无润滑油及高速运动场合使用的耐用度,支撑框的粉腔内与通孔的连接,使得粉腔内的石墨粉通过通孔不断的流入外圈与内圈之间,起到润滑的作用,同时,减震填充材料的设置,使得金属外层、铜合金粉层、支撑框和连接内层间的部分支撑作用力可以由减震填充材料承担,形成了非刚性支撑的结构,减震填充材料可以有效的起到减震、降噪作用,有效提高无润滑油轴承及高精度运动场合使用的耐用度,提高了实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高精密无油润滑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高精密无油润滑轴承的剖面图。图中:1、无油润滑轴承本体;2、通孔;3、润滑材料;4、金属外层;5、铜合金粉层;6、支撑框;7、连接内层;8、粉腔;9、支撑环;10、减震填充材料;11、合缝;12、耐磨层;13、菱形网格。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精密无油润滑轴承。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高精密无油润滑轴承,包括无油润滑轴承本体1,所述无油润滑轴承本体1上设置有若干通孔2,所述通孔2上均设置有润滑材料3,所述无油润滑轴承本体1由金属外层4、铜合金粉层5、支撑框6和连接内层7组成,所述通孔2均位于所述金属外层4、支撑框6、铜合金粉层5和连接内层7上,所述支撑框6的内部设置有粉腔8,所述粉腔8均与所述通孔2连接,所述润滑材料3位于所述粉腔8内和所述通孔2上,所述支撑框6的一侧靠近所述连接内层7的一侧两端均设置有支撑环9,所述支撑环9与所述支撑框6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9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填充材料10,所述无油润滑轴承本体1的端设置有合缝11。实施例二:如图1-2所示,所述润滑材料3为石墨粉材料。所述减震填充材料10为石棉填充材料。所述支撑框6位于所述粉腔8的内部通过若干菱形网格13相隔开。如图1-2所示,所述金属外层4的外部套设有耐磨层12,所述耐磨层12的材料由PTFE和铅的混合物制作而成。所述连接内层7由PPS与聚四氟乙烯改性的高分子材料注塑而成。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技术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综上所述,借助于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耐磨层12采用PTFE和铅的混合物制作而成,使得其具有摩擦系数小,耐磨、抗腐蚀好及其无油润滑的优点,在金属外层上烧结铜合金粉层5后能使与由PPS与聚四氟乙烯组成的连接内层7有很强的结合力,又由于有比通常厚度厚的聚四氟乙烯的连接内层7,使轴承的耐磨表面有一定的弹性,与其所配合轴的比压降低,显著提高了在无润滑油及高速运动场合使用的耐用度,支撑框6的粉腔8内与通孔2的连接,使得粉腔8内的石墨粉通过通孔2不断的流入外圈与内圈之间,起到润滑的作用,同时,减震填充材料10的设置,使得金属外层4、铜合金粉层5、支撑框6和连接内层7间的部分支撑作用力可以由减震填充材料10承担,形成了非刚性支撑的结构,减震填充材料10可以有效的起到减震、降噪作用,有效提高无润滑油轴承及高精度运动场合使用的耐用度,提高了实用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精密无油润滑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无油润滑轴承本体(1),所述无油润滑轴承本体(1)上设置有若干通孔(2),所述通孔(2)上均设置有润滑材料(3),所述无油润滑轴承本体(1)由金属外层(4)、铜合金粉层(5)、支撑框(6)和连接内层(7)组成,所述通孔(2)均位于所述金属外层(4)、支撑框(6)、铜合金粉层(5)和连接内层(7)上,所述支撑框(6)的内部设置有粉腔(8),所述粉腔(8)均与所述通孔(2)连接,所述润滑材料(3)位于所述粉腔(8)内和所述通孔(2)上,所述支撑框(6)的一侧靠近所述连接内层(7)的一侧两端均设置有支撑环(9),所述支撑环(9)与所述支撑框(6)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9)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填充材料(10),所述无油润滑轴承本体(1)的端设置有合缝(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精密无油润滑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无油润滑轴承本体(1),所述无油润滑轴承本体(1)上设置有若干通孔(2),所述通孔(2)上均设置有润滑材料(3),所述无油润滑轴承本体(1)由金属外层(4)、铜合金粉层(5)、支撑框(6)和连接内层(7)组成,所述通孔(2)均位于所述金属外层(4)、支撑框(6)、铜合金粉层(5)和连接内层(7)上,所述支撑框(6)的内部设置有粉腔(8),所述粉腔(8)均与所述通孔(2)连接,所述润滑材料(3)位于所述粉腔(8)内和所述通孔(2)上,所述支撑框(6)的一侧靠近所述连接内层(7)的一侧两端均设置有支撑环(9),所述支撑环(9)与所述支撑框(6)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9)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填充材料(10),所述无油润滑轴承本体(1)的端设置有合缝(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希潘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嘉倍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