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然保护区未来人类活动情景的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
,尤其涉及一种自然保护区未来人类活动情景的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设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是推进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对象往往是重要的核心水源地、动物迁徙的关键廊道、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同时,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这些区域又成为生态脆弱、环境变化敏感地的象征。生态系统多样、生态环境异质性强,使得评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和预警生态环境变化面临巨大挑战。生态环境预测/预警是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水土气生四要素的时空动态模拟以及对生态系统退化与环境质量恶化的预警。基于物理过程的生态环境演变动力学模型和分布式预警模型成为当前揭示中长期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演变趋势、预估生态灾害风险的重要手段,而未来气候与人类活动情景的构建是实现高效预测/预警的基础和关键。目前,全球变化研究已发展了较为成熟的气候情景构建方法,但关于未来人类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然保护区未来人类活动情景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⑴人类活动现状的提取:/na提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nb计算现有放牧强度;/nc计算现有造林强度;/nd计算现有旅游强度;/n⑵计算整体的人类活动强度,评估人类活动的净影响:/n①按照下式计算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整体的人类活动强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然保护区未来人类活动情景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人类活动现状的提取:
a提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
b计算现有放牧强度;
c计算现有造林强度;
d计算现有旅游强度;
⑵计算整体的人类活动强度,评估人类活动的净影响:
①按照下式计算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整体的人类活动强度THAI:
,;
式中:SCE为建设用地当量面积;S为区域总面积;Si为第i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CFi为第i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建设用地当量折算系数;Pi为人类活动强度的等级,取值范围为0~100%;n为土地利用类型数;
②评估人类活动的净影响:
从经济效益或生态投入、火灾风险、水文功能、固碳效应、土壤环境、群落结构、物种入侵、景观格局八个方面评估造林、旅游、放牧对生态环境的正影响PI和负影响NI,进而按下式计算三者的综合影响SI:
,,;
式中:WCj为每个评估特征j的权重因子;NSi为第i种具有负效应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PSi为第i种具有正效应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ICi为第i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因子;S为区域总面积;n为土地利用类型数;
⑶根据下式建立THAI与SI的理论关系模型,并根据现状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拟合,求解最小SImin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军,赵文智,何志斌,田全彦,董龙翔,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