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房屋建筑用隔音墙,属于房建工程领域,其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隔音墙板,两块所述隔音墙板的底部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与两块隔音墙板之间形成隔音腔体,所述隔音腔体内沿水平方向分布有多根支撑龙骨,每根所述支撑龙骨均竖直设置,相邻两根所述支撑龙骨之间设置有隔音棉块,所述隔音棉块的两侧面分别与两块隔音墙板相贴合,还包括U形垫条,所述U形垫条垫设在隔音棉块底部以及两侧的侧面上,所述U形垫条的两端均延伸至隔音棉块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更换隔音棉块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屋建筑用隔音墙
本申请涉及房建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房屋建筑用隔音墙。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住进了商品房,改善了居住条件,但是现在的楼房墙体结构单一,易传播声音,导致噪音问题越来越严重,困扰着都市的人们,影响生活和休息,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在装修时会采用隔音墙,隔音墙是一种切断噪声传播途径,有效降低噪声的墙面。现有的隔音墙一般包括原始墙面以及设于原始墙面内部的吸音板,通过吸音板吸收噪声或隔离噪声,使得噪声无法传递继续向室内传递,从而达到室内吸音减噪的效果。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1050789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隔音墙体,其技术方案的要点在于:包括底板和轻钢龙骨架,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轻钢龙骨架,且底板上设置有隔音棉块,所述隔音棉块的外表面设置有石膏板,所述石膏板的外表面设置有隔音毡,所述隔音毡的外表面设置有面层。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不便于更换隔音棉块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便于更换隔音棉块,本申请提供一种房屋建筑用隔音墙。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房屋建筑用隔音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房屋建筑用隔音墙,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隔音墙板,两块所述隔音墙板的底部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与两块隔音墙板之间形成隔音腔体,所述隔音腔体内沿水平方向分布有多根支撑龙骨,每根所述支撑龙骨均竖直设置,相邻两根所述支撑龙骨之间设置有隔音棉块,所述隔音棉块的两侧面分别与两块隔音墙板相贴合,还包括U形垫条,所述U形垫条垫设在隔音棉块底部以及两侧的侧面上,所述U形垫条的两端均延伸至隔音棉块的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隔音棉块与两侧的支撑龙骨之间垫设U形垫条,需要将隔音棉块取出进行更换时,通过拉动U形垫条的两端,带动隔音棉块从隔音腔体内移出,相比于人工手动将隔音棉块从隔音腔体内拉出,U形垫条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施力点,从而方便将隔音棉块取出,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直接将隔音棉块拉出时将隔音棉块拉断,导致剩余部分的隔音棉块卡在隔音腔体内而难以取出。优选的,所述U形垫条包括刚性条和两根柔性条,所述刚性条位于隔音棉块底部的侧面上,两根所述柔性条分别设置在刚性条的两端,所述柔性条位于隔音棉块与支撑龙骨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刚性条位于隔音棉块的底部,对隔音棉块底部的侧面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柔性条位于刚性条的两侧,对隔音棉块两侧的侧面进行支撑,当需要取出隔音棉块时,两侧的柔性条拉动刚性条向上移动,刚性条上升的过程中带动隔音棉块向上移动至移出隔音腔体。优选的,两根所述柔性条位于隔音棉块外的一端均设置有拉动片,所述拉动片的中部开设有手持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隔音棉块的一端设置拉动片,并在拉动片的中部开设手持孔,工作人员将手放入手持孔内,以便于施加作用力,从而方便通过拉动片将隔音棉块取出。优选的,所述支撑龙骨上开设有供拉动片放置的容纳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撑龙骨上开设容纳槽,在将隔音棉块安装到隔音腔体后,将拉动片插设到容纳槽内进行收纳,以便于使整体结构较为紧凑。优选的,所述拉动片的两侧均设置有橡胶垫片,所述橡胶垫片与容纳槽的两侧壁相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拉动片的两侧设置橡胶垫片,在将拉动片放入容纳槽后,两侧的橡胶垫片分别与容纳槽的两侧壁相抵接,从而使拉动片不易滑出容纳槽,以便于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支撑龙骨为工字型龙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支撑龙骨设置为工字型,使一个支撑龙骨的两侧均能够安装隔音棉块,从而使整体结构更为紧凑。优选的,两块所述隔音墙板相互靠近的一面均开设有多个吸音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隔音墙板相互靠近的一面开设多个吸音槽,以便于提高隔音墙板的吸音效果。优选的,所述隔音墙板包括两块水泥板,两块所述水泥板之间设置有隔音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两层水泥板之间设置隔音毡,以便于起到多重降噪的效果,提高整体结构的降噪性能。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申请通过在隔音棉块与两侧的支撑龙骨之间垫设U形垫条,需要将隔音棉块取出进行更换时,通过拉动U形垫条的两端,带动隔音棉块从隔音腔体内移出,相比于人工手动将隔音棉块从隔音腔体内拉出,U形垫条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施力点,从而方便将隔音棉块取出;2.本申请通过在隔音棉块的一端设置拉动片,并在拉动片的中部开设手持孔,工作人员将手放入手持孔内,以便于施加作用力,从而方便通过拉动片将隔音棉块取出;3.本申请通过在拉动片的两侧设置橡胶垫片,在将拉动片放入容纳槽后,两侧的橡胶垫片分别与容纳槽的两侧壁相抵接,从而使拉动片不易滑出容纳槽,以便于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隔音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隔音棉块与支撑龙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U形垫条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拉动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隔音墙板;11、水泥板;111、吸音槽;12、隔音毡;2、底板;3、隔音腔体;4、支撑龙骨;41、容纳槽;5、隔音棉块;6、U形垫条;61、刚性条;62、柔性条;63、拉动片;631、手持孔;632、橡胶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房屋建筑用隔音墙。参照图1、图2,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隔音墙板1,两块隔音墙板1的底部通过底板2连接为一体,底板2与两块隔音墙板1之间形成隔音腔体3,隔音腔体3内沿水平方向等间距分布有多根支撑龙骨4,每根支撑龙骨4均竖直设置在隔音腔体3内,相邻两根支撑龙骨4之间安装有隔音棉块5,隔音棉块5的两侧面分别与两块隔音墙板1相贴合,支撑龙骨4选用工字型龙骨,每个支撑龙骨4的两侧均能够安装隔音棉块5,从而使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参照图3,隔音墙板1包括两块水泥板11,两块水泥板11之间夹设有隔音毡12,在保证隔音墙板1强度的同时起到多重降噪的效果,提高整体结构的降噪性能;靠近隔音棉块5一侧的水泥板11上开设有多个吸音槽111,以便于提高隔音墙板1的吸音效果。参照图4、图5,隔音腔体3内且位于隔音棉块5的底部设有U形垫条6,U形垫条6包括刚性条61和两根柔性条62,刚性条61位于隔音棉块5底部的侧面上,对隔音棉块5底部的侧面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两根柔性条62分别设置在刚性条61的两端并位于隔音棉块5的侧面与支撑龙骨4之间,对隔音棉块5两侧的侧面进行支撑。参照图5、图6,柔性条62的远离刚性条6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动片63,拉动片63位于隔音棉块5的上方,当需要取出隔音棉块5时,通过拉动片63带动两侧的柔性条62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拉动刚性条61向上移动,刚性条61上升的过程中带动隔音棉块5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房屋建筑用隔音墙,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隔音墙板(1),两块所述隔音墙板(1)的底部连接有底板(2),所述底板(2)与两块隔音墙板(1)之间形成隔音腔体(3),所述隔音腔体(3)内沿水平方向分布有多根支撑龙骨(4),每根所述支撑龙骨(4)均竖直设置,相邻两根所述支撑龙骨(4)之间设置有隔音棉块(5),所述隔音棉块(5)的两侧面分别与两块隔音墙板(1)相贴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U形垫条(6),所述U形垫条(6)垫设在隔音棉块(5)底部以及两侧的侧面上,所述U形垫条(6)的两端均延伸至隔音棉块(5)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屋建筑用隔音墙,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隔音墙板(1),两块所述隔音墙板(1)的底部连接有底板(2),所述底板(2)与两块隔音墙板(1)之间形成隔音腔体(3),所述隔音腔体(3)内沿水平方向分布有多根支撑龙骨(4),每根所述支撑龙骨(4)均竖直设置,相邻两根所述支撑龙骨(4)之间设置有隔音棉块(5),所述隔音棉块(5)的两侧面分别与两块隔音墙板(1)相贴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U形垫条(6),所述U形垫条(6)垫设在隔音棉块(5)底部以及两侧的侧面上,所述U形垫条(6)的两端均延伸至隔音棉块(5)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用隔音墙,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垫条(6)包括刚性条(61)和两根柔性条(62),所述刚性条(61)位于隔音棉块(5)底部的侧面上,两根所述柔性条(62)分别设置在刚性条(61)的两端,所述柔性条(62)位于隔音棉块(5)与支撑龙骨(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用隔音墙,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林峰,陈竹,杨轮,万明晖,张垚华,
申请(专利权)人:祥昇建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