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墙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622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震墙体结构,包括墙板结构,墙板结构两侧安装有立柱,立柱之间连接有屋梁;所述立柱包括工字钢,工字钢上部相对扣合固定有第一U形钢,下部扣合固定有第二U形钢;第一U形钢和第二U形钢之间形成卡槽;屋梁的端部卡入卡槽内并与立柱相连;所述墙板结构包括前面板和后面板;所述前面板和后面板的左右边侧与连接板形成与立柱配合的竖向U形卡槽;竖向U形卡槽与立柱之间填充有弹性填充物;前面板和后面板的内侧面均成形有若干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组装快速方便,不需要使用焊接即可实现各部件的相互连接,有效降低了震动时结构间硬性接触造成的损伤,且通过阻尼结构实现了震动耗能,有效降低了震动对建筑整体造成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墙体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震墙体结构。
技术介绍
冷弯钢的建筑结构与传统的混凝土、砖体等结构相比,在施工周期、模块化设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冷弯钢进行连接时,由于钢体较薄弱,焊接连接的难度很大,此外,现有的冷弯钢连接通常是固定连接,缺少缓冲结构,导致在地震情况下,容易由于震动受到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震墙体结构。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组装快速方便,不需要使用焊接即可实现各部件的相互连接,有效降低了震动时结构间硬性接触造成的损伤,墙板结构使用轻质材料,有效降低了总体结构的重量,且通过阻尼结构实现了震动耗能,有效降低了震动对建筑整体造成的损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震墙体结构,包括墙板结构,墙板结构两侧安装有立柱,立柱之间连接有屋梁;所述立柱包括工字钢,工字钢上部相对扣合固定有第一U形钢,下部扣合固定有第二U形钢;第一U形钢和第二U形钢之间形成卡槽;屋梁的端部卡入卡槽内并与立柱相连;所述墙板结构包括前面板和后面板;前面板和后面板两侧均通过连接板相互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板之间形成填充腔,填充腔内填充有轻质保温材料;所述前面板和后面板的左右边侧与连接板形成与立柱配合的竖向U形卡槽;竖向U形卡槽与立柱之间填充有弹性填充物;连接板的高度短于前面板和后面板,使得前面板和后面板上下端之间形成有与屋梁配合的安装槽;前面板和后面板的内侧面均成形有若干凹槽。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弹性填充物为PU发泡剂;抗震墙体结构中的建筑缝隙也均用弹性填充物填充。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轻质保温材料为加气混凝土或矿物棉。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工字钢与第一U形钢通过铆钉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屋梁包括两端的支撑抱梁和中部的主梁;主梁包括两个相对扣合的第三U形钢;支撑抱梁包括两个相对扣合的第四U形钢;第三U形钢的开口方向为水平方向,第四U形钢的开口方向为竖直方向;主梁插入支撑抱梁内,支撑抱梁侧壁通过铆钉与工字钢连接;第四U形钢上下面对称成形有至少两组长圆孔,第三U形钢对应设置有通孔,固定螺栓经长圆孔、通孔穿过屋梁连接有固定螺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定螺母上表面两侧成形有弧形弹性片。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三U形钢和第四U形钢的相互接触的接触面均为阻尼面。本技术的优点:1.有效实现了震动时的耗能,有效降低了震动时结构间硬性接触造成的损伤。2.组装快速方便,不需要使用焊接。3.墙板结构使用轻质材料,有效降低了总体结构的重量。附图说明图1为抗震墙体结构结构的总体示意图;图2为去除墙板结构后的立柱和屋梁的连接示意图;(显示的为多层结构的图,最底层墙体结构不存在图中的下屋梁);图3为墙板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墙板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立柱和屋梁连接节点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立柱和屋梁连接节点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1-6所示的一种抗震墙体结构,包括墙板结构1,墙板结构1两侧安装有立柱2,立柱2之间连接有屋梁3;所述立柱2包括工字钢4,工字钢4上部相对扣合固定有第一U形钢5,下部扣合固定有第二U形钢6;第一U形钢5和第二U形钢6之间形成卡槽7;屋梁3的端部卡入卡槽7内并与立柱2相连;所述墙板结构1包括前面板8和后面板9;前面板8和后面板9两侧均通过连接板10相互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板10之间形成填充腔11,填充腔11内填充有轻质保温材料13;所述前面板8和后面板9的左右边侧与连接板10形成与立柱2配合的竖向U形卡槽26;竖向U形卡槽26与立柱2之间填充有弹性填充物12;连接板10的高度短于前面板8和后面板9,使得前面板8和后面板9上下端之间形成有与屋梁3配合的安装槽14;前面板8和后面板9的内侧面均成形有若干凹槽15。凹槽15不仅使得轻质保温材料13与前、后面板黏贴面积更大,对前、后面板形成竖向支撑,而形成了类似多孔降噪板的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外界噪音。弹性填充物12为PU发泡剂;抗震墙体结构中的建筑缝隙也均用弹性填充物12填充。轻质保温材料13为加气混凝土或矿物棉。工字钢4与第一U形钢5通过铆钉16固定连接。屋梁3包括两端的支撑抱梁17和中部的主梁18;主梁18包括两个相对扣合的第三U形钢19;支撑抱梁17包括两个相对扣合的第四U形钢20;第三U形钢19的开口方向为水平方向,第四U形钢20的开口方向为竖直方向;主梁18插入支撑抱梁17内,支撑抱梁17侧壁通过铆钉与工字钢4连接;第四U形钢20上下面对称成形有至少两组长圆孔21,第三U形钢19对应设置有通孔22,固定螺栓23经长圆孔21、通孔22穿过屋梁3连接有固定螺母24。固定螺母24上表面两侧成形有弧形弹性片25,便于根据需要调节第三U形钢19和第四U形钢20接触面的摩擦力,且有效防止了螺母的松动。第三U形钢19和第四U形钢20的相互接触的接触面均为阻尼面。本墙体制作方法如下:在工字钢4上固定好第二U形钢6,然后放置墙板结构1,工字钢4安装到竖向U形卡槽26中,再放置组装好的屋梁3,然后在屋梁两端上方的工字钢4槽内固定第一U形钢5,再通过铆钉16将工字钢4与支撑抱梁17固定。本技术在地震时,由于设置有长圆孔21,第三U形钢19和第四U形钢20会发生相对滑动,经来回的滑动实现对震动能量的消耗;而屋梁3滑动时,由于竖向U形卡槽26与立柱2之间填充有弹性填充物12,因此立柱和墙板结构之间不会出现刚性碰撞,从而防止出现无法修复的结构损坏。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案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板结构(1),墙板结构(1)两侧安装有立柱(2),立柱(2)之间连接有屋梁(3);所述立柱(2)包括工字钢(4),工字钢(4)上部相对扣合固定有第一U形钢(5),下部扣合固定有第二U形钢(6);第一U形钢(5)和第二U形钢(6)之间形成卡槽(7);屋梁(3)的端部卡入卡槽(7)内并与立柱(2)相连;所述墙板结构(1)包括前面板(8)和后面板(9);前面板(8)和后面板(9)两侧均通过连接板(10)相互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板(10)之间形成填充腔(11),填充腔(11)内填充有轻质保温材料(13);所述前面板(8)和后面板(9)的左右边侧与连接板(10)形成与立柱(2)配合的竖向U形卡槽(26);竖向U形卡槽(26)与立柱(2)之间填充有弹性填充物(12);连接板(10)的高度短于前面板(8)和后面板(9),使得前面板(8)和后面板(9)上下端之间形成有与屋梁(3)配合的安装槽(14);前面板(8)和后面板(9)的内侧面均成形有若干凹槽(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板结构(1),墙板结构(1)两侧安装有立柱(2),立柱(2)之间连接有屋梁(3);所述立柱(2)包括工字钢(4),工字钢(4)上部相对扣合固定有第一U形钢(5),下部扣合固定有第二U形钢(6);第一U形钢(5)和第二U形钢(6)之间形成卡槽(7);屋梁(3)的端部卡入卡槽(7)内并与立柱(2)相连;所述墙板结构(1)包括前面板(8)和后面板(9);前面板(8)和后面板(9)两侧均通过连接板(10)相互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板(10)之间形成填充腔(11),填充腔(11)内填充有轻质保温材料(13);所述前面板(8)和后面板(9)的左右边侧与连接板(10)形成与立柱(2)配合的竖向U形卡槽(26);竖向U形卡槽(26)与立柱(2)之间填充有弹性填充物(12);连接板(10)的高度短于前面板(8)和后面板(9),使得前面板(8)和后面板(9)上下端之间形成有与屋梁(3)配合的安装槽(14);前面板(8)和后面板(9)的内侧面均成形有若干凹槽(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填充物(12)为PU发泡剂;抗震墙体结构中的建筑缝隙也均用弹性填充物(12)填充。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雪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贵庭住宅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