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污泥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7586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市政污泥处理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处理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筒内开设有有处理腔,所述处理腔的腔壁上设有刮片,所述刮片与处理腔的腔壁接触设置,所述处理筒的上表面设有驱动刮片沿着处理腔的腔壁在竖直方向上往复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处理腔的顶部腔壁上设有对是刮片进行清洁的清洁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对罐体内壁上的污泥进行清理,从而不会影响污泥处理装置的正常使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污泥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污泥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市政污泥是指城市污水处理厂经浓缩脱水后排出的泥块或泥饼,其含有丰富的有机物以及N、P、K等营养元素,如果处置不当,不仅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也会对资源造成浪费。现有的授权公开号为CN20863129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市政污泥处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由支架、罐体和电动机组成,所述电动机上端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与罐体衔接处设置有动密封垫,所述转轴位于罐体内部上端设置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滑动连接,所述从动轮底端设置有螺旋杆,所述出料管与罐体衔接处设置有阀门,所述罐体上侧设置有水管,所述水管一端伸入罐体内部,所述水管位于罐体内部段底端设置有多个高压旋转喷头,所述罐体上侧一端设置有出气管。该技术将污泥从罐体内部排出时,电动机能够通过转轴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转动时将会带动从动轮,从而使螺旋杆在旋转时促进出料,能够保证出料顺畅。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罐体的内壁上会粘附很多污泥,粘附在内壁上的污泥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容易越堆积越厚,最终导致处理装置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市政污泥处理装置,具有便于对罐体内壁上的污泥进行清理,从而不会影响污泥处理装置的正常使用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市政污泥处理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处理筒,所述处理筒内开设有有处理腔,所述处理腔的腔壁上设有刮片,所述刮片与处理腔的腔壁接触设置,所述处理筒的上表面设有驱动刮片沿着处理腔的腔壁在竖直方向上往复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处理腔的顶部腔壁上设有对是刮片进行清洁的清洁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处理筒内开设的处理腔用于对污泥进行处理。刮片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用于对处理污泥过程中粘附在处理腔的腔壁上的污泥进行刮动,在刮片的刮动下将其从腔壁上刮下。清洁组件用于配合刮片对处理腔的腔壁进行喷水,加强对腔壁的清洗效果。通过本技术的方案可有效对附着在处理腔的腔壁上的污泥进行清理,防止过多的污泥粘附在处理腔的腔壁对装置正常的使用造成影响。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推动气缸,所述处理筒的上表面卡设有两个与处理腔连通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呈竖直,两个所述推动气缸固定连接于处理筒的上表面,所述推动气缸的活塞杆滑动连接于连通孔内,所述推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刮片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气缸在启动时,推动气缸的活塞杆可伸出或缩回带动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的刮片在竖直方向往复移动。连通孔供推动气缸的活塞杆在其中滑移,便于配合推动气缸活塞杆的伸出或缩回。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刮片为两个,两个所述刮片分别与两个推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刮片为半圆片,两个所述刮片在处理腔内拼接为一个完整的圆环,圆弧状的所述刮片与处理腔的腔壁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半圆形状的刮片可实现对圆柱状的处理腔的腔壁进行清理,保证对处理腔的腔壁的清洁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推动气缸的活塞杆上侧面固定连接有导向块,所述处理腔的腔壁上开设有竖直的导向槽,所述导向块滑动连接于导向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槽和导向块的设置对刮片的滑移起到导向的效果,滑动连接于导向槽内的导向块保证刮片可持续贴合于处理腔的腔壁竖直滑移,保证对处理腔的腔壁的清洁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清洁组件包括高压喷水管,所述高压喷水管包括管体和高压喷头,所述管体呈竖直,所述高压喷头与管体倾斜设置,所述处理腔的上表面开设有与处理腔连通的连接孔,所述管体转动连接于连接孔内,所述高压喷头位于处理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压喷水管的设置配合刮片的刮动,在刮片刮动处理腔的腔壁时高压喷头喷水将刮下的污泥冲下。同时也可对被污染后的刮片进行清洗。高压喷头和管体倾斜设置,当在连接孔内转动管体时,管体转动带动与管体倾斜设置的高压喷头转动,从而对圆柱形的处理腔的腔壁和半圆形的刮片进行清洗。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孔的孔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转动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管体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供限位环在其中转动,限位环的设置防止管体在高压水流的冲击下从连接孔中脱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处理腔的顶部腔壁上开设有供刮片放置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贯穿连通孔的孔壁,所述放置槽呈圆环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槽可供推动气缸缩回时供刮片放置于其中。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向块为燕尾块,所述导向槽为燕尾槽,所述燕尾块与燕尾槽滑移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燕尾槽和燕尾块的设置防止导向块从导向槽中脱出。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推动气缸的活塞杆的伸缩带动与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的刮片在处理腔的腔壁上刮动,从而对腔壁上粘附的污泥进行清理;高压喷水管的设置与刮片的刮动进行配合,方便对刮片刮下的污泥进行冲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处理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导向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处理筒;2、处理腔;3、刮片;4、推动气缸;5、连通孔;6、导向块;7、导向槽;8、高压喷水管;81、管体;82、高压喷头;9、连接孔;10、限位槽;11、限位环;12、放置槽;13、进泥管;14、出泥管;15、支撑杆;16、下泥斗;17、阀门;18、驱动电机;19、螺纹柱;20、主动齿轮;21、从动齿轮;22、横板;23、气体过滤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市政污泥处理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处理筒1,处理筒1内开设有有处理腔2。处理筒1的侧面周向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杆15,支撑杆15固定于底面,支撑杆15的设置对处理筒1起到支撑的效果。处理筒1的筒身为圆柱状,筒身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泥斗16。处理筒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与处理腔2连通的进泥管13,下泥斗16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与处理腔2连通的出泥管14。污水和污泥的混合物从进泥管13排入处理筒1内经过处理筒1的处理最后从出泥管14排出。出泥管14上设置有出泥管14进行启闭的阀门17,通过阀门17可实现对出泥管14启闭的控制。对污泥和污水混合物进行处理的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8,驱动电机18固定连接于下泥斗16的顶端。驱动电机18的输出轴贯穿下泥斗16的底部伸入处理腔2内。驱动电机18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20,主动齿轮20上啮合有从动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污泥处理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处理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筒(1)内开设有处理腔(2),所述处理腔(2)的腔壁上设有刮片(3),所述刮片(3)与处理腔(2)的腔壁接触设置,所述处理筒(1)的上表面设有驱动刮片(3)沿着处理腔(2)的腔壁在竖直方向上往复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处理腔(2)的顶部腔壁上设有对是刮片(3)进行清洁的清洁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污泥处理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处理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筒(1)内开设有处理腔(2),所述处理腔(2)的腔壁上设有刮片(3),所述刮片(3)与处理腔(2)的腔壁接触设置,所述处理筒(1)的上表面设有驱动刮片(3)沿着处理腔(2)的腔壁在竖直方向上往复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处理腔(2)的顶部腔壁上设有对是刮片(3)进行清洁的清洁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推动气缸(4),所述处理筒(1)的上表面卡设有两个与处理腔(2)连通的连通孔(5),所述连通孔(5)呈竖直,两个所述推动气缸(4)固定连接于处理筒(1)的上表面,所述推动气缸(4)的活塞杆滑动连接于连通孔(5)内,所述推动气缸(4)的活塞杆端部与刮片(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片(3)为两个,两个所述刮片(3)分别与两个推动气缸(4)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刮片(3)为半圆片,两个所述刮片(3)在处理腔(2)内拼接为一个完整的圆环,圆弧状的所述刮片(3)与处理腔(2)的腔壁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气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雄杰黄光燕杨可欣苟国银张登仁
申请(专利权)人:祥昇建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