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基基础用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532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5
本申请涉及一种地基基础用加固结构,涉及建筑基础的技术领域,其包括若干扩底加固筋、若干驱使扩底加固筋转动的导转滑杆以及连接所有导转滑杆的推滑件,推滑件位于钢筋笼的上方,导转滑杆的下端铰接有端部与扩底加固筋铰接的连杆。钢筋笼安装进入桩孔后,推滑件推动所有导转滑杆向下滑动,使得所有扩底加固筋在对应连杆的带动下受对应的导转滑杆驱动发生翻转,扩底加固筋翻转进入桩孔底部的扩孔中,而后向桩孔中灌注混凝土以使混凝土凝固形成混凝土体,混凝土体位于扩孔区域的部分在扩底加固筋的作用下提高强度,由此,使得本申请能够提高地基基础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基基础用加固结构
本申请涉及建筑基础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地基基础用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建筑的地基基础施工也遵循这一原则,而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的低噪音地震动等优势也使之成为节能建筑施工的常用选项。钻孔灌注桩的成型需要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而后并在桩孔内放置钢筋笼并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后即形成钻孔灌注桩。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现有的建筑桩基础常会桩孔底部进行扩孔以增加成型后钻孔灌注桩承受荷载的区域。但呈直筒装设置的钢筋笼无法在扩孔区域内填入钢筋,以致于钻孔灌注桩在扩孔区域的结构强度差,从而使得地基基础的结构强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地基基础的结构强度,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基基础用加固结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基基础用加固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基基础用加固结构(2),安装于钢筋笼(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2)包括若干铰接于所述钢筋笼(1)下端的扩底加固筋(21)、若干驱使所述扩底加固筋(21)转动的导转滑杆(22)以及连接所有导转滑杆(22)的推滑件(23),所述推滑件(23)位于所述钢筋笼(1)的上方,所有导转滑杆(22)以所述钢筋笼(1)的轴线为中心周向间隔分布,所述扩底加固筋(21)的数量与所述导转滑杆(2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导转滑杆(22)的下端铰接有端部与所述扩底加固筋(21)铰接的连杆(2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基基础用加固结构(2),安装于钢筋笼(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2)包括若干铰接于所述钢筋笼(1)下端的扩底加固筋(21)、若干驱使所述扩底加固筋(21)转动的导转滑杆(22)以及连接所有导转滑杆(22)的推滑件(23),所述推滑件(23)位于所述钢筋笼(1)的上方,所有导转滑杆(22)以所述钢筋笼(1)的轴线为中心周向间隔分布,所述扩底加固筋(21)的数量与所述导转滑杆(2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导转滑杆(22)的下端铰接有端部与所述扩底加固筋(21)铰接的连杆(2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基基础用加固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2)还包括安装于钢筋笼(1)的限滑件(24),所述限滑件(24)包括第一夹片(241)和第二夹片(242),所述第一夹片(241)和所述第二夹片(242)之间形成有夹持空间(243),所述导转滑杆(22)位于所述夹持空间(243)内,所述第一夹片(24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夹片(242)的一端均安装于钢筋笼(1),所述第一夹片(24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片(242)的另一端通过螺栓螺母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基基础用加固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2)还包括安装于钢筋笼(1)的若干导滑组件,所述导滑组件的数量与所述导转滑杆(2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有导滑组件以钢筋笼(1)的轴线为中心周向间隔分布,所述导滑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导滑块(25),所有导滑块(25)沿钢筋笼(1)的轴线方向间隔分布,所述导滑块(25)上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小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信建设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