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集障碍桩群工程灌注桩配置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2697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密集障碍桩群工程灌注桩配置结构及施工方法,所述密集障碍桩的单根直径不大于1500mm,深度不大于40m,所述灌注桩配置结构包括优化后工程桩、基础承台和基础地梁,所述优化后工程桩的单根直径须大于所述密集障碍桩的单根直径,通过在原有密集障碍桩位置处钻进钢套管,而后桩孔回填、拔出所述钢套管的方式,完成优化后工程桩的施工;所述基础地梁纵横交错,其交错处设置基础承台,且各基础承台的底部设置2‑3根所述优化后工程桩。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密集障碍桩群工程灌注桩配置结构,减少了需拔出障碍桩数量,避免了坑洼灌注桩施工承压水突涌的风险,节约成本、施工速度快、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集障碍桩群工程灌注桩配置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密集障碍桩群工程灌注桩配置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城市从工业经济向后工业型经济转变,遗留下很多废弃的厂房和仓库,城市更新成为中国城市发展越来越显著的增长趋势,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快速发展,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岩石、遗留障碍桩等,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质量与进度。在遇到密集障碍桩群时,传统方法是如图1所示设计工程桩,但传统的工程桩分布需要拔出较多障碍桩,施工难度大、成本高、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密集障碍桩群位置工程灌注桩施工难度大的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集障碍桩群工程灌注桩配置结构及施工方法,减少了需拔出障碍桩数量,避免了坑洼灌注桩施工承压水突涌的风险,节约成本、施工速度快、效率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密集障碍桩群工程灌注桩配置结构,所述密集障碍桩的单根直径不大于1500mm,深度不大于40m,其中,所述灌注桩配置结构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集障碍桩群工程灌注桩配置结构,所述密集障碍桩(1)的单根直径不大于1500mm,深度不大于40m,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桩配置结构包括优化后工程桩(31)、基础承台(32)和基础地梁(33),所述优化后工程桩的单根直径须大于所述密集障碍桩的单根直径,通过在原有密集障碍桩位置处钻进钢套管(63),而后桩孔回填、拔出所述钢套管的方式,完成优化后工程桩的施工;所述基础地梁纵横交错,其交错处设置基础承台,且各基础承台的底部设置2-3根所述优化后工程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集障碍桩群工程灌注桩配置结构,所述密集障碍桩(1)的单根直径不大于1500mm,深度不大于40m,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桩配置结构包括优化后工程桩(31)、基础承台(32)和基础地梁(33),所述优化后工程桩的单根直径须大于所述密集障碍桩的单根直径,通过在原有密集障碍桩位置处钻进钢套管(63),而后桩孔回填、拔出所述钢套管的方式,完成优化后工程桩的施工;所述基础地梁纵横交错,其交错处设置基础承台,且各基础承台的底部设置2-3根所述优化后工程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集障碍桩群工程灌注桩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后工程桩(31)的单根直径不小于10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集障碍桩群工程灌注桩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承台(32)分为三角形基础承台和矩形基础承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密集障碍桩群工程灌注桩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承台(32)外扩出优化后工程桩(31)不小于0.5倍优化后工程桩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集障碍桩群工程灌注桩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套管(63)的直径与优化后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秀川李卓文林佐江周予启贾子超刘凯旋张帅周金汉吕宁李乐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