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保护盒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723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线束保护盒及汽车,该线束保护盒包括:至少一个底壳,底壳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容纳槽,容纳槽贯通底壳的长度方向,线束沿底壳的长度方向穿设于容纳槽,底壳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卡扣和第一卡凸,一底壳上的第一卡扣能够与相邻的另一底壳上的第一卡凸卡接;至少一个上盖,盖设于底壳的容纳槽的开口;和固定部,包括固定本体和插接部,底壳的第一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插槽,插接部插接于插槽,固定部本体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通过连接件与车身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线束保护盒可以提高线束保护盒的适用性,减少制造其的模具种类,降低其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保护盒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线束保护盒及汽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绝大部分车型的车身线束成“A”型或“H”型分布,在车身的门槛位置多数呈直线布置,由于需要固定位于门槛位置的线束的走向、保护线束不被周围部件磨损,大多车型设置线束保护盒,线束穿设于线束保护盒内,以对线束进行保护。目前需要根据每款车型设计线束保护盒的长度,以及根据车型,适应性地改变线束保护盒上与车身地板的连接位置。因此,这就需要开发多种模具,导致了线束保护盒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保护盒,以提高线束保护盒的适用性,减少制造其的模具种类,降低其生产成本。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线束保护盒,包括:至少一个底壳,所述底壳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贯通所述底壳的长度方向,线束沿所述底壳的长度方向穿设于所述容纳槽,所述底壳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卡扣和第一卡凸,一所述底壳上的所述第一卡扣能够与相邻的另一所述底壳上的所述第一卡凸卡接;至少一个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保护盒,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一个底壳(1),所述底壳(1)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容纳槽(17),所述容纳槽(17)贯通所述底壳(1)的长度方向,线束沿所述底壳(1)的长度方向穿设于所述容纳槽(17),所述底壳(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卡扣(11)和第一卡凸(12),一所述底壳(1)上的所述第一卡扣(11)能够与相邻的另一所述底壳(1)上的所述第一卡凸(12)卡接;/n至少一个上盖(2),盖设于所述底壳(1)的所述容纳槽(17)的所述开口;和/n固定部(3),包括固定本体(31)和插接部(32),所述底壳(1)的第一侧壁(14)上开设有多个插槽(13),所述插接部(32)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保护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底壳(1),所述底壳(1)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容纳槽(17),所述容纳槽(17)贯通所述底壳(1)的长度方向,线束沿所述底壳(1)的长度方向穿设于所述容纳槽(17),所述底壳(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卡扣(11)和第一卡凸(12),一所述底壳(1)上的所述第一卡扣(11)能够与相邻的另一所述底壳(1)上的所述第一卡凸(12)卡接;
至少一个上盖(2),盖设于所述底壳(1)的所述容纳槽(17)的所述开口;和
固定部(3),包括固定本体(31)和插接部(32),所述底壳(1)的第一侧壁(14)上开设有多个插槽(13),所述插接部(32)插接于所述插槽(13),所述固定本体(31)开设有连接孔(311),所述连接孔(311)通过连接件与车身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保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32)包括垂直设置的纵板(321)和横板(322),所述纵板(321)的上端与所述横板(322)连接,所述横板(322)远离所述纵板(321)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本体(31)连接;
所述插槽(13)贯穿所述第一侧壁(14)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以形成插入口(131),所述插槽(13)贯穿所述第一侧壁(14)的外侧,以形成穿口(132);
所述纵板(321)和所述横板(322)由所述插入口(131)插接于所述插槽(13),所述横板(322)远离所述纵板(321)的一端由所述穿口(132)穿出所述插槽(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保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4)包括:
第一板(141)、第二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权崔宇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