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焊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2212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阻焊接方法包含3个工序(ST10-ST30)。首先,在未将工件保持在夹具中的状态下,将焊枪移动到焊接位置,接触、加压一对电极,进行试验通电,算出包含涡流引起的误差的电极电阻值(Re)(ST10)。接着,将工件保持在夹具中,将焊枪移动到焊接位置,由一对电极来加压、通电工件,进行焊接,算出包含该焊接中的涡流引起的误差的检测部电阻值,同时,从该检测部电阻值中减去上述电极电阻值(Re),算出焊接部电阻值(Rw)。至少用焊接部电阻值(Rw)来推定焊接部的温度变化、焊点直径、溅射的产生(ST20)。接着,判断是否进行工件的交换(ST30)。(*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Resistance weld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of the resistance welding method includes 3 processes (ST10ST30). First of all, without holding the workpiece in the fixture in the state, will move to the position of the welding torch, contact pressure, a pair of electrodes, electrode resistance test power, calculate the error caused by the eddy current contains value (Re) (ST10). Then, holding the workpiece in the fixture, the torch will move to the position of welding, welding is composed of a pair of electrodes to pressure, electricity, workpiece, detection resistance calculated including the error caused by the eddy current welding value, at the same time, the electrode resistance value is subtracted from the detection portion, the resistance value (Re) calculate the welding part of the resistance value (Rw). At least the welding part resistance value (Rw) is used to infer the temperature change of the welding section, the diameter of the solder joint and the production of sputtering (ST20). Next,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workpiece is exchanged (ST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正确算出焊接中的焊接部的电阻值,根据该算出结果,推定焊接部的温度变化、焊点直径、溅射的产生等的。
技术介绍
图6是电阻焊接装置的结构图。晶闸管2进行相位控制,将商用交流电源1作为输入,形成恒定电流输出。变压器3将相位控制后的电压降压到适于电阻焊接的电压值。焊枪包含一对臂4及装配在该臂的前端部上的一对电极6。作为被焊接部件的两个工件7在由夹具(工件支架)8保持的状态下,由上述一对电极6加压、通电,进行焊接。电压检测线5被配置来检索上述一对电极6之间的电极间电压ve。电压检测电路VD检测上述电极间电压ve,输出电极间电压检测信号vd。电流检测电路ID检测焊接电流iw,输出焊接电流检测信号id。电阻值算出电路RC将上述电极间电压检测信号vd及焊接电流检测信号id作为输入,输出焊接中的焊接部电阻值信号Rw。焊接品质推定电路QC将该焊接部电阻值信号Rw、上述电极间电压检测信号vd及焊接电流检测信号id作为输入,推定焊接部的温度变化、焊点直径、溅射的产生。在图示的实例中,推定焊接部的温度变化,输出温度变化推定值信号Tc。作为焊接品质的推定方法,在特开平11-285848号公报中记载了一例。根据该方法,通过进行焊接部的动态电阻的连续测量,抽取、分类测量到的动态电阻变化图案的特征,检测溅射产生的预兆。另外,在特开2000-280078号公报中记载了焊接品质的推定方法的其它实例。根据该方法,根据焊接部的电阻率来推定焊点的温度,控制焊接功率,使从焊接开始时刻到焊接终止时刻的焊点温度变化在预定温度变化范围内,从而防止溅射的产生。图6中,电流设定电路IS将上述温度变化推定值信号Tc设为输入。电流设定电路IS输出电流设定信号Is,使温度变化推定值信号Tc跟随预定的目标温度变化图案。输出控制电路CC输出用于相位控制上述晶闸管2的起辉信号Cc,使该电流设定信号Is与上述焊接电流检测信号Id的有效值大致相等。图7是表示算出焊接部电阻值Rw的现有方法的流程图。该算出方法的基本原理如下。在图6所示状态下,通过用上述焊接电流值Iw来除上述电极间电压值ve,算出检测部电阻值Rs。该电阻值Rs等于将一对电极部的电阻值(下面称为本征电极电阻值Ret)与焊接部电阻值Rw相加的值。即,Rs=Ret+Rw成立。本征电极电阻值Ret在进行焊接前事先算出。焊接部电阻值Rw可通过Rw=Rs-Ret的运算来算出。下面,更详细地说明这些步骤。首先,在图7所示的步骤ST1中,进行试验通电工序。具体而言,在开始工件焊接前,将焊枪移动到预定的初始位置,并在使一对电极接触、加压的状态下通电(试验通电)。根据此时的电极间电压值ve及电流值iw,算出本征电极电阻值Ret(=ve/iw)。在步骤ST2中,进行焊接工序。具体而言,将工件保持在夹具上,同时,将焊枪移动到焊接位置(参照图6)。接着,由一对电极对工件加压、通电,进行焊接。根据该焊接中的电极间电压值ve及电流值iw算出检测部电阻值Rs(=ve/iw)。从该检测部电阻值Rs中减去上述本征电极电阻值Ret,算出焊接部电阻值Rw(=Rs-Ret)。根据算出的焊接部电阻值Rw(及必要时其它值),推定焊接部的温度变化、焊点直径、溅射的产生等。在步骤ST3中,判断有无工件交换。在进行工件交换的情况下(是),对新的工件进行上述步骤ST2的作业。在未进行工件交换的情况下(否),焊接终止。图8是以相位角120度起辉上述晶闸管2时、半循环期间中的电极间电压ve及焊接电流iw的波形图。上述检测部电阻值Rs的算出通常用相位为90度(半循环期间中焊接电流iw的变化率为0)时的电极间电压值v1及焊接电流值i1来运算。原因在于当焊接电流iw的变化率为0时,由于重叠于电压检测线5上的感应电压噪声大致为0,所以可正确检测电极间电压值ve。每半循环重复进行焊接部电阻值Rw的算出。但是,在上述现有方法中,存在以下缺陷。即,图8所示波形是在夹具8位于一对臂4的外侧的状况下得到的(图6)。相反,如图9所示,有时夹具8因工件7的焊接位置而进入焊枪的一对臂4的内侧。在该状态下进行电阻焊接时,焊接中的电极间电压ve及焊接电流iw的波形如图10所示。图10的波形与图8的波形虽是在除夹具8的位置不同外其它相同的焊接条件下得到的,但彼此不同。具体而言,两个焊接电流iw虽具有大致相等的波形,但图10的电极间电压ve明显比图8的电极间电压ve大。这是因为焊接中产生的涡流引起的误差电压在图9所示状况下重叠于电极间电压ve上。图10中,根据电极间电压值v2及焊接电流值i2算出检测部电阻值Rs2(=v2/i2)(相位90度)。当设基于涡流的误差电阻值为Rd时,检测部电阻值Rs2等于本征电极电阻值Ret+焊接部电阻值Rw+误差电阻值Rd。因此,在从算出的检测部电阻值中减去本征电极电阻值的现有方法中,变为算出焊接部电阻值Rw+误差电阻值Rd。根据包含这种误差的结果来推定的焊接部的温度变化、焊点直径、溅射的产生不能正确反映现实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去除涡流引起的误差因素来正确算出焊接部电阻值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结构。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由装配在焊枪的一对臂的前端部上的一对电极来加压、通电保持在夹具上的工件,进行焊接。根据该方法,首先进行焊接位置试验通电工序,在未使所述工件保持在所述夹具中的状态下,在所述夹具配置在所述一对臂的内侧后,使所述一对电极彼此接触、加压,进行试验通电,根据该试验通电中的电极间电压值及焊接电流值,算出包含因所述夹具进入所述一对臂内侧产生的涡流引起的误差的电极电阻值。接着,进行焊接工序,在使所述工件保持在位于所述一对臂内侧的所述夹具中的状态下,由所述一对电极来加压、通电所述工件,进行焊接,根据该焊接中的电极间电压值及电流值算出检测部电阻值,从该检测部电阻值中减去所述电极电阻值,算出焊接部电阻值。优选是根据所述焊接部电阻值(及必要时其它值),推定所述工件的焊接部的温度变化、焊点直径、溅射的产生。另外,可在每次将所述工件变换为其它工件时进行所述焊接工序。并且,可在所述工件的多个焊接部位的每个部位重复进行所述焊接位置试验通电工序中的所述电极电阻值的算出,接着在该多个焊接部位的每个部位重复进行所述焊接工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中还追加以下结构。即,在所述焊接位置试验通电工序之前进行初始位置试验通电工序,在不使所述工件保持在所述夹具中的状态下,在将所述夹具配置在所述一对臂的外侧的初始位置上后,使所述一对电极彼此接触、加压,进行试验通电,并根据该试验通电中的电极间电压值及焊接电流值算出本征电极电阻值。此时,将在所述焊接位置试验通电工序中算出的所述电极电阻值减去所述本征电极电阻值,算出相当于所述涡流引起的误差的电极修正值。并且,所述焊接工序中所述焊接部电阻值的算出通过从在所述焊接工序中算出的所述检测部电阻值中减去所述本征电极电阻值及所述电阻修正值来进行。在上述方法中,可在每次将所述工件交换成其它工件时进行所述焊接工序。另外,可在所述一对电极由于重复焊接而消耗的情况下,当研磨该电极后进行再生时或将该电极变换为新电极时,在进行所述初始位置试验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阻焊接方法,由装配在焊枪的一对臂的前端部上的一对电极来加压、通电保持在夹具上的工件,进行焊接,其特征在于:    进行焊接位置试验通电工序,在未使所述工件保持在所述夹具中的状态下,在所述夹具配置在所述一对臂的内侧后,使所述一对电极彼此接触、加压,进行试验通电,根据该试验通电中的电极间电压值及焊接电流值,算出包含因所述夹具进行所述一对臂内侧产生的涡流引起的误差的电极电阻值;    接着,进行焊接工序,在使所述工件保持在位于所述一对臂内侧的所述夹具中的状态下,由所述一对电极来加压、通电所述工件,进行焊接,根据该焊接中的电极间电压值及焊接电流值算出检测部电阻值,从该检测部电阻值中减去所述电极电阻值,算出焊接部电阻值。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浦卓治加治伸也脇田淳一中根丰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大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