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094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7
本申请涉及一种钻床,应用于零件钻孔的技术领域,一种钻床,包括底座、主轴和钻孔装置,主轴竖直放置,所述主轴上端连接钻孔装置、下端连接底座,钻孔装置设有正对底座的钻头,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工作台,所述第一工作台上设置有转动组件,第一工作台带动转动组件沿X、Y方向移动,转动组件包括与第一工作台固定连接的固定盘和位于固定盘上方且与固定盘同轴的转动盘,转动盘与第一工作台转动连接,转动盘上设置有第二工作台,第二工作台上安装有操作台,第二工作台带动操作台沿X、Y方向移动。本申请具有当加工的工件需要在以固定的圆心和半径的圆周上多次钻孔时,能有效简化操作过程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钻床
本申请涉及零件钻孔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钻床。
技术介绍
钻床指主要用钻头在工件上钻孔的机床。通常钻头旋转为主运动,钻头轴向移动为进给运动,钻床结构简单,加工精度相对较低,可钻通孔、盲孔等。现在有一些钻床没有夹持功能,不能解放人的双手,导致在零件加工时,需要人们用手扶持零件,存在使人的手受伤的安全隐患;而且在加工零件时,在对工件转动的角度和移动的距离等方面进行测定时需要利用刻度尺进行辅助操作;同时,在零件加工时常常需要不停地更换钻头,人们需要去寻找和安装不同型号的钻头,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还会因为更换时间过长,零件发生偏移,影响零件加工精确。针对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106312132A的中国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钻床,包括底座、主轴、电机壳、钻孔单元和工作台,电机壳上设有电机,主轴两端分别连接底座和电机壳,电机壳内开设有供主轴插入的第一槽孔,底座与工作台固定连接;钻孔单元设置在电机壳上,并与电机联动连接,钻孔单元包括钻头夹和钻头,工作台设置在底座上且设置在钻孔单位下方;电机壳上设有连接轴,电机壳内部设有供连接轴插入的第二槽孔,连接轴一端与钻孔单元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到第二槽孔内,电机壳上设有转柄,转柄上设有插入到电机壳内的连接杆;连接杆插入到电机壳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连接轴设置在电机壳内的一端呈齿条结构,齿轮与连接轴上的齿条结构相咬合,当转动转柄时,连接轴上升或下降;主轴上开设有螺纹,电机壳下方设有升降转盘,升降转盘设有内环壁,内环壁上开设有螺纹,升降转盘的一端与电机壳可旋转连接,另一端套设在主轴上,通过主轴上的螺纹与内环壁上的螺纹螺纹连接,将主轴和内环壁相固定;底座的一侧设有控制工作台左右移动的的第一转盘,其相邻的一侧设有控制工作台前后移动的第二转盘,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上均设有手柄,两个手柄分别与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一体设置;工作台相对钻孔单元的一侧的边缘上设有四条刻度线,工作台相对钻孔单元的一侧的中部设有两条相互垂直且整体呈十字形刻度线,且相交的两条刻度线的交点为0刻度。该方案的工作原理:电机壳内第一槽孔和第二槽孔的设置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的简洁,同时使电机壳整体具有上下移动的空间;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的设置使得工作台能够前后左右的移动,刻度线的设置使得零件在加工时更加的精准;夹持件的设置使得钻头在钻孔时,零件能够被夹持住,防止手被伤到;夹片以及套管上的设置使得钻床整体能够同时设置多个钻头,在更换钻头时更为的方便、快捷。在工件钻孔作业中,常常需要调整工件的位置,这里设竖直方向为Z方向,水平方向有X方向和Y方向,X方向和Y方向垂直;当加工的工件上有一固定点,围绕固定点有多个钻孔与固定点距离相同时,上述方案中的多功能钻床,每钻一次钻孔后,需要使用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在X、Y方向上调整工件位置,才能再次进行钻孔,操作次数多,加工过程繁琐。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当加工的工件上有一固定点,围绕固定点有多个钻孔与固定点距离相同时,加工过程较为繁琐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钻床钻孔过程中,当加工的工件上有一固定点,围绕固定点有多个钻孔点与固定点距离相同时,加工过程较为繁琐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钻床,简化了工件的加工过程。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钻床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钻床,包括底座、主轴和钻孔装置,所述主轴竖直放置,所述主轴上端连接钻孔装置,下端连接底座,所述钻孔装置设有正对底座的钻头,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工作台,所述第一工作台上设置有转动组件,所述第一工作台带动转动组件沿X、Y方向移动,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同轴设置的固定盘、转动盘和转轴,所述固定盘穿过转轴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盘穿过转轴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与第一工作台固定连接,转动盘上设置有第二工作台,所述第二工作台上安装有操作台,所述第二工作台带动操作台沿X、Y方向移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工作台调整工件位置使工件的固定点与转动盘同轴心,第一工作台调整工件位置使钻头正对钻孔点所在的圆周任一点上,圆周是以固定点为圆心,钻孔点与固定点距离为半径,然后转动转动盘就可以将多个钻孔点依次正对钻头完成钻孔,简化了工件调整的过程,提高了钻孔速度。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盘侧面设有用于定位转动盘圆心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水平杆、竖直杆和定位杆,所述水平杆设置于固定盘半径延长线上且一端连接在固定盘侧面,另一端与垂直设置的竖直杆下端连接,所述定位杆与水平杆平行且远离转动盘一端与竖直杆上端连接,所述定位杆另一端设有重锤。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平杆、竖直杆、定位杆的设置使得定位杆上的重锤与转动盘同轴心,在实际加工时在第二工作台的作用下调整工件固定点与重锤同轴心,增加重锤作为转动盘的轴心参考基准,能增加工件的固定点与转动盘同轴心的准确性,减低钻孔误差。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重锤设为圆锥形,重锤的锥尖正对转动盘圆心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重锤设为圆锥形,圆锥的锥尖能更准确定位转动盘轴心,调整固定点与圆锥的锥尖重合也更容易,使得固定点与重锤同轴心更方便。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直杆和所述定位杆铰接,所述竖直杆上设有用于使得定位杆与竖直杆垂直的限位块,所述定位杆绕竖直杆转动至与竖直杆垂直时,定位杆抵紧限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杆可绕竖直杆转动,将固定点与转动盘调整为同轴心后,转动定位杆与竖直杆平行,能在一定程度防止钻孔时钻头碰到定位杆增加了钻孔时的安全性;当在调节固定点时,限位块保证了使用定位杆时,定位杆与竖直杆垂直,增加了钻孔时的准确性。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直杆包括第一滑杆、第二滑杆和顶丝二,所述第二滑杆套设在第一滑杆内,所述顶丝二位于第一滑杆侧壁上,所述顶丝二穿过第一滑杆与第二滑杆抵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的高度,从而能够实现重锤高度的调节,在将固定点与转动盘调整为同轴心后,缩短竖直杆以降低重锤高度,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钻孔时钻头碰到定位杆,提高设备的安全性。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盘上设有圆周刻度尺,所述转动盘设有从圆心向外延伸至边沿的基准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圆周刻度尺和基准线相配合,能知道工件每次转动的角度,在实际加工中能作为参考角度,更快的将待打孔点转动到钻头下,提高钻孔效率。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盘上设有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盘上设有把手,方便转动转动盘,使用更加方便。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盘上设有顶丝一,顶丝一穿过转动盘与转轴抵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盘设有顶丝一,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钻孔中转动盘发生转动,提高钻孔的准确性。综上,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当加工的工件上有一固定点,围绕固定点有多个钻孔点与固定点距离相同时,第二工作台调整工件位置使工件的固定点与转动盘同轴心,第一工作台调整工件位置使钻头正对钻孔点所在的圆周任一点上,圆周是以固定点为圆心,钻孔点与固定点距离为半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钻床,包括底座(1)、主轴(2)和钻孔装置(3),所述主轴(2)竖直放置,所述主轴(2)上端连接钻孔装置(3)、下端连接底座(1),所述钻孔装置(3)设有正对底座(1)的钻头(3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第一工作台(4),所述第一工作台(4)上设置有转动组件(5),所述第一工作台(4)带动转动组件(5)沿X、Y方向移动,所述转动组件(5)包括同轴设置的固定盘(51)、转动盘(52)和转轴(53),所述固定盘(51)穿过转轴(53)与转轴(53)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盘(52)穿过转轴(53)与转轴(53)转动连接,所述转轴(53)与第一工作台(4)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盘(52)上设置有第二工作台(6),所述第二工作台(6)上安装有操作台( 7),所述第二工作台(6)带动操作台( 7)沿X、Y方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床,包括底座(1)、主轴(2)和钻孔装置(3),所述主轴(2)竖直放置,所述主轴(2)上端连接钻孔装置(3)、下端连接底座(1),所述钻孔装置(3)设有正对底座(1)的钻头(3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第一工作台(4),所述第一工作台(4)上设置有转动组件(5),所述第一工作台(4)带动转动组件(5)沿X、Y方向移动,所述转动组件(5)包括同轴设置的固定盘(51)、转动盘(52)和转轴(53),所述固定盘(51)穿过转轴(53)与转轴(53)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盘(52)穿过转轴(53)与转轴(53)转动连接,所述转轴(53)与第一工作台(4)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盘(52)上设置有第二工作台(6),所述第二工作台(6)上安装有操作台(7),所述第二工作台(6)带动操作台(7)沿X、Y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盘(51)侧面设有用于定位转动盘(52)圆心的定位件(8),所述定位件(8)包括水平杆(81)、竖直杆(82)和定位杆(83),所述水平杆(81)设置于固定盘(51)半径延长线上且一端连接在固定盘(51)侧面,另一端与垂直设置的竖直杆(82)下端连接,所述定位杆(83)一端与水平杆(81)平行且远离转动盘(52)一端与竖直杆(82)上端连接,所述定位杆(83)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东良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恒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