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俊杰专利>正文

一种连续供料造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1707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供料造粒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内壁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混合壳、传送壳和造粒壳,所述混合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粉碎叶,所述传送壳的内腔安装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一端连接有筛网,所述传送壳的内腔且位于筛网的底板设置有电动辊筒,所述电动辊筒的表面套设有传动带,所述支架的右侧设置有第二电机,造粒壳的内腔分别设置有第一造粒辊和第二造粒辊。解决了传统的造粒装置,功能较为单一,在对物料搅拌后,不能对物料进行筛选,就直接进行造粒,导致一些体型较大的原料不能进行造粒,从而影响了设备工作效率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供料造粒装置
本技术涉及造粒设备
,具体为一种连续供料造粒装置。
技术介绍
造粒工艺是将磨细的粉料,经过干燥、加胶黏剂,制成流动性好、粒径约为0.1毫米的颗粒,要有足够的黏性,以保证良好的成型性和坯体的机械强度;经高温锻烧能全部挥发,坯体中不留或少留胶黏剂残留杂质,工艺简单,没有腐蚀性,对陶瓷性能无不良影响,陶粒的一般生产工艺是首先将各种陶粒砂原料混和均匀配料,然后将混合均匀的配料送入盘式制球机内造粒,但是现有的造粒装置功能较为单一,在对物料进行搅拌过后,无法对物料进行进一步筛选,导致一些形状较大的物料被进行加工,这样就影响了产品的质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连续供料造粒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供料造粒装置,具备对搅拌后的物料进行筛选,然后进行重复供料,来对其进一步搅拌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造粒装置,功能较为单一,在对物料搅拌后,不能对物料进行筛选,就直接进行造粒,导致一些体型较大的原料不能进行造粒,从而影响了设备工作效率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续供料造粒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供料造粒装置,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内壁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混合壳(2)、传送壳(3)和造粒壳(4),所述混合壳(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连接有搅拌轴(6),所述搅拌轴(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粉碎叶(7),所述传送壳(3)的内腔安装有导流板(10),所述导流板(10)的一端连接有筛网(11),所述传送壳(3)的内腔且位于筛网(11)的底板设置有电动辊筒(12),所述电动辊筒(12)的表面套设有传动带(13),所述支架(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电机(15),所述造粒壳(4)的内腔分别设置有第一造粒辊(16)和第二造粒辊(16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供料造粒装置,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内壁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混合壳(2)、传送壳(3)和造粒壳(4),所述混合壳(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连接有搅拌轴(6),所述搅拌轴(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粉碎叶(7),所述传送壳(3)的内腔安装有导流板(10),所述导流板(10)的一端连接有筛网(11),所述传送壳(3)的内腔且位于筛网(11)的底板设置有电动辊筒(12),所述电动辊筒(12)的表面套设有传动带(13),所述支架(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电机(15),所述造粒壳(4)的内腔分别设置有第一造粒辊(16)和第二造粒辊(1601),所述混合壳(2)的左侧连接有抽料泵(17),所述抽料泵(17)的出料端连接有导料管(18),所述抽料泵(17)的抽料端贯穿传送壳(3)并连接有抽料罩(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供料造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壳(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与第一粉碎叶(7)配合使用的第二粉碎叶(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俊杰孙科刘穗珠贺炎龙汪宗杰
申请(专利权)人:梁俊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