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头模限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188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头模限位机构,拉头模限位机构设置在拉头模上,拉头模包括固定模及与固定模铰接的活动模,拉头模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气缸及限位块,限位气缸设置在固定模上,限位气缸的活塞杆与限位块连接,当限位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限位块抵触在活动模背离固定模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拉头上料至拉头模后,限位气缸的活塞杆驱动限位块与活动模抵触,限制了活动模相对固定模进行转动,当钩针拉着拉片打开拉头内的锁针时,避免出现钩针拉着拉片的作用力过大而撑开拉头模的现象,保证设备能正常穿拉头,并且使得拉头模适用于多种尺寸的拉头,适用性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头模限位机构
本技术涉及拉链加工的
,具体涉及一种拉头模限位机构。
技术介绍
在加工拉链的过程中包括拉头上料及穿拉头的步骤,在穿拉头的过程中需要拉着拉片,从而打开位于所述拉头的锁针,所述拉头才能穿在拉链上,现有的技术中,拉头通过送料机构上料至拉头模中,所述拉头模内设有钩针及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钩针连接,所述钩针钩在拉片内,并且气缸的活塞杆驱动所述钩针,使得所述钩针拉着所述拉片,从而打开锁针,不同尺寸的拉头所需拉着拉片的作用力不同,但是,现有的设备中往往只采用同一气缸拉动所述拉片,因此所述气缸需要满足拉动最大尺寸拉头拉片的要求,当该设备拉着小尺寸拉头的拉片时的作用力过大,可能出现将所述拉头模撑开的现象,导致设备出现故障,无法穿拉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头模限位机构,其包括限位气缸及限位块,该拉头模限位机构具有避免出现拉头模撑开的现象、保证能正常穿拉头、使得拉头模适用于多种尺寸拉头、适用性广的优点。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拉头模限位机构,所述拉头模限位机构设置在拉头模上,所述拉头模包括固定模及活动模,所述活动模的底部与所述固定模铰接;所述拉头模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气缸及限位块,所述限位气缸设置在所述固定模上,所述限位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限位块连接,当所述限位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所述限位块抵触在所述活动模背离所述固定模的一侧。作为优选,所述活动模与所述固定模铰接处的轴线为铰接轴线,所述固定模位于所述铰接轴线的一侧设有安装座,所述限位气缸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限位气缸的活塞杆穿设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限位气缸的活塞杆的轴线与所述铰接轴线平行,通过这样设置,当所述限位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活动模抵触,由于所述限位气缸的活塞杆的轴线与所述铰接轴线平行,所述活动模的作用力平均的作用于所述限位块上,提高所述限位块所能承受的作用力,进一步避免所述拉头模出现撑开的现象。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座设有与所述固定模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卡槽套设于所述固定模外,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卡槽处设有连接孔,所述固定模设有与所述连接孔相对应的螺纹孔,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固定模通过螺钉固定连接,通过这样设置,当所述活动模的作用力作用于所述限位块上时,通过连接关系,作用力传递至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通过所述卡槽与所述固定模配合,所述安装座所能承受的作用力高,即进一步提高所述限位块能承受的作用力,并且所述卡槽与所述固定模的配合,也起到了定位作用。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座内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平行于所述铰接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限位块包括限位部及连接部,所述限位部穿设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限位气缸的活塞杆连接,通过这样设置,当所述活动模的作用力作用于所述限位部时,通过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导向槽的配合,进一步提高所述限位部所能承受的作用力,并且通过所述导向槽与所述限位部的配合,所述导向槽为所述限位部起到了导向作用。作为优选,所述限位部为长方体,所述活动模的底部设有与所述限位部相适配的限位槽,当所述限位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所述限位部嵌入所述限位槽内,通过这样设置,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槽之间为面接触,提高抵触面积,进一步提高所述限位部所能承受的作用力。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模的底端设有活动模气缸,所述活动模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包括侧面,所述侧面与所述驱动块的端面的连接处圆角设置,所述活动模的底端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凸起,所述凸起嵌入所述凹槽内,通过这样设置,所述活动模气缸的活塞杆驱动所述驱动块进行升降运动时,所述驱动块驱动所述活动模绕着所述铰接轴线进行旋转运动,所述拉头模打开时进行拉头上料,所述拉头模闭合时进行穿拉头工序。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模及所述活动模上均设有直通孔,所述活动模的底部嵌入所述固定模内,且所述直通孔内穿设有转轴,通过这样设置,所述活动模可绕着所述转轴的轴线进行转动。作为优选,所述转轴与所述固定模之间设有滚动轴承,通过这样设置,降低所述转轴与所述固定模之间的摩擦,所述活动模能更加顺畅地进行转动。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模背离所述活动模的一侧设有钩针气缸,所述固定模与所述活动模之间设有钩针,所述钩针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钩针连接,通过这样设置,所述钩针气缸的活塞杆驱动所述钩针进行升降运动,当拉头上料至所述拉头模内且所述拉头模闭合时,所述钩针钩在拉片内,所述钩针气缸驱动所述钩针拉着拉片从而打开拉头内的锁针。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模上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端与所述钩针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滑块的另一端与所述钩针连接,通过这样设置,通过所述滑动槽与滑块配合,为所述钩针气缸驱动所述钩针起到了导向作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取得了有益的技术效果:拉头上料至所述拉头模后,所述限位气缸的活塞杆驱动所述限位块移动,所述限位块抵触在所述活动模背离所述固定模的一侧,当钩针拉着拉片往下拽从而打开拉头内的锁针时,由于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活动模抵触,限制了所述活动模相对所述固定模进行转动,从而避免出现钩针拉着拉片的作用力过大而撑开所述拉头模的现象,保证设备能正常穿拉头,并且使得所述拉头模适用于多种尺寸的拉头,适用性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拉头模限位机构与拉头模的装配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关于图1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安装座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限位块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驱动块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活动模的示意图。其中,各附图标记所指代的技术特征如下:1、限位气缸;2、安装座;2.1、连接孔;2.2、导向槽;3、限位块;3.1、限位部;3.2、连接部;4、活动模气缸;5、驱动块;5.1、端面;5.2、侧面;6、活动模;6.1、限位槽;6.2、凸起;7、固定模;8、钩针气缸;9、钩针;10、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具体实施例。参考图1-6,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拉头模限位机构,拉头模限位机构设置在拉头模上,拉头模包括固定模7及活动模6,活动模6的底部与固定模7铰接;拉头模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气缸1及限位块3,限位气缸1设置在固定模7上,限位气缸1的活塞杆与限位块3连接,当限位气缸1的活塞杆伸出时,限位块3抵触在活动模6背离固定模7的一侧。拉头上料至拉头模后,限位气缸1的活塞杆驱动限位块3移动,限位块3抵触在活动模6背离固定模7的一侧,当钩针9拉着拉片往下拽从而打开拉头内的锁针时,由于限位块3与活动模6抵触,限制了活动模6相对固定模7进行转动,从而避免出现钩针9拉着拉片的作用力过大而撑开拉头模的现象,保证设备能正常穿拉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头模限位机构,所述拉头模限位机构设置在拉头模上,所述拉头模包括固定模(7)及活动模(6),所述活动模(6)的底部与所述固定模(7)铰接;/n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头模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气缸(1)及限位块(3),所述限位气缸(1)设置在所述固定模(7)上,所述限位气缸(1)的活塞杆与所述限位块(3)连接,当所述限位气缸(1)的活塞杆伸出时,所述限位块(3)抵触在所述活动模(6)背离所述固定模(7)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头模限位机构,所述拉头模限位机构设置在拉头模上,所述拉头模包括固定模(7)及活动模(6),所述活动模(6)的底部与所述固定模(7)铰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头模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气缸(1)及限位块(3),所述限位气缸(1)设置在所述固定模(7)上,所述限位气缸(1)的活塞杆与所述限位块(3)连接,当所述限位气缸(1)的活塞杆伸出时,所述限位块(3)抵触在所述活动模(6)背离所述固定模(7)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头模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模(6)与所述固定模(7)铰接处的轴线为铰接轴线,所述固定模(7)位于所述铰接轴线的一侧设有安装座(2),所述限位气缸(1)设置在所述安装座(2)上,且所述限位气缸(1)的活塞杆穿设于所述安装座(2)内,所述限位气缸(1)的活塞杆的轴线与所述铰接轴线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头模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设有与所述固定模(7)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卡槽套设于所述固定模(7)外,所述安装座(2)位于所述卡槽处设有连接孔(2.1),所述固定模(7)设有与所述连接孔(2.1)相对应的螺纹孔,所述安装座(2)与所述固定模(7)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头模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内设有导向槽(2.2),所述导向槽(2.2)沿平行于所述铰接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限位块(3)包括限位部(3.1)及连接部(3.2),所述限位部(3.1)穿设于所述导向槽(2.2)内,所述连接部(3.2)与所述限位气缸(1)的活塞杆连接。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泽利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振宇拉链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