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笋肉松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131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竹笋肉松及其加工工艺。竹笋肉松产品主要由下列成分组成:元竹笋膳食纤维20~40重量份,肉松半成品30~50重量份,豌豆淀粉5~15重量份,食用油2~12重量份,复合调味料5~10重量份;其中,元竹笋膳食纤维采用复合酶‑高温蒸煮‑Na2CO3组合技术制备。竹笋肉松产品色泽均匀;形态呈疏松短纤维状,无焦头;香酥味鲜,肉香和笋香浓郁,含油低,易咀嚼、消化。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竹笋肉松是一种高蛋白、高膳食纤维、低脂肪的休闲食品,满足了现代人群对食物的营养和膳食平衡的需求,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笋肉松及其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加工
,具体涉及肉松食品及其加工,尤其涉及一种竹笋肉松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肉松是一种便携的佐餐佳品,不仅蛋白含量高,而且味美可口,一直深受消费者喜爱。传统肉松主要由瘦肉和添加剂制成,配料单调,特别是油酥肉松,油脂含量过高,无法满足现代人群对营养膳食的需求。膳食纤维被称为人类第七种营养素,具有通便、降脂、降糖等功效,在预防心脏病、糖尿病、抑制肥胖等方面均有潜在作用。竹笋是我国传统蔬菜,富含膳食纤维,此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较低的淀粉、糖、脂肪,被誉为“素食第一品”。在众多竹笋品种中,元竹笋由于适应性强、种植面积广、产量大,是一种更加适合工业化加工的竹笋品种。元竹笋的膳食纤维含量为65~70%,其中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高达95%以上。通过改性可调整竹笋膳食纤维组成成分比例,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更好地发挥其益生功效。本专利技术利用元竹笋膳食纤维为原料,与动物瘦肉一起加工成高蛋白、高膳食纤维、低脂肪的竹笋肉松,与传统肉松相比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满足现代消费者对食物营养和膳食平衡的需求,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竹笋肉松,该竹笋肉松具有高蛋白、高膳食纤维、低脂肪的特点,满足现代消费者对食物营养和膳食平衡的需求。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竹笋肉松的加工工艺,所得的产品色泽均匀;形态呈疏松短纤维状,无焦头;香酥味鲜,含油低,肉香和笋香浓郁,易咀嚼、消化。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竹笋肉松主要由下列成分组成:元竹笋膳食纤维20~40重量份,肉松半成品30~50重量份,豌豆淀粉5~15重量份,食用油2~12重量份,复合调味料5~10重量份;其中,元竹笋膳食纤维采用复合酶-高温蒸煮-Na2CO3组合技术制备:先后采用复合酶法和高温蒸煮结合Na2CO3法对元竹笋不溶性膳食纤维进行两次改性,所得混合物经醇沉、离心、洗涤、烘干、磨粉、过筛工艺即得。进一步地,所述元竹笋不溶性膳食纤维是由元竹笋粉经耐高温α-淀粉酶、碱性蛋白酶和糖化酶酶解、离心、醇洗、干燥制备而成。进一步地,所述复合酶法采用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比例为1:1,料液比为1:10,温度为50℃,pH5.0~6.0,添加量为500~1500U/g,酶解时间1.0~2.5h。进一步地,根所述高温蒸煮结合Na2CO3法采用Na2CO3浓度为0.5~2.5%,料液比为1:8~1:30,于105~135℃高温蒸煮10~50min。进一步地,所述肉松半成品是以猪后腿瘦肉经预处理、煮制、压松、收汤、烘松而成,呈色泽金黄、柔软疏松的絮状。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竹笋肉松采用以下加工工艺制备:(1)先将5~15重量份豌豆淀粉、2~12重量份食用油拌匀;(2)先后拌入20~40重量份元竹笋膳食纤维、30~50重量份肉松半成品,撒入5~10重量份的复合调味料于50~60℃炒松至含水量小于18%,自然冷却至室温(3)成品色泽均匀;形态呈疏松短纤维状,无焦头;香酥味鲜,含油低,肉香和笋香浓郁,易咀嚼、消化。与现有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竹笋肉松产品香酥味鲜,含油低,肉香和笋香浓郁。通过改性调整了元竹笋膳食纤维的结构组成,提高了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由改性前的1.6%增加到了25%以上;改善了竹笋肉松产品持油性,不仅能减少肉松加工过程中油脂的添加,还能有效保持竹笋和肉的风味。(2)竹笋肉松产品富含元竹笋膳食纤维,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占比大大提高,有助于调节代谢、改善肠道,是一种满足消费者口味与营养需求的休闲食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1)元竹笋膳食纤维制备:①将60目元竹笋笋粉经耐高温α-淀粉酶、碱性蛋白酶和糖化酶酶解、离心、醇洗、干燥制备而成元竹笋不溶性膳食纤维;②采用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对元竹笋不溶性膳食纤维进行第一次改性,比例为1:1,料液比为1:10,温度为50℃,pH5.5,添加量为1000U/g,酶解时间2.0h;③采用高温蒸煮结合Na2CO3法对元竹笋不溶性膳食纤维进行第二次改性,在第一次改性所得混合物中添加1.5%的Na2CO3,调整料液比为1:15,于121℃蒸煮30min;④改性所得混合物经醇沉、离心、洗涤、烘干、磨粉、过筛即得,改性前后膳食纤维组成成分对比见表1。表1元竹笋干改性前后膳食纤维组成成分对比(2)竹笋肉松加工:①采用猪后腿瘦肉经预处理、煮制、压松、收汤、烘松制成肉松半成品,呈色泽金黄、柔软疏松的絮状。②将8重量份豌豆淀粉、7重量份大豆油拌匀后,再拌入30重量份元竹笋膳食纤维、50重量份肉松半成品,撒入5重量份的复合调味料于50~60℃炒松至含水量小于18%,自然冷却至室温;③成品呈深黄色,色泽均匀;形态呈疏松短纤维状,无焦头;香酥味鲜,含油低,肉香和笋香浓郁,易咀嚼、消化。实施例2:(1)元竹笋膳食纤维制备:①将60目元竹笋笋粉经耐高温α-淀粉酶、碱性蛋白酶和糖化酶酶解、离心、醇洗、干燥制备而成元竹笋不溶性膳食纤维;②采用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对元竹笋不溶性膳食纤维进行第一次改性,比例为1:1,料液比为1:10,温度为50℃,pH5.0,添加量为1000U/g,酶解时间2.5h;③采用高温蒸煮结合Na2CO3法对元竹笋不溶性膳食纤维进行第二次改性,在第一次改性所得混合物中添加2.0%的Na2CO3,调整料液比为1:20,于130℃蒸煮20min;④改性所得混合物经醇沉、离心、洗涤、烘干、磨粉、过筛即得,改性前后膳食纤维组成成分对比见表2。表2元竹笋干改性前后膳食纤维组成成分对比(2)竹笋肉松加工:①采用猪后腿瘦肉经预处理、煮制、压松、收汤、烘松制成肉松半成品,呈色泽金黄、柔软疏松的絮状。②将14重量份豌豆淀粉、8重量份玉米油拌匀后,再拌入40重量份元竹笋膳食纤维、30重量份肉松半成品,撒入8重量份的复合调味料于50~60℃炒松至含水量小于18%,自然冷却至室温;③成品呈黄褐色,色泽均匀;形态呈疏松短纤维状,无焦头;香酥味鲜,含油低,肉香和笋香浓郁,易咀嚼、消化。实施例3:(1)元竹笋膳食纤维制备同实施例1中的(1);(2)竹笋肉松加工:①采用猪后腿瘦肉经预处理、煮制、压松、收汤、烘松制成肉松半成品,呈色泽金黄、柔软疏松的絮状。②将10重量份豌豆淀粉、10重量份猪板油拌匀后,再拌入32重量份元竹笋膳食纤维、40重量份肉松半成品,撒入8重量份的复合调味料于50~60℃炒松至含水量小于18%,自然冷却至室温;③成品呈黄褐色,色泽均匀;形态呈疏松短纤维状,无焦头;香酥味鲜,含油低,肉香和笋香浓郁,易咀嚼、消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竹笋肉松,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笋肉松是一种添加了元竹笋膳食纤维的高蛋白、高膳食纤维、低脂肪的肉松,主要由下列成分组成:元竹笋膳食纤维20~40重量份,肉松半成品30 ~50重量份,豌豆淀粉5~15重量份,食用油2~12重量份,复合调味料5~10重量份;其中,元竹笋膳食纤维采用复合酶-高温蒸煮-N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笋肉松,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笋肉松是一种添加了元竹笋膳食纤维的高蛋白、高膳食纤维、低脂肪的肉松,主要由下列成分组成:元竹笋膳食纤维20~40重量份,肉松半成品30~50重量份,豌豆淀粉5~15重量份,食用油2~12重量份,复合调味料5~10重量份;其中,元竹笋膳食纤维采用复合酶-高温蒸煮-Na2CO3组合技术制备:先后采用复合酶法和高温蒸煮结合Na2CO3法对元竹笋不溶性膳食纤维进行两次改性,所得混合物经醇沉、离心、洗涤、烘干、磨粉、过筛工艺即得;所述竹笋肉松采用如下加工工艺得到:先将5~15重量份豌豆淀粉、2~12重量份食用油拌匀,再先后拌入20~40重量份元竹笋膳食纤维、30-50重量份肉松半成品,撒入5~10重量份的复合调味料于50~60℃炒松至含水量小于18%,自然冷却至室温后的成品色泽均匀;形态呈疏松短纤维状,无焦头;香酥味鲜,含油低,肉香和笋香浓郁,易咀嚼、消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笋肉松,其特征在于:元竹笋不溶性膳食纤维是由元竹笋粉经耐高温α-淀粉酶、碱性蛋白酶和糖化酶酶解、离心、醇洗、干燥制备而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正颖金敬红孙力军侯北伟林群英吴亮亮陈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