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笋肉松及其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加工
,具体涉及肉松食品及其加工,尤其涉及一种竹笋肉松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肉松是一种便携的佐餐佳品,不仅蛋白含量高,而且味美可口,一直深受消费者喜爱。传统肉松主要由瘦肉和添加剂制成,配料单调,特别是油酥肉松,油脂含量过高,无法满足现代人群对营养膳食的需求。膳食纤维被称为人类第七种营养素,具有通便、降脂、降糖等功效,在预防心脏病、糖尿病、抑制肥胖等方面均有潜在作用。竹笋是我国传统蔬菜,富含膳食纤维,此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较低的淀粉、糖、脂肪,被誉为“素食第一品”。在众多竹笋品种中,元竹笋由于适应性强、种植面积广、产量大,是一种更加适合工业化加工的竹笋品种。元竹笋的膳食纤维含量为65~70%,其中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高达95%以上。通过改性可调整竹笋膳食纤维组成成分比例,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更好地发挥其益生功效。本专利技术利用元竹笋膳食纤维为原料,与动物瘦肉一起加工成高蛋白、高膳食纤维、低脂肪的竹笋肉松,与传统肉松相比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竹笋肉松,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笋肉松是一种添加了元竹笋膳食纤维的高蛋白、高膳食纤维、低脂肪的肉松,主要由下列成分组成:元竹笋膳食纤维20~40重量份,肉松半成品30 ~50重量份,豌豆淀粉5~15重量份,食用油2~12重量份,复合调味料5~10重量份;其中,元竹笋膳食纤维采用复合酶-高温蒸煮-Na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竹笋肉松,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笋肉松是一种添加了元竹笋膳食纤维的高蛋白、高膳食纤维、低脂肪的肉松,主要由下列成分组成:元竹笋膳食纤维20~40重量份,肉松半成品30~50重量份,豌豆淀粉5~15重量份,食用油2~12重量份,复合调味料5~10重量份;其中,元竹笋膳食纤维采用复合酶-高温蒸煮-Na2CO3组合技术制备:先后采用复合酶法和高温蒸煮结合Na2CO3法对元竹笋不溶性膳食纤维进行两次改性,所得混合物经醇沉、离心、洗涤、烘干、磨粉、过筛工艺即得;所述竹笋肉松采用如下加工工艺得到:先将5~15重量份豌豆淀粉、2~12重量份食用油拌匀,再先后拌入20~40重量份元竹笋膳食纤维、30-50重量份肉松半成品,撒入5~10重量份的复合调味料于50~60℃炒松至含水量小于18%,自然冷却至室温后的成品色泽均匀;形态呈疏松短纤维状,无焦头;香酥味鲜,含油低,肉香和笋香浓郁,易咀嚼、消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笋肉松,其特征在于:元竹笋不溶性膳食纤维是由元竹笋粉经耐高温α-淀粉酶、碱性蛋白酶和糖化酶酶解、离心、醇洗、干燥制备而成。
技术研发人员:姚正颖,金敬红,孙力军,侯北伟,林群英,吴亮亮,陈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