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酸菌豆粉颗粒剂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1130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乳酸菌豆粉颗粒剂及制备方法,所述乳酸菌豆粉颗粒剂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发酵豆粉:15份~25份,矫味剂:8份~15份,填充剂:25份~35份及碳酸钙:5份~10份;所述发酵豆粉由大豆经乳酸菌发酵制备而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原料配比制备的乳酸菌豆粉颗粒剂,通过加入矫味剂中和乳酸菌发酵产生的酸类可中和其酸感,提高风味;发酵豆粉、矫味剂与填充剂及碳酸钙配合,平衡大豆产生的油脂,提高外观性;辅料的加入对乳酸菌活性的影响小;通过与其余成分合理的复配,碳酸钙的加入提高了颗粒剂的外观性能且不会因为中和乳酸产生的酸类物质而缩短保质期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乳酸菌豆粉颗粒剂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乳酸菌豆粉颗粒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居住在人类肠道中的微生物种类极多、数量极大,其中以乳酸菌为代表的益生菌在维护肠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豆是我们人类传统食品中的姣姣者,富含脂肪、植物性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无机盐等,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现有的大豆乳酸菌制品大多为液体,如大豆乳酸菌饮料,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便于携带的固体性饮品的需求性也在增大。而将大豆与乳酸菌制备成固体营养品,现今多应用在饲料领域,因为如作为食品产品,不仅要保证其营养价值,更要兼顾良好的产品外形及风味,乳酸菌由于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酸类物质会影响风味,而大豆中含有大量油脂在制备成固体剂型时会出现难以粘合,成品颜色出现深浅不一的缺陷,因此研发出颗粒均匀、乳酸菌活菌多、且营养丰富的乳酸菌豆粉颗粒冲剂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乳酸菌豆粉颗粒剂及制备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乳酸菌豆粉颗粒剂,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乳酸菌豆粉颗粒剂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发酵豆粉:15份~25份,矫味剂:8份~15份,填充剂:25份~35份及碳酸钙:5份~10份;所述发酵豆粉由大豆经乳酸菌发酵制备而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本专利技术原料配比制备的乳酸菌豆粉颗粒剂,通过加入矫味剂中和乳酸菌发酵产生的酸类可中和其酸感,提高风味;(2)发酵豆粉、矫味剂与填充剂及碳酸钙配合,平衡大豆产生的油脂,提高外观性;(3)辅料的加入对乳酸菌活性的影响小。进一步,所述乳酸菌豆粉颗粒剂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发酵豆粉:18份~22份,矫味剂:10份~12份,填充剂:30份~35份及碳酸钙:7份~9份。采取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进一步优选,将提高风味,外观及稳定性,同时对乳酸菌的影响更小。进一步,所述乳酸菌豆粉颗粒剂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发酵豆粉:20份,矫味剂:11份,填充剂:34份及碳酸钙:8份,原料采取上述配比可以进一步提高颗粒剂的综合性能。进一步,所述矫味剂为白砂糖。采取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以白砂糖为矫味剂不仅能够提高颗粒剂的风味,也能在制备时提高颗粒剂的粘性,提高外观性。进一步,所述填充剂包括麦芽糊精与淀粉,所述麦芽糊精与淀粉的质量比为1:(1.5~5)。采取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麦芽糊精与淀粉的复配控制颗粒剂外形。进一步,所述填充剂包括麦芽糊精与淀粉,所述麦芽糊精与淀粉的质量比为1:(3~4)。制备上述乳酸菌豆粉颗粒剂方法,其不同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乳酸菌进行扩培后接种到大豆上进行发酵;步骤S2:将经步骤S1发酵后的大豆进行低温干燥并研磨至粉,得到所述发酵豆粉;步骤S3:将所述发酵豆粉、所述矫味剂、所述填充剂及碳酸钙混合后加入润湿剂制备成软材;步骤S4:将所述软材依次经过制粒、干燥及整粒得到所述乳酸菌豆粉颗粒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工艺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工艺制备的颗粒剂,风味良好,外形佳,采用乳酸菌直接接种大豆发酵,操作简便,降低工艺成本。进一步,所述步骤S1中,大豆在接种前经过100℃~112℃蒸煮15min~20min杀菌处理,乳酸菌扩培后将溶有乳酸菌的生理盐水与大豆混合,发酵温度为35℃~40℃,发酵时间为36h~72h。采取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效果在于:大豆经过上述工艺发酵,氨基酸、B族维生素含量增加,且含有大量的乳酸菌活菌数。进一步,所述步骤S1中,大豆在接种前经过杀菌处理,乳酸菌扩培后将溶有乳酸菌的生理盐水与大豆混合,发酵温度为37℃,发酵时间为48h。采取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效果在于:采用上述参数进行发酵可进一步提高发酵效果。进一步,所述步骤S2中,在38℃~45℃条件下进行低温烘干。采取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效果在于:在此温度进行烘干,可以保留其中的活性物质。进一步,所述步骤S3中,所述润湿剂为水,水与其余原料的质量比1:(1.5~3)。采取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水不仅作为润湿剂,同时也作为粘合剂,可制备出质量较好的软材,配合后续工艺,可以提高颗粒剂质量。进一步,所述步骤S3中,所述润湿剂为水,水与其余原料的质量比1:(1.8~2.5)。采取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加水含量控制在此比例,可以便于后续干燥,减少颗粒剂的含水率。进一步,所述步骤S4中,在35℃~40℃条件下进行烘干36h-48h。采取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上述条件下进行低温烘干,不仅可以尽可能确保其活性物质不失活,同时可将颗粒剂的含水量降至4%以下,增长保质期。附图说明图1为密封存放17个月的S2-2型乳酸菌豆粉颗粒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乳酸菌:购于淘宝佰生优怪咖专卖店:佰生优5菌型益生菌发酵粉(昆山佰生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售大豆:购于十堰市寿康永乐超市富康店。采用国标GB/T5009.124-2003测试大豆原料指标,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实施例1采取下列步骤制备发酵豆粉:(1)首先取100μL乳酸菌菌液接种量到5mL灭菌液体MRS培养基内复壮,37℃恒温培养36h~48h,培养完成后再接种于500mL的MRS液体培养基中扩培36~48h,同时放置另一未接种的500mL的MRS液体培养基相同条件下培养做对照实验。若扩培完成后,已接种的培养基浑浊,而未接种的培养基依旧清亮,则扩培成功,未经污染。(2)豆在接种前经过杀菌处理,乳酸菌扩培后将5ml溶有乳酸菌的生理盐水与大豆混合。(3)将发酵后的大豆进行干燥并研磨至粉,得到所述发酵豆粉。具体发酵工艺参数及干燥参数如表1所示。表1乳酸菌发酵及干燥工艺实施例2利用实施例1的发酵豆粉制备颗粒剂:(1)将发酵豆粉、白砂糖、淀粉、麦芽糊精及碳酸钙混合后加入水制备成软材;(2)将所述软材依次经过制粒、干燥及整粒得到所述乳酸菌豆粉颗粒剂。颗粒剂配比如表2所示,工艺参数如表3所示。表2实施例2颗粒剂配比统计如下表3制备实施例2各颗粒剂的工艺参数实施例3按实施例2型号S2-2颗粒剂型号方法制备颗粒剂,唯一不同的是,将矫味剂替换成木糖醇,颗粒剂型号为S3。实施例4按实施例2型号S2-2颗粒剂型号方法制备颗粒剂,唯一不同的是,将碳酸钙的加入量调整成6份,颗粒剂型号为S4。实施例5按实施例2型号S2-2颗粒剂型号方法制备颗粒剂,唯一不同的是,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乳酸菌豆粉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乳酸菌豆粉颗粒剂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n发酵豆粉:15份~25份,矫味剂:8份~15份,填充剂:25份~35份及碳酸钙:5份~10份;/n所述发酵豆粉由大豆经乳酸菌发酵制备而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乳酸菌豆粉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乳酸菌豆粉颗粒剂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
发酵豆粉:15份~25份,矫味剂:8份~15份,填充剂:25份~35份及碳酸钙:5份~10份;
所述发酵豆粉由大豆经乳酸菌发酵制备而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酸菌豆粉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乳酸菌豆粉颗粒剂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
发酵豆粉:18份~22份,矫味剂:10份~12份,填充剂:30份~35份及碳酸钙:7份~9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酸菌豆粉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乳酸菌豆粉颗粒剂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
发酵豆粉:20份,矫味剂:11份,填充剂:34份及碳酸钙:8份。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乳酸菌豆粉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矫味剂为白砂糖。


5.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乳酸菌豆粉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剂包括麦芽糊精与淀粉,所述麦芽糊精与淀粉的质量比为1:(1.5~5)。


6.制备权利要求1~5所述的乳酸菌豆粉颗粒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园亮赵舒欣贺蓓蓓赵森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医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