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源装置,能够减少进气管上的紧固部在进气时的压力损失。电源装置包括:壳体;多个电池,存放在所述壳体内;板状部件,配置在所述多个电池之间;进气管,配置在所述电池的上方,且设有引入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空气的进气口,来将所述空气朝向所述电池引入;紧固部,将所述进气管紧固在所述板状部件上;以及凹入结构,设在所述进气管的所述紧固部的周围,且朝向所述电池凹入,所述凹入结构具有底部以及侧壁部,所述底部具有往远离所述进气口的方向呈现锐角的面,且所述侧壁部与所述底部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车辆用的电源装置包括包含多个电池的电池组、用于收容电池组的底盘、覆盖所述底盘的开口而从外部遮蔽电池组的盖、以及朝向电池组导入空气的进气管。如此,电池装置能够作为一个整体搭载于车辆来提供电力,而进气管能够朝向电池组导入空气来对电池组进行冷却,来确保电源装置的散热效果。通常,为了达到所需的散热效果,进气管覆盖在电池组的其中一侧(如上表面上方),通过进气口引入空气,并使空气经由进气管的内部流路而流向电池组。这样的进气管较为大型,考虑到将这样大型的进气管固定在电池组上,通常是在进气管上设置紧固部,并以螺栓等固定件通过紧固部将进气管固定在电池组的板件上。此时,紧固部与固定件穿过进气管中将吸入的空气供给到电池组的内部流路,将阻碍吸入的空气的流动,进而在紧固部附近产生压力损失。[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第2016-199106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源装置,能够减少进气管上的紧固部在进气时的压力损失。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源装置,包括:壳体;多个电池,存放在所述壳体内;板状部件,配置在所述多个电池之间;进气管,配置在所述电池的上方,且设有引入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空气的进气口,来将所述空气朝向所述电池引入;紧固部,将所述进气管紧固在所述板状部件上;以及凹入结构,设在所述进气管的所述紧固部的周围,且朝向所述电池凹入,所述凹入结构具有底部以及侧壁部,所述底部具有往远离所述进气口的方向呈现锐角的面,且所述侧壁部与所述底部相连。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构成为往远离所述进气口的方向呈现流线形状的面。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侧壁部从所述底部朝向相反方向,在所述凹入结构扩径的方向上倾斜设置。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部在所述电源装置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以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为水平的平面所构成,所述侧壁部形成为:越远离所述紧固部,从所述底部起的高度越低。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线束,在所述电源装置中进行电力或通信的交换;以及安装部,设置在所述进气管的外表面上,并将所述线束安装到所述进气管上,且所述安装部具有安装壁部,所述安装壁部形成为从所述外表面起算的高度比所述线束的宽度长。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风扇,用于向所述电池导入冷风;以及控制单元,用于驱动所述风扇,所述风扇与所述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进气口的相对两端部,线束在所述风扇与所述控制单元之间电性连接,且以横越所述进气口的方式进行配置。基于上述,在本技术的电源装置中,进气管将空气朝向电池引入,紧固部将进气管紧固在板状部件上,凹入结构设在进气管的紧固部的周围而朝向电池凹入。进而,凹入结构具有底部以及侧壁部,底部具有往远离进气口的方向呈现锐角的面,且侧壁部与底部相连,使凹入结构往远离进气口的方向呈现尖角状。如此,进气管所引入的空气在进气管中流经紧固部时,空气在进气管的内部流路中沿着凹入结构的内侧部分往远离进气口的方向流动,受到具有呈现锐角的面的底部的引导,因而凹入结构的设置能够降低进气管在紧固部附近的压力损失。据此,本技术的电源装置能够减少进气管上的紧固部在进气时的压力损失。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依照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源装置移除壳体与盖部件后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电源装置的紧固部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的电源装置在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2所示的电源装置在B-B线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电源装置;102:线束;110:壳体;112:容置空间;114:开口;120:电池;130:电子元件;132:控制单元;134:开关部件;136:支撑部件;140:盖部件;150:板状部件;160:进气管;162:进气口;164:内部流路;166:安装部;166A:安装壁部;166B:翼部;170:紧固部;172:螺栓;174:套筒;176:螺帽;180:凹入结构;182:底部;184:侧壁部;186:弧部;190:风扇;D1、D2:直径;H1、H2:高度;P:路径。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依照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源装置移除壳体与盖部件后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电源装置的紧固部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的电源装置在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2所示的电源装置在B-B线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电源装置100能够应搭载于未示出的车辆。然而,本技术并不限制电源装置100的用途,其可依据需求调整。以下将以图1至图5来说明在本实施例的电源装置100的整体构成以及作为示例的一种实施方式。详细来说,如图1与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源装置100包括壳体110、两个电池120、电子元件130、盖部件140、板状部件150、进气管160、两个紧固部170以及两个凹入结构180。壳体110具有容置空间112以及连通容置空间112与外部的开口114。两个电池120经由开口114放入容置空间112而存放在壳体110内。电子元件130与电池120并列地配置,也收容于壳体110内。盖部件140覆盖壳体110的开口114来从外部遮蔽收容在容置空间112内的电池120与电子元件130。板状部件150配置在多个电池120之间(如图1所示出的两个电池120之间)。进而,进气管160配置在电池120的上方,且设有引入壳体110的外部的空气的进气口162,来将空气朝向电池120引入。两个紧固部170将进气管160紧固在板状部件150上,两个凹入结构180设在进气管160的紧固部170的周围,且朝向电池120凹入。如此,电源装置100能够作为一个整体搭载于车辆来提供电力。然而,本技术并不限制电源装置100的具体结构,亦不限制上述构件如电池120、紧固部170与凹入结构180的数量,其可依据需求调整。在本实施例中,当由进气管160对电池120进行冷却时,经由进气口162(示出于图1与图2)引入的空气在进气管160的内部流路164中流动。由于进气管160设置在多个电池120的上方,因此内部流路164能将空气从电池120的上方导入多个电池120。具体来说,空气从进气口162流入位在进气口162与板状部件150之间的电池120(即图2与图4的左侧的电池120),且空气绕过紧固部170与凹入结构180后流入板状部件150的另一侧的电池120(即图2与图4的右侧的电池1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n多个电池,存放在所述壳体内;/n板状部件,配置在所述多个电池之间;/n进气管,配置在所述电池的上方,且设有引入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空气的进气口,来将所述空气朝向所述电池引入;/n紧固部,将所述进气管紧固在所述板状部件上;以及/n凹入结构,设在所述进气管的所述紧固部的周围,且朝向所述电池凹入,/n所述凹入结构具有底部以及侧壁部,所述底部具有往远离所述进气口的方向呈现锐角的面,且所述侧壁部与所述底部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多个电池,存放在所述壳体内;
板状部件,配置在所述多个电池之间;
进气管,配置在所述电池的上方,且设有引入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空气的进气口,来将所述空气朝向所述电池引入;
紧固部,将所述进气管紧固在所述板状部件上;以及
凹入结构,设在所述进气管的所述紧固部的周围,且朝向所述电池凹入,
所述凹入结构具有底部以及侧壁部,所述底部具有往远离所述进气口的方向呈现锐角的面,且所述侧壁部与所述底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构成为往远离所述进气口的方向呈现流线形状的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部从所述底部朝向相反方向,在所述凹入结构扩径的方向上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嶋亮,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