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组冷却结构
本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电池系统
,尤其是涉及一种模组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电池系统的热管理方式主要包括自然冷却,强迫风冷,液冷,冷媒直冷等方式。其中液冷是目前应用最广,技术最为成熟的方式,采用液冷热管理方式的电池系统较多采用的冷却形式是:模组底部冷却的方式。即将液冷板安装在模组的底部,冷板接触模组底部对模组进行降温。采用模组底部冷却的电池系统热管理系统,对于产热量较小的电池系统可以满足使用需求的,但是对于产热量较大的系统,只有单一底部冷却的方式,很难满足系统的散热需求。在电池系统Z方向的尺寸比较大的情况下,单一的模组底部冷却的热管理方式会造成电芯上下的温差过大,电芯上下温差较大时,会影响电芯的一致性。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目前很多电池系统采用塑料上盖,当电池发生热失控时,塑料上盖会很快融化,电池系统外部结构遭到损坏,氧气进入到电池系统内部,会加快电池的热失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模组冷却结构,以解决模组散热需求大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集成液冷板、模组主体和下箱体集成液冷板,模组主体上方安装上盖集成液冷板,下方安装下箱体集成液冷板,上盖集成液冷板内部设有流道,流道内设有加强结构,流道一侧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下箱体集成液冷板内部设有铜管,铜管的两端分别设有出液口和进液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集成液冷板、模组主体和下箱体集成液冷板,模组主体上方安装上盖集成液冷板,下方安装下箱体集成液冷板,上盖集成液冷板内部设有流道,流道内设有加强结构,流道一侧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下箱体集成液冷板内部设有铜管,铜管的两端分别设有出液口和进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的数量为2个,进液口位于下箱体集成液冷板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铜管的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涛,彭月猛,刘峰,陈保国,邢志斌,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