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692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用于对电池模组进行散热,包括通气组件及水冷组件;通气组件包括插入电池模组内部的多个通气管及设于多个排气管一端的风扇;水冷组件包括插入电池模组内部的多个水冷管及驱动水冷管内液体流动的水泵;通气管与水冷管交错排列设置;每个通气管开设有多个气孔,多个水冷管相互连通;水泵与风扇分别设于电池模组的相对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电池模组内部交错设置通气管与水冷管,水冷管与通气管交错设置,进行高效率的吸热,实现了将风冷与水冷的优点结合,散热覆盖面广,吸热散热效率快,提升了电池模组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池模组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的电池模组的散热方式通常有风冷与水冷两种,风冷的散热方式优点是吸热范围大,能够在整个电池模组内部流通吸热、散热,缺点是受限于空气的比热容,散热效率不佳;水冷的散热方式优点是得益于液体的比热容高,吸热速度快,散热效果好,缺点是不能对整个电池模组内部进行全方位的散热,容易形成散热死角。因此,如何结合水冷与风冷的优点,使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更好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旨在改善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结合了风冷与水冷散热方式的优点,提升了散热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用于对电池模组进行散热,包括通气组件及水冷组件;所述通气组件包括插入电池模组内部的多个通气管及设于所述多个通气管一端的风扇;所述水冷组件包括插入所述电池模组内部的多个水冷管及驱动所述水冷管内液体流动的水泵;所述通气管与所述水冷管交错排列设置;每个通气管开设有多个气孔,所述多个水冷管相互连通;所述水泵与所述风扇分别设于所述电池模组的相对两侧。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通气管与所述多个水冷管呈矩阵式排列;所述多个水冷管分别交错设于所述多个通气管之间。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水冷管均伸出于所述电池模组外,通过连通管将所述水冷管每两个进行联通形成一个相互连通的密闭管系统。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通气管远离所述风扇的一端通过密封螺帽密封。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于所述电池模组上的盖体;所述盖体开设有供所述风扇固定的进风口,所述盖体靠近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设有若干个用于与所述电池模组固定的连接件。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与所述电池模组之间通过与所述盖体形状相适配的密封垫进行密封。本技术通过在电池模组内部交错设置通气管与水冷管,风扇将气体通过通气管送入电池模组内,进行全方位的吸热,促进电池模组内部的温度均衡,水冷管与通气管交错设置,进行高效率的吸热,水泵驱动液体在水冷管内流动将热量排出电池模组之外,实现了将风冷与水冷的优点结合,散热覆盖面广,吸热散热效率快,提升了电池模组的散热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在剖视图;图2为图1所示中盖体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技术,并不是为了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100,用于对电池模组200进行散热,其中,电池模组内包括多个有序排列的单体电池201,单体电池的两侧均由端板202进行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100包括通气组件10及水冷组件20;其中,通气组件10将空气运送到电池模组200的内部,进行全方位的吸热,水冷组件20吸收电池模组200内部的单体电池201以及空气中的热量并将热量在电池模组200外散发,从而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具体的,通气组件10包括插入电池模组200内部的多个通气管11及设于多个排气管11一端的风扇12;通气管11采用绝缘的塑胶材质,设于单体电池201之间,开设有多个气孔101,风扇12将外界环境的空气通过通气管11的气孔101进入电池模组200内,进行散热,覆盖范围大,促进各个单体电池201温度的均衡一致性。其中,风扇12固定于电池模组200的其中一个端板202上。进一步的,每个通气管11远离风扇12的一端通过密封螺帽13密封,即,通气管11的一端靠近风扇12,另一端通过密封螺帽13密封,使得风扇12驱动的空气只能从通气管11的一端进入,从气孔101流道到单体电池201之间,提升了风扇12驱动的空气的利用率。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在一个端板202上设有盖体14,盖体14可以是长方体状也可以是弧形穹顶状,盖体14上开设有供风扇12固定的进风口141,风扇12通过进风口141将外界环境的冷空气送入到通气管11内,同时,盖体14靠近电池模组200的一侧设有若干个用于与端板202固定的连接件142,连接件142通过螺丝或者铆钉与端板202进行固定。更进一步的,盖体14与端板202之间通过密封垫15进行密封,其中,密封垫15的可以是具有一定弹性的硅胶材料制成,形状与盖体14连接端板202处的形状相适配,避免风扇12产生的风从盖体14与端板202的空隙流出,降低了风的利用率。水冷组件20包括插入电池模组200内部的多个水冷管21及驱动水冷管21内液体流动的水泵22;为了避免造成电池短路,水冷管21采用绝缘材料制成,设于单体电池201之间,内部填充有易吸热、散热的液体,例如液体水等,水泵22驱动液体在水冷管21内流动,液体通过水冷管21的管壁与单体电池201及电池模组200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即吸热;具体的,每个水冷管21均伸出于电池模组200的端板202外,通过连通管23将水冷管21每两个进行联通形成一个相互连通的密闭管系统,即,各个水冷管21通过连通管23相互连通,水泵22驱动液体在各个水冷管21内进行循环流动;其中,水冷管21设于单体电池201之间,连通管23设于端板202远离单体电池201的一侧,液体在水冷管21处流动时吸热,在连通管23流动时散热,由于液体具有较高的比热容,吸热散热块,提升了散热效率。在本实施例中,通气管11与水冷管21交错排列设置,水泵22与风扇12分别设于电池模组200的相对两侧,即,水冷管21内的液体流动方向与通气管11内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反,形成对流,加快了吸热效率。具体的,多个通气管11与多个水冷管21呈矩阵式排列,即,多个通气管11与多个水冷管21均呈等间距的多排排列,每排又包括若干个等间距排列的通气管11或水冷管21,每排的通气管11与每排的水冷管21进行交错设置,增加对流面积,提升吸热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在电池模组200内部交错设置通气管11与水冷管21,风扇12将气体通过通气管11送入电池模组200内,进行全方位的吸热,促进电池模组200内部的温度均衡,水冷管21与通气管11交错设置,进行高效率的吸热,水泵22驱动液体在水冷管21内流动将热量排出电池模组200之外,实现了将风冷与水冷的优点结合,散热覆盖面广,吸热散热效率快,提升了电池模组200的散热效率。本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用于对电池模组进行散热,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气组件及水冷组件;所述通气组件包括插入电池模组内部的多个通气管及设于所述多个通气管一端的风扇;所述水冷组件包括插入所述电池模组内部的多个水冷管及驱动所述水冷管内液体流动的水泵;所述通气管与所述水冷管交错排列设置;每个通气管开设有多个气孔,所述多个水冷管相互连通;所述水泵与所述风扇分别设于所述电池模组的相对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用于对电池模组进行散热,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气组件及水冷组件;所述通气组件包括插入电池模组内部的多个通气管及设于所述多个通气管一端的风扇;所述水冷组件包括插入所述电池模组内部的多个水冷管及驱动所述水冷管内液体流动的水泵;所述通气管与所述水冷管交错排列设置;每个通气管开设有多个气孔,所述多个水冷管相互连通;所述水泵与所述风扇分别设于所述电池模组的相对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通气管与所述多个水冷管呈矩阵式排列;所述多个水冷管分别交错设于所述多个通气管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的散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建林黄伟鸣何宏亮张硕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德亚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