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网罩附件的检测工具,属于网罩加工的技术领域。一种网罩附件的检测工具包括一底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底板上开设形状与待检测的附件的外部轮廓形状一致的通槽,将待检测的附件放入到通槽内便可实现对附件的一次性检测,无需借助量具和确定检测基准,操作更方便,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检测效率更高,检测误差更低,另外,于底板上且位于通槽的弯折处设置有连通通槽的圆孔,方便通槽加工的同时还避免了附件因弯折导致的弯折处形变缺陷影响附件放入到通槽内的问题,检测可靠性更高,另外,于底板上开设有连通通槽的取放槽,方便了操作者从取放槽中将待检测的附件放入到通槽内,操作更方便,检测效率更高,更利于网罩附件的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网罩附件的检测工具
本技术涉及网罩加工的
,具体是涉及一种网罩附件的检测工具。
技术介绍
由于网罩结构的多样化,且网罩通常通过钢圈和支撑条焊接而成,为保证网罩加工的品质,需要对钢圈以及支撑条等附件进行检测,只有在上述附件的规格尺寸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加工出的网罩的质量满足使用需求。目前,市面上的网罩附件支撑条通常为多段弯折的结构,因此对支撑条的的检测是通过人工采用不同的量具来完成,即对于支撑条弯折长度的检测采用直尺等工具测量,弯折角度采用量角器等工具测量,使得操作人员需要携带多种不同的量具工作,并且,检测过程需要分步进行,如先进行弯折长度的测量,然后再进行弯折角度的测量,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检测效率低,且弯折端越多,检测效率越低。并且,在检测过程中,不同附件的检测基准通过操作者主观判定,无法保证检测基准的统一性,导致检测误差较大。另外,同一附件在检测时,由于检测过程分步进行,同样会造成检测基准不同的问题,同样导致了检测误差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网罩附件的检测工具,以在一底板上开设有形状与待检测的附件的外部轮廓形状一致的通槽,使得只有弯折长度和弯折角度符合标准的附件才能完全放置于通槽内,一次性实现对附件弯折长度和弯折角度的检测,且无需借助量具,无需确定检测基准,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提高了检测效率,避免了检测误差,并且,底板上且位于通槽的每一弯折处均开设有贯穿底板的圆孔,且圆孔的直径大于通槽的槽宽,既能方便通槽的加工,还能防止因附件弯折导致的弯折处形变缺陷而干扰附件放入通槽内的问题,另外,于底板上且位于通槽的其中一段的两侧开设有贯穿底板的取放槽,且取放槽与通槽连通,方便了操作者将附件放入到通槽内,操作更方便,检测效率更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网罩附件的检测工具,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一底板,底板为矩形结构,底板的边沿上开设有若干贯穿的安装孔,底板上开设有一与待检测的附件的外部轮廓形状一致的通槽,并且,当通槽为直槽时,底板上且位于通槽的两侧开设有贯穿底板的取放槽,且取放槽与通槽连通;当通槽为弯折槽时,底板上且位于通槽的每一弯折处均开设有一贯穿底板的圆孔,且圆孔的圆心位于通槽的槽宽中心线上,圆孔与通槽连通,另外,底板上且位于通槽的其中一段的两侧开设有贯穿底板的取放槽,且取放槽与通槽连通。上述的一种网罩附件的检测工具,其中,一底板上设置有若干条通槽,且若干条通槽间隔设置,且每一条通槽至少有一段通过取放槽。上述的一种网罩附件的检测工具,其中,底板的四角均为圆角结构。上述的一种网罩附件的检测工具,其中,底板上且位于通槽、取放槽和/或圆孔的旁侧设置有若干定位孔。上述的一种网罩附件的检测工具,其中,底板材质为模具钢。上述的一种网罩附件的检测工具,其中,还包括底部盖板,底部盖板可拆卸设置于底板的底部,且底部盖板上设置有与安装孔对应的固定孔,同时,底部盖板的板面能盖住取放槽、通槽和/或圆孔。上述的一种网罩附件的检测工具,其中,底部盖板且位于取放槽的底部开设有一滑槽,滑槽与取放槽同向布置,滑槽的一端延伸至底部盖板的边沿处并贯穿底部盖板的侧壁,且滑槽内滑设有滑杆,滑杆的一端伸出底部盖板外,滑杆上设置有突出于底部盖板外且伸入到取放槽内的顶块。上述的一种网罩附件的检测工具,其中,顶块为楔形结构,顶块上设置有一个倾斜面,且倾斜面位于滑杆的滑动方向的一侧。上述的一种网罩附件的检测工具,其中,顶块为三角形结构,顶块上设置有两个倾斜面,且两倾斜面位于滑杆的滑动方向的两侧。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上述的网罩附件的检测工具,通过设置带有与待测附件的外部轮廓形状一致的通槽,使得操作者仅需将待测的附件直接放入到通槽内即可进行检测,通过附件是否能顺利放入到通槽内来实现对附件折弯长度和折弯角度是否标准的判断,一次性实现检测,无需借助量具、无需确定检测基准,操作更方便,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提高了检测效率,减小了检测误差;另外,于底板上且位于通槽的弯折处设置有连通通槽且直径大于通槽的槽宽的圆孔,不仅方便了对通槽的加工,同时还避免了附件上因弯折导致的弯折处形变缺陷而干扰附件整体放入到通槽内的问题;另外,还于底板上开设有连通通槽的取放槽,使得操作人员可通过取放槽将待检测的附件放置于通槽内,操作更方便,检测效率更高,更利于对网罩附件进行检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网罩附件的检测工具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带有若干通槽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带有底部盖板的一种结构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带有底部盖板的另一种结构的剖视图。附图中:1、底板;11、安装孔;12、通槽;13、取放槽;14、圆孔;15、圆角结构;16、定位孔;2、底部盖板;21、滑槽;22、滑杆;23、顶块;231、倾斜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4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网罩附件的检测工具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罩附件的检测工具包括:一底板1,且底板1为矩形结构,使得地板具备足够大的板面,方便后续通槽12等结构在底板1上的布置。另外,底板1的边沿上开设有若干贯穿底板1板面的的安装孔11,方便了后续底板1和其它配合部件的安装连接,使得底板1既能固定于支撑架上,方便待检测的附件从通槽12中完全通过,或者使得后期在底板1上加装顶料结构,使得在底板1底部空间有限而无法使得附件从通槽12中完全通过时,能通过加装的顶料结构将通槽12内的附件顶起,方便操作者将附件从通槽12内取出,适应的检测场景更多,操作更方便。另外,底板1上开设有一与待检测的附件的外部轮廓形状一致的通槽12,使得操作者只需将待检测的附件放入到通槽12内,如附件能顺利放入到通槽12内且端部不存在间隙或间隙大小属于误差范围内,则说明该附件满足加工需求,如附件在放入到通槽12内的过程中被卡住或端部存在超出误差范围外的间隙,则说明该附件不符合加工需求,实现了对附件一次性检测,无需借助量具、无需确定检测基准,操作更方便,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提高了检测效率,减小了检测误差。并且,当底板1上的通槽12为直槽时,即底板1上的通槽12只有一段时,底板1上且位于通槽12的两侧开设有贯穿底板1的板面的取放槽13,且取放槽13与通槽12连通,从而使得操作者可通过取放槽13将待检测的附件放入到通槽12内,或将检测后的附件从通槽12内取出,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更方便。另外,当通槽12为弯折槽时,即底板1上的通槽12由若干段连通的直槽组成,且若干段直槽之间形成弯折角度,因此,底板1上且位于通槽12的每一弯折处均开设有一贯穿底板1的圆孔14,且圆孔14的圆心位于通槽12的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网罩附件的检测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为矩形结构,所述底板的边沿上开设有若干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一与待检测的附件的外部轮廓形状一致的通槽,并且,/n当所述通槽为直槽时,所述底板上且位于所述通槽的两侧开设有贯穿所述底板的取放槽,且所述取放槽与所述通槽连通;/n当所述通槽为弯折槽时,所述底板上且位于所述通槽的每一弯折处均开设有一贯穿所述底板的圆孔,且所述圆孔的圆心位于所述通槽的槽宽中心线上,所述圆孔与所述通槽连通,另外,所述底板上且位于所述通槽的其中一段的两侧开设有贯穿所述底板的取放槽,且所述取放槽与所述通槽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罩附件的检测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为矩形结构,所述底板的边沿上开设有若干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一与待检测的附件的外部轮廓形状一致的通槽,并且,
当所述通槽为直槽时,所述底板上且位于所述通槽的两侧开设有贯穿所述底板的取放槽,且所述取放槽与所述通槽连通;
当所述通槽为弯折槽时,所述底板上且位于所述通槽的每一弯折处均开设有一贯穿所述底板的圆孔,且所述圆孔的圆心位于所述通槽的槽宽中心线上,所述圆孔与所述通槽连通,另外,所述底板上且位于所述通槽的其中一段的两侧开设有贯穿所述底板的取放槽,且所述取放槽与所述通槽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罩附件的检测工具,其特征在于,一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若干条所述通槽,且若干条所述通槽间隔设置,且每一条所述通槽至少有一段通过所述取放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罩附件的检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四角均为圆角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罩附件的检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且位于所述通槽、所述取放槽和/或所述圆孔的旁侧设置有若干定位孔。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佳达,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鄞州叶仕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