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结剂防泄漏自吸磁力输送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9674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粘结剂防泄漏自吸磁力输送泵,包括泵体、筒套和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外磁转子、隔离套、内磁转子、空心泵轴、泵轴冷却道、第一角接触球轴承、叶轮、圆锥滚子轴承和第二角接触球轴承;通过在空心泵轴上设置有泵轴冷却道,使得输送介质能在内磁转子的表面流通,加快内磁转子的降温速度,使得该装置能够持续长时间运转,并且通过第一角接触球轴承、第二角接触球轴承与空心泵轴的密切配合,以及圆锥滚子轴承与叶轮的密切配合,使得空心泵轴和叶轮都不会与泵体产生直接的摩擦,既减少产热,又降低噪音,因此具有降温效果好、降噪效果好、耐磨损和结构简单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粘结剂防泄漏自吸磁力输送泵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粘结剂防泄漏自吸磁力输送泵。
技术介绍
磁力输送泵是一种流体输送机械,其由外磁转子、内磁转子及不导磁的隔离套组成,当电动机带动外磁转子旋转时,磁场能穿透空气和非磁性物质,带动与叶轮相连的内磁转子作同步旋转,实现动力的无接触同步传递,将容易泄漏的动密封结构转化为零泄漏的静密封结构。由于泵轴、内磁转子被泵体、隔离套完全封闭,从而彻底解决了“跑、冒、滴、漏”问题,消除了炼油化工行业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通过泵密封泄漏的安全隐患。然而磁力输送泵在使用时,转轴和内磁转子处容易产生大量的热,而发热之后磁力输送泵内各元件磨损急速增加,会使隔离套偏离中线与外缸相贴将隔离套磨穿,这样可能会造成介质泄漏,引起严重后果,并且伴随磁力输送泵的运作,转轴和叶轮会有于泵体摩擦的现象,不仅产生热量,还产生了噪音,因此需要针对磁力输送泵的散热性能、降噪性能、耐磨损性能的结构进行改进,达到降温效果好、降噪效果好、耐磨损和结构简单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降降温效果好、降噪效果好、耐磨损和结构简单的旅行用粘结剂防泄漏自吸磁力输送泵。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粘结剂防泄漏自吸磁力输送泵,包括泵体,与泵体通过螺钉固定的筒套,设置在所述泵体内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外磁转子,设置在所述外磁转子一侧的、且通过螺钉与泵体固定的隔离套,设置在所述隔离套远离外磁转子一侧的内磁转子,固定连接在所述内磁转子的内壁的空心泵轴,固定连接在所述空心泵轴的外壁的第一角接触球轴承,固定连接在所述空心泵轴的外壁的、且位于第一角接触球轴承远离内磁转子的一侧的叶轮,与所述叶轮边缘抵接的圆锥滚子轴承,固定连接在所述空心泵轴的外壁的、且位于叶轮远离第一角接触球轴承的一侧的第二角接触球轴承;所述空心泵轴的轴心位置设置有泵轴冷却道。作为优选,所述内磁转子与空心泵轴通过销键固定。作为优选,所述外磁转子安装在电动机输出端。作为优选,所述泵体包括泵体主体,位于所述泵体主体上的泵体出口,位于所述泵体主体一侧的泵体入口,位于所述泵体入口内的第一轴承座,设置在所述泵体主体内部的、且位于第一轴承座远离泵体入口一侧的泵腔,设置在所述泵腔远离第一轴承座的一侧的第二轴承座,设置在所述泵体主体内部与第二轴承座连接处之间的泵体冷却道。作为优选,所述泵体入口与泵体出口连通。作为优选,所述筒套包括筒套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筒套本体两端的、分别与电机和泵体通过螺钉固定的筒套安装座。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在空心泵轴上设置有泵轴冷却道,使得输送介质能在内磁转子的表面流通,加快内磁转子的降温速度,使得该装置能够持续长时间运转,并且通过第一角接触球轴承、第二角接触球轴承与空心泵轴的密切配合,以及圆锥滚子轴承与叶轮的密切配合,使得空心泵轴和叶轮都不会与泵体产生直接的摩擦,既减少产热,又降低噪音,因此具有降温效果好、降噪效果好、耐磨损和结构简单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粘结剂防泄漏自吸磁力输送泵的结构图;图2为图1中泵体的结构图;图3为图1中筒套的结构图;图4为图1中输送机构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销轴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在详述。实施例一种粘结剂防泄漏自吸磁力输送泵,如图1所示,包括泵体1,与泵体1通过螺钉固定的筒套2,设置在所述泵体1内的输送机构3。如图2所示,所述泵体1包括泵体主体11,位于所述泵体主体11上的、能够将介质输出的泵体出口12,位于所述泵体主体11一侧的、能够将介质吸入叶轮36内的泵体入口13,所述泵体入口13与泵体出口12连通,位于所述泵体入口13内的第一轴承座14,所述第一轴承座14用于固定空心泵轴34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泵体主体11内部的、且位于第一轴承座14远离泵体入口13一侧的泵腔15,所述泵腔15用于容纳叶轮36,设置在所述泵腔15远离第一轴承座14的一侧的第二轴承座16,所述第二轴承座16用于配合第一轴承座14固定空心泵轴34,设置在所述泵体主体11内部与第二轴承座16连接处之间的泵体冷却道17,所述泵体冷却道17配合泵轴冷却道341使得介质在内磁转子33表面有效流通,使得热量高效地往泵体1外部传递。如图3所示,所述筒套2包括筒套本体21,以及设置在所述筒套本体21两端的、分别与电机和泵体1通过螺钉固定的筒套安装座22。如图4所示,所述输送机构3包括外磁转子31,所述外磁转子31安装在电动机输出端,设置在所述外磁转子31一侧的、且通过螺钉与泵体1固定的、用于隔离并防漏的隔离套32,设置在所述隔离套32远离外磁转子31一侧的内磁转子33,通过销键固定在所述内磁转子33的内壁的空心泵轴34,所述空心泵轴34轴心位置设置有、用于方便介质流通的泵轴冷却道341,过渡配合在所述空心泵轴34的外壁的第一角接触球轴承35,所述第一角接触球轴承35的外壁与第二轴承座16的内壁通过过渡配合固定,螺钉固定在所述空心泵轴34的外壁的、且位于第一角接触球轴承35远离内磁转子33的一侧的叶轮36,与所述叶轮36边缘抵接的圆锥滚子轴承37,所述圆锥滚子轴承37的内壁与泵体主体11的内壁通过过渡配合固定,过渡配合在所述空心泵轴34的外壁的、且位于叶轮36远离第一角接触球轴承35的一侧的第二角接触球轴承38,所述第二角接触球轴承38的外壁与第一轴承座14的内壁通过过渡配合固定;在运行时,通过外磁转子31旋转产生磁力带动内磁转子33转动,通过内磁转子33与外磁转子31配合旋转,形成磁力联轴器,实现带动叶轮36旋转到的输送介质的目的。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在空心泵轴上设置有泵轴冷却道,使得输送介质能在内磁转子的表面流通,加快内磁转子的降温速度,使得该装置能够持续长时间运转,并且通过第一角接触球轴承、第二角接触球轴承与空心泵轴的密切配合,以及圆锥滚子轴承与叶轮的密切配合,使得空心泵轴和叶轮都不会与泵体产生直接的摩擦,既减少产热,又降低噪音,因此具有降温效果好、降噪效果好、耐磨损和结构简单的优点。当然,以上只是本技术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粘结剂防泄漏自吸磁力输送泵,包括泵体,与泵体通过螺钉固定的筒套,设置在所述泵体内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外磁转子,设置在所述外磁转子一侧的、且通过螺钉与泵体固定的隔离套,设置在所述隔离套远离外磁转子一侧的内磁转子,固定连接在所述内磁转子的内壁的空心泵轴,固定连接在所述空心泵轴的外壁的第一角接触球轴承,固定连接在所述空心泵轴的外壁的、且位于第一角接触球轴承远离内磁转子的一侧的叶轮,与所述叶轮边缘抵接的圆锥滚子轴承,固定连接在所述空心泵轴的外壁的、且位于叶轮远离第一角接触球轴承的一侧的第二角接触球轴承;所述空心泵轴的轴心位置设置有泵轴冷却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粘结剂防泄漏自吸磁力输送泵,包括泵体,与泵体通过螺钉固定的筒套,设置在所述泵体内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外磁转子,设置在所述外磁转子一侧的、且通过螺钉与泵体固定的隔离套,设置在所述隔离套远离外磁转子一侧的内磁转子,固定连接在所述内磁转子的内壁的空心泵轴,固定连接在所述空心泵轴的外壁的第一角接触球轴承,固定连接在所述空心泵轴的外壁的、且位于第一角接触球轴承远离内磁转子的一侧的叶轮,与所述叶轮边缘抵接的圆锥滚子轴承,固定连接在所述空心泵轴的外壁的、且位于叶轮远离第一角接触球轴承的一侧的第二角接触球轴承;所述空心泵轴的轴心位置设置有泵轴冷却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结剂防泄漏自吸磁力输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磁转子与空心泵轴通过销键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嘉雄
申请(专利权)人:四会市嘉邦士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