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电芯变距变向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8785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电芯变距变向搬运装置,包括底板,活动料槽和固定料槽,底板沿底板长边方向设置有第一直线导轨和变距导向槽,活动料槽滑动连接一支撑板并通过支撑板连接第一直线导轨做往复运动、活动料槽下方设置有一导向杆连接于变距导向槽;固定料槽设置于与变距导向槽尾端纵向平齐的底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搬运装置结构简单,满足多方向搬运,提高搬运效率,能够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利于动力电池的生产和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电芯变距变向搬运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池加工
,涉及一种电池电芯搬运装置,尤其是指一种针对动力电池电芯变距变向的搬运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猛,我国对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给予极大的重视,并将其纳入了国家发展规划中,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极大地带动了动力电池行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动力电池生产厂商开始致力于降低成本,结构的成本及实用性成为各厂商考虑的关键因素。电池电芯搬运机构是电芯组装线中最常见的机构,基于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优化机台机构等方面考虑,传统的搬运机构只能完成一个方向搬运,无法满足复杂的搬运要求,如要完成复杂的搬运动作,则需要多个搬运机构,这样会增加装置复杂程度和成本。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功能强大的电芯变距变向搬运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的动力电池电芯变距变向搬运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电芯变距变向搬运装置,包括底板,活动料槽和固定料槽,所述底板上沿底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直线导轨和变距导向槽,所述活动料槽滑动连接于一支撑板并通过所述支撑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所述支撑板可沿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做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所述活动料槽运动,所述活动料槽下方设置有一导向杆,所述活动料槽通过所述导向杆连接于所述变距导向槽;所述固定料槽设置于所述变距导向槽端部。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沿支撑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直线导轨,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垂直设置,所述活动料槽通过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与所述支撑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下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所述支撑板中间开有腰形孔,所述导向杆贯穿所述腰形孔,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动料槽,另一端连接有一导向轮,所述导向轮适配设置于所述变距导向槽内,可沿所述变距导向槽运动。进一步的,所述变距变向搬运装置还包括一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支撑板并驱动所述支撑板沿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往复运动。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为气缸。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料槽通过支撑立柱设置于所述底板上。进一步的,所述变距导向槽呈“S”形,所述变距导向槽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料槽的一端平齐设置,所述变距导向槽一侧边与所述固定料槽的一侧边平齐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变距导向槽远离所述固定料槽的一端设置有一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可延伸至所述活动料槽下方。进一步的,所述变距变向搬运装置还包括限位感应器,所述限位感应器设置于所述变距导向槽首尾两端。进一步的,所述变距变向搬运装置设置于一平移模组上,所述变距变向搬运装置由所述平移模组进行运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传统机构相比,本装置结构简单紧凑,通过活动料槽的滑动与变距导向槽的连接设置能够在运动中改变活动电芯料槽的排列方式,并实现两电芯料槽的变距变向,减少搬运次数,能够较大程度的提高搬运效率,降低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图1为本技术动力电池电芯变距变向搬运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动力电池电芯变距变向搬运装置结构侧视图;其中:10-底板;101-变距导向槽;102-限位感应器;103-传感器;104-第一直线导轨;105-导轨安装板;106-气缸;107-限位缓冲器;20-支撑板;201-第二直线导轨;202-腰形孔;30-活动料槽;301-导向杆;40-固定料槽;401-支撑立柱;50-平移模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以及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变距变向搬运装置,包括底板10,放置电芯的活动料槽30和固定料槽40,底板10上沿底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直线导轨104和变距导向槽101,所述第一直线导轨104为两条,且平行设置于所述底板10上。活动料槽30滑动连接有一支撑板20并通过支撑板20连接于第一直线导轨104,支撑板20可沿第一直线导轨104做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活动料槽30沿第一直线导轨104做往复运动。在活动料槽30下方设置有一导向杆301,所述导向杆301一端连接于变距导向槽101,另一端连接于活动料槽30,导向杆301限位于变距导向槽101中,只能沿着变距导向槽101运动,进而带动滑动设置的活动料槽30沿着变距导向槽101的轨道运动;固定料槽40设置于变距导向槽101端部的底板10上。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传统机构相比,本装置结构简单紧凑,通过活动料槽的滑动与变距导向槽的连接设置能够在运动中改变活动电芯料槽的排列方式,并实现两电芯料槽的变距变向,减少搬运次数,能够较大程度的提高搬运效率,降低成本。实施例整体上看,活动料槽30的运动由沿变距导向槽101的运动和在支撑板上20的运动相互配合,达到变距变向的一个目的。参阅图1和图2,变距导向槽101为“S”形形状,变距导向槽101的一端与固定料槽40的一端平齐设置,变距导向槽101一侧边与固定料槽40的一侧边平齐设置,进一步的,定义靠近固定料槽40的为变距导向槽101的尾端,远离固定料槽40的为变距导向槽101的首端,变距导向槽101为活动料槽30由横向与固定料槽40对齐变换为纵向与固定料槽40对齐提供一个导向轨道。活动料槽30通过一支撑板20连接于底板10两侧设置的第一直线导轨104,第一直线导轨104为两条、平行沿底板10长度方向设置,两条第一直线导轨104分别连接支撑板20下表面的两端,稳定支撑的同时为支撑板20的运动提供导向作用,具体的,在底板10上还设置有一驱动机构连接支撑板20,优选驱动机构为气缸106,气缸106驱动支撑板20沿第一直线导轨104往复运动。活动料槽30与支撑板20的连接方式为:在支撑板20上沿支撑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直线导轨201,第二直线导轨201同样为两条平行设置,第二直线导轨201与第一直线导轨104垂直设置,活动料槽30与第二直线导轨201连接并在第二直线导轨201上往复运动;此外,于支撑板20上开有腰形孔202,活动料槽30底面通过设置有一导向杆301,导向杆301一端连接活动料槽,另一端设置有一导向轮,导向轮适配设置于变距导向槽101内,可沿变距导向槽101运动。为监测电芯及电芯搬运状态,在底板10上设置有一传感器103和限位感应器102,其传感器103设置于变距导向槽101远离固定料槽40的一端,由一支架支撑,传感器103可在活动料槽30运动过程中处于活动料槽30下方,感应活动料槽是否有电芯放置;其限位传感器102设置于变距导向槽首尾两端用于检测支撑板的位置做出调整。活动料槽30与固定料槽40由横向排列转变为竖向排列的过程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电芯变距变向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变向搬运装置包括底板,活动料槽和固定料槽,所述底板上沿底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直线导轨和变距导向槽,所述活动料槽滑动连接于一支撑板并通过所述支撑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所述支撑板可沿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做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所述活动料槽运动,所述活动料槽下方设置有一导向杆,所述活动料槽通过所述导向杆连接于所述变距导向槽;所述固定料槽设置于所述变距导向槽端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电芯变距变向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变向搬运装置包括底板,活动料槽和固定料槽,所述底板上沿底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直线导轨和变距导向槽,所述活动料槽滑动连接于一支撑板并通过所述支撑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所述支撑板可沿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做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所述活动料槽运动,所述活动料槽下方设置有一导向杆,所述活动料槽通过所述导向杆连接于所述变距导向槽;所述固定料槽设置于所述变距导向槽端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距变向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沿支撑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直线导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垂直设置,所述活动料槽通过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与所述支撑板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距变向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下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所述支撑板中间开有腰形孔,所述导向杆贯穿所述腰形孔,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动料槽,另一端连接有一导向轮,所述导向轮适配设置于所述变距导向槽内,可沿所述变距导向槽运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距变向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变向搬运装置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聪苏舟施宣权杨迅黄祥虎高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