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异型座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8329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行车异型座管结构,包括具有异型安装腔的座管、插置在安装腔中的鞍座杆,以及第一迫紧块、迫紧组件;安装腔的顶端一侧设置有活动腔,活动腔的底部设置有通孔;鞍座杆包括顶端连接的两根连杆,两者的外侧面分别与安装腔的两端侧壁相匹配;第一迫紧块配合在两根连杆之间,并与活动腔相对设置;迫紧组件包括固定块、滑动块和操作件;固定块配合在活动腔中,其面向安装腔的一面设置有活动槽,活动槽设置有与通孔相对的螺孔;滑动块活动配合在活动槽中;操作件穿过通孔后螺纹配合在螺孔中,并向安装腔方向顶出滑动块,以使滑动块紧配合在连杆的外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缓震功能,使得骑乘的舒适性得到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车异型座管结构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
,特别是指一种自行车异型座管结构。
技术介绍
自行车座管是用来安装自行车鞍座的结构,而鞍座是骑乘者坐的地方,因此座管的结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并影响着骑乘姿势的舒适性。现有的异型座管大多数是采用常规结实的安装方式,即将异型的鞍座杆直接插置在形状匹配的座管内,通过两者之间的紧配合以及鞍座夹扣实现相对固定,导致了在骑乘过程中,自行车座管区域的变形较少,硬度过高,会影响骑乘者胯部不适和骑乘的整体舒适性,带来较差的骑乘感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异型座管结构,具有缓震功能,能够提升骑乘过程中的舒适性。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自行车异型座管结构,包括具有异型安装腔的座管、插置在所述安装腔中的鞍座杆,以及第一迫紧块、迫紧组件;所述安装腔的顶端一侧设置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的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鞍座杆包括顶端连接的两根连杆,两者的外侧面分别与所述安装腔的两端侧壁相匹配;所述第一迫紧块配合在所述两根连杆之间,并与所述活动腔相对设置;所述迫紧组件包括固定块、滑动块和操作件;所述固定块配合在所述活动腔中,其面向所述安装腔的一面设置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设置有与所述通孔相对的螺孔;所述滑动块活动配合在所述活动槽中;所述操作件穿过所述通孔后螺纹配合在所述螺孔中,并向所述安装腔方向顶出所述滑动块,以使所述滑动块紧配合在所述连杆的外侧面。所述第一迫紧块的两端面分别与所述两根连杆的内侧面匹配。所述滑动块设置有与所述连杆的外侧面匹配的挤压面。所述活动槽设置有面向所述安装腔且向上倾斜的滑接斜面,所述螺孔的方向与所述滑接斜面平行。所述操作件包括一体连接的螺纹部和顶压部,所述螺纹部的外周与所述螺孔匹配,所述顶压部为球形,所述滑动块设置有供所述顶压部配合的球形凹槽。所述座管、鞍座杆和第一迫紧块均是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异型座管结构还包括由第二迫紧块和第三迫紧块组成的配件,所述第二迫紧块、第三迫紧块的相对面分别设置有半径相同的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且所述第二迫紧块、第三迫紧块的相背面分别与所述安装腔的两端侧壁相匹配。所述第二迫紧块和第三迫紧块均是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鞍座杆除了连杆的顶部连接外,其余部分从中间分开,再配合第一迫紧块置于安装腔的中间位置,搭配隐藏式迫紧组件进行固定鞍座杆,整体结构分别由多个零件依次迫紧,鞍座杆的可变形量更大,降低整体结构的刚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缓震功能,使得骑乘的舒适性得到提升,并且也可以减轻产品的重量,使得骑乘起来更加省力;同时,迫紧组件可以通过操作件任意调整迫紧的压力,既方便操作、又能实现可调整的安装,灵活性更高。此外,通过由第二迫紧块、第三迫紧块组成的配件可以在异型座管内安装具有圆管的鞍座,方便用户根据不同的需求安装不同的鞍座,提升产品使用的灵活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整体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分解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安装配件后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配件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配件组装的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座管1;安装腔11;活动腔12;通孔13;鞍座杆2;连杆21;第一迫紧块3;固定块4;活动槽41;螺孔42;滑接斜面43;滑动块5;挤压面51;球形凹槽52;操作件6;螺纹部61;顶压部62;第二迫紧块7;第一弧面71;第三迫紧块8;第二弧面8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文中的“异型”是相对座管的常规设计(内腔截面为圆形)而言,主要指代的是椭圆形,也可以是方形或者其它非圆形的形状。本技术为一种自行车异型座管结构,包括具有异型安装腔11的座管1、插置在安装腔11中的鞍座杆2,以及第一迫紧块3、迫紧组件。安装腔11的顶端一侧设置有活动腔12,活动腔12的底部设置有通孔13。鞍座杆2包括顶端连接的两根连杆21,两者的外侧面分别与安装腔11的两端侧壁相匹配。第一迫紧块3配合在两根连杆21之间,并与活动腔12相对设置。迫紧组件包括固定块4、滑动块5和操作件6,固定块4配合在活动腔12中,其面向安装腔11的一面设置有活动槽41,活动槽41设置有与通孔13相对的螺孔42;滑动块5活动配合在活动槽41中;操作件6穿过通孔13后螺纹配合在螺孔42中,并向安装腔11方向顶出滑动块5,以使滑动块5紧配合在连杆21的外侧面。参考图1至图7所示,示出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上述第一迫紧块3的两端面分别与两根连杆21的内侧面匹配,以使第一迫紧块3与两根连杆21充分的接触。上述滑动块5设置有与连杆21的外侧面匹配的挤压面51,以使滑动块5与两根连杆21的接触面增大,实现更牢固的迫紧。上述活动槽41设置有面向安装腔11且向上倾斜的滑接斜面43,用于引导滑动块5的移动方向,使其能够更有力的贴紧连杆21的外侧面;螺孔42的方向与滑接斜面43平行。上述操作件6包括一体连接的螺纹部61和顶压部62,螺纹部61的外周与螺孔42匹配,顶压部62为球形,用于挤压滑动块5,滑动块5设置有供顶压部62配合的球形凹槽52。本技术还包括由第二迫紧块7和第三迫紧块8组成的配件,第二迫紧块7、第三迫紧块8的相对面分别设置有半径相同的第一弧面71和第二弧面81,且第二迫紧块7、第三迫紧块8的相背面分别与安装腔11的两端侧壁相匹配,第二迫紧块7、第三迫紧块8作为本技术的额外配件使用,当需要更换具有圆管(或圆杆)的鞍座时,将两者放置在安装腔11的侧壁,两者之间放置圆管,再通过迫紧组件挤压第三迫紧块8,实现固定安装,以此可以解决现有异型座管1无法装配圆管的问题,产品的使用灵活性更高。上述座管1、鞍座杆2、第一迫紧块3、第二迫紧块7和第三迫紧块8均是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参考图3所示,常规情况下,本技术可用于装配异型鞍座杆2,由第一迫紧块3和迫紧组件实现稳固的安装结构;参考图7所示,当需要更换具有圆管的鞍座时,由第二迫紧块7、第三迫紧块8和迫紧组件实现稳固的安装结构。通过上述方案,本技术的鞍座杆2除了连杆21的顶部连接外,其余部分从中间分开,再配合第一迫紧块3置于安装腔11的中间位置,搭配隐藏式迫紧组件进行固定鞍座杆2,整体结构分别由多个零件依次迫紧,鞍座杆2的可变形量更大,降低整体结构的刚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缓震功能,使得骑乘的舒适性得到提升,并且也可以减轻产品的重量,使得骑乘起来更加省力;同时,迫紧组件可以通过操作件6任意调整迫紧的压力,既方便操作、又能实现可调整的安装,灵活性更高。此外,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车异型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异型安装腔的座管、插置在所述安装腔中的鞍座杆,以及第一迫紧块、迫紧组件;/n所述安装腔的顶端一侧设置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的底部设置有通孔;/n所述鞍座杆包括顶端连接的两根连杆,两者的外侧面分别与所述安装腔的两端侧壁相匹配;/n所述第一迫紧块配合在所述两根连杆之间,并与所述活动腔相对设置;/n所述迫紧组件包括固定块、滑动块和操作件;所述固定块配合在所述活动腔中,其面向所述安装腔的一面设置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设置有与所述通孔相对的螺孔;所述滑动块活动配合在所述活动槽中;所述操作件穿过所述通孔后螺纹配合在所述螺孔中,并向所述安装腔方向顶出所述滑动块,以使所述滑动块紧配合在所述连杆的外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异型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异型安装腔的座管、插置在所述安装腔中的鞍座杆,以及第一迫紧块、迫紧组件;
所述安装腔的顶端一侧设置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的底部设置有通孔;
所述鞍座杆包括顶端连接的两根连杆,两者的外侧面分别与所述安装腔的两端侧壁相匹配;
所述第一迫紧块配合在所述两根连杆之间,并与所述活动腔相对设置;
所述迫紧组件包括固定块、滑动块和操作件;所述固定块配合在所述活动腔中,其面向所述安装腔的一面设置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设置有与所述通孔相对的螺孔;所述滑动块活动配合在所述活动槽中;所述操作件穿过所述通孔后螺纹配合在所述螺孔中,并向所述安装腔方向顶出所述滑动块,以使所述滑动块紧配合在所述连杆的外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异型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迫紧块的两端面分别与所述两根连杆的内侧面匹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异型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块设置有与所述连杆的外侧面匹配的挤压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金国游煌珍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富堡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