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8305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底盘装置。底盘装置包括:浮动组件,包括支撑座和相对于支撑座可转动设置的浮动座;行走部,与支撑座连接,行走部和浮动座设置在支撑座的相对设置的两侧;第一配合结构,设置在支撑座上;第二配合结构,设置在浮动座上,第二配合结构与第一配合结构配合设置,以限定浮动座相对于支撑座的转动角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底盘装置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地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底盘装置
本技术涉及底盘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底盘装置。
技术介绍
在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行业背景下,自动导航底盘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迅速增长,特别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轮系底盘装置是底盘技术的核心部分,传统的直驱底盘装置及桥接差速底盘装置不能适用所有的作业工况和市场需求,针对地面起伏较大、凹凸不平、需要自适应地面、底盘结构自平衡的应用场合,需要引入浮动轮系的底盘装置来满足底盘装置的行驶需求。在专利技术人所知道的能够实现浮动的底盘装置中,由于无法限制浮动座相对于支撑座的转动角度,易造成底盘行驶的摆动幅度过大,难以适应复杂地面。以上也就是说,需要提供一种能够限制浮动座相对于支撑座的转动角度的底盘装置,以提高其对复杂地面的适应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盘装置,该底盘装置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地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底盘装置,包括:浮动组件,包括支撑座和相对于支撑座可转动设置的浮动座;行走部,与支撑座连接,行走部和浮动座设置在支撑座的相对设置的两侧;第一配合结构,设置在支撑座上;第二配合结构,设置在浮动座上,第二配合结构与第一配合结构配合设置,以限定浮动座相对于支撑座的转动角度。底盘与浮动组件连接,底盘和行走部设置在浮动组件的相对的两侧,行走部能够行走及转向,通过行走部,底盘装置能够行走及转向,从而使底盘能够在底盘装置的带动下行走及转向;具体地,底盘与浮动座连接,底盘与支撑座设置在浮动座的相对的两侧,浮动座相对于支撑座可转动,在浮动座的带动下,底盘相对于支撑座可转动;通过第一配合结构和第二配合结构的配合,能够将浮动座相对于支撑座的转动角度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这样,浮动座和底盘能够在一定的转动角度范围内相对于支撑座转动,使底盘装置能够自适应于地面起伏较大、凹凸不平的复杂地面情况,能够提高底盘装置对复杂地面的适应性,满足底盘装置的行驶需求。进一步地,第二配合结构为设置在浮动座的朝向支撑座一侧的凸出部。通过该凸出部能够将浮动座相对于支撑座的转动角度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进一步地,凸出部为V型结构或者U型结构;或者,凸出部包括两个呈夹角设置的倾斜表面,两个倾斜表面的连接处朝向支撑座。两个倾斜表面与第一配合结构配合,将浮动座相对于支撑座的转动角度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具体地,两个倾斜表面相对于第一配合结构均具有极限位置,这样,可以对浮动座转动的极限位置进行限定,从而将浮动座相对于支撑座的转动角度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进一步地,浮动座包括顶板和与顶板连接的两个侧板,两个侧板设置在顶板的相对设置的两侧,侧板上设有凸出部。底盘与顶板连接;通过凸出部与第一配合结构的配合,能够将侧板的转动角度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这样,即能够实现对浮动座和底盘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定的功能。进一步地,第一配合结构为设置在支撑座上的至少一个限位凸面,限位凸面与第二配合结构配合以对浮动座转动的极限位置进行限定。第二配合结构在两个限位凸面之间摆动,第二配合结构与两个限位凸面中的任一个抵接时,第二配合结构处于极限位置,由于设有两个限位凸面,第二配合结构能够在两个极限位置之间摆动,也就是说,两个限位凸面将第二配合结构的转动角度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进一步地,支撑座包括两个支撑板和连接两个支撑板的凹台,凹台具有容纳腔,凹台与支撑板的连接处设有限位凸面。凹台用于容纳上述的凸出部,这样,凸出部的两个倾斜表面与两个限位凸面一一对应设置,两个限位凸面与两个倾斜表面配合,从而将浮动座相对于支撑座的转动角度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进一步地,浮动座包括顶板和与顶板连接的两个侧板,侧板和/或第二配合结构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支撑座上设有与两个第一安装孔对应设置的两个第二安装孔,浮动座还包括:轴套,位于两个侧板之间;底盘装置还包括枢转轴,其中,枢转轴的两端穿出轴套后与对应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配合。轴套、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均与枢转轴配合,从而使侧板能够相对于支撑座转动,进而实现了浮动座相对于支撑座可转动的功能。进一步地,底盘装置还包括与侧板连接的衬套,衬套设在枢转轴上并位于枢转轴的外壁面与轴套的内壁面之间;或者,支撑座包括两个支撑板和与支撑板连接的两个连接板,沿平行于枢转轴的轴线方向,两个连接板相对设置,各连接板上均设有第二安装孔。衬套与侧板连接,两个衬套在枢转轴的前后端相向布置,在竖直方向上,主动轮或从动轮通过多个螺钉与支撑座连接。枢转轴与第二安装孔配合,使枢转轴的两端与两个连接板对应连接;枢转轴与轴套枢转连接,从而使浮动座相对于两个连接板可转动的设置,也就是说,使浮动座相对于支撑座能够转动。进一步地,枢转轴的端面上设有凹槽,底盘装置还包括与凹槽配合的连接端板,连接端板与支撑座的连接板通过锁紧件可拆卸地连接。通过连接端板使枢转轴与连接板连接,枢转轴与连接板的相对位置固定,轴套与枢转轴枢转配合,轴套相对于枢转轴是可转动的,从而带动浮动座相对于支撑座可转动。进一步地,行走部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底盘装置还包括与主动轮驱动连接的第一驱动部以及用于转向的两个第二驱动部,两个第二驱动部中的一个与主动轮连接,两个第二驱动部中的另一个与从动轮连接。第一驱动部驱动主动轮使主动轮能够行走,主动轮带动从动轮行走,从而实现行走部的行走功能;两个第二驱动部中的一个驱动主动轮转向,两个第二驱动部中的另一个驱动从动轮转向,从而实现行走部的转向功能;以上也就是说,通过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实现了行走部的行走和转向功能,使行走部能够行走和转向。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底盘与浮动座连接,底盘与支撑座设置在浮动座的相对的两侧,浮动座相对于支撑座可转动,在浮动座的带动下,底盘相对于支撑座可转动;通过第一配合结构和第二配合结构的配合,能够将浮动座相对于支撑座的转动角度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这样,浮动座和底盘能够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相对于支撑座转动,使底盘装置能够自适应于地面起伏较大、凹凸不平的复杂地面情况,能够提高底盘装置对复杂地面的适应性,满足底盘装置的行驶需求。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底盘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底盘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的底盘装置的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的底盘装置的俯视图;图5示出了图3的底盘装置的仰视图;图6示出了图3的底盘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7示出了图6的局部放大图;图8示出了图3的底盘装置的左视图的局部剖视图;图9示出了图1的底盘装置的浮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图9的浮动组件的侧视图;图11示出了图10的剖视图;图12示出了图11的局部放大图;图13示出了图9的浮动组件的俯视图;图14示出了图1的底盘装置的浮动座、枢转轴、衬套以及连接端板的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浮动组件,包括支撑座和相对于所述支撑座可转动设置的浮动座;/n行走部,与所述支撑座连接,所述行走部和所述浮动座设置在所述支撑座的相对设置的两侧;/n第一配合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n第二配合结构,设置在所述浮动座上,所述第二配合结构与所述第一配合结构配合设置,以限定所述浮动座相对于所述支撑座的转动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浮动组件,包括支撑座和相对于所述支撑座可转动设置的浮动座;
行走部,与所述支撑座连接,所述行走部和所述浮动座设置在所述支撑座的相对设置的两侧;
第一配合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
第二配合结构,设置在所述浮动座上,所述第二配合结构与所述第一配合结构配合设置,以限定所述浮动座相对于所述支撑座的转动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结构为设置在所述浮动座的朝向所述支撑座一侧的凸出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出部为V型结构或者U型结构;或者,
所述凸出部包括两个呈夹角设置的倾斜表面,两个所述倾斜表面的连接处朝向所述支撑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座包括顶板和与所述顶板连接的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设置在所述顶板的相对设置的两侧,所述侧板上设有所述凸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结构为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的至少一个限位凸面,所述限位凸面与所述第二配合结构配合以对所述浮动座转动的极限位置进行限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包括两个支撑板和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凹台,所述凹台具有容纳腔,所述凹台与所述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荣郭兰满张鹏陈良浩林洁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