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卡整体式尾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8305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重卡整体式尾梁,包括围成槽型的上翼板、下翼板和腹板,所述上翼板、下翼板和腹板一体设置,所述上翼板与所述腹板之间设置有上折弯带,所述下翼板与所述腹板之间设置有下折弯带,所述上折弯带和/或所述下折弯带上设置有缺口,本申请具有便于制造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卡整体式尾梁
本技术属于汽车部件的
,尤其涉及一种重卡整体式尾梁。
技术介绍
尾梁是车架连接左右纵梁的主要结构之一,位于车架末端。目前尾端的安装方式都是通过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连接车架纵梁腹板和尾梁上翼板,连接形式为铆钉或螺栓。三者的装配自由度很大,安装较为复杂,容易导致尾梁或车架纵梁孔边局部变形,影响车架疲劳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重卡整体式尾梁,其具有便于制造的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重卡整体式尾梁,包括围成槽型的上翼板、下翼板和腹板,所述上翼板、下翼板和腹板一体设置,所述上翼板与所述腹板之间设置有上折弯带,所述下翼板与所述腹板之间设置有下折弯带,所述上折弯带和/或所述下折弯带上设置有缺口。作为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缺口设置在所述上折弯带和/或所述下折弯带的两端并形成豁口。作为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上翼板和/或所述下翼板与所述腹板相邻的两端设置有翻边,每个所述翻边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作为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翻边分别与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之间形成上翻折边和下翻折边,所述豁口处于所述上翻折边与所述上折弯带的交汇处和/或处于所述下翻折边与所述下折弯带的交汇处。作为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豁口设置为扇形。作为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翻边朝内设置。作为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上折弯带和所述下折弯带均设置为弧形。作为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腹板上设置有多个附件安装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1、该整体式尾梁制造时,上翼板、下翼板和腹板为由一块板材加工,将上翼板、下翼板和腹板的形状以及设置在其上的附件加工完成后,将上翼板和下翼板分别沿上折弯带和下折弯带进行弯折使该整体式尾梁成型,在上折弯带和下折弯带上设置缺口便于上翼板和下翼板的弯折,便于该整体式尾梁的成型;同理,豁口处于上折弯带和上翻折边的交汇处或下翻折边与下折弯带的交汇处时便于翻边的翻折。2、豁口设置在上翻折边和/或下翻折边的两端,避免了加工引起变形导致的残余应力过大,使得该整体式尾梁结构更加稳定,具有更好的抗振动疲劳能力。3、豁口设置为扇形在上折弯带和/或下折弯带处形成圆弧,圆弧过度平顺,应力集中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上翼板、下翼板和翻边弯折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翼板;2、下翼板;121、翻边;1211、连接孔;123、上翻折边;124、下翻折边;3、腹板;31、附件安装孔;4、上折弯带;5、下折弯带;451、豁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重卡整体式尾梁,包括围成槽型的上翼板1、下翼板2和腹板3,上翼板1、下翼板2和腹板3一体设置,上翼板1与腹板3之间设置有上折弯带4,下翼板2与腹板3之间设置有下折弯带5,上折弯带4和/或下折弯带5上设置有缺口。腹板3上设置有多个附件安装孔31。上折弯带4和下折弯带5均设置为弧形。本实施例中,上翼板1、下翼板2和腹板3用一块板材加工成型;然后通过冲压使上翼板1和下翼板2弯折,上折弯带4和下折弯带5上均设置有缺口;上折弯带4和下折弯带5结构相同。上翼板1和/或下翼板2与腹板3相邻的两端设置有翻边121,每个翻边121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1211。翻边121朝内设置。本实施例中,上翼板1和下翼板2的两端均设置有翻边121,这样连接强度更大,结构上下对称,更加稳定;连接孔1211设置有四个;翻边121相互远离的侧面与腹板3的端面平齐。缺口设置在上折弯带4和/或下折弯带5的两端并形成豁口451。翻边121分别与上翼板1和下翼板2之间形成上翻折边123和下翻折边124,豁口451处于上翻折边123与上折弯带4的交汇处和/或处于下翻折边124与下折弯带5的交汇处。豁口451设置为扇形。本实施例中,上翻折边123与上折弯带4的交汇处和下翻折边124与下折弯带5的交汇处均设置有豁口451。本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该整体式尾梁制造时,上翼板1、下翼板2和腹板由一块板材加工而成,此时,上翼板1、下翼板2和腹板处于同一平面内,将豁口451、附件安装孔31和连接孔1211设置在对应位置处,然后将翻边121沿上翻折边123和下翻折边124进行翻折使翻边121成型,并将上翼板1和下翼板2分别沿上折弯带4和下折弯带5进行弯折,此过程中,若将缺口设置在上弯折边和下弯折边上方便了上翼板1、下翼板2的弯折,将缺口设置在上弯折边和下弯折边的两端形成豁口451时,不仅方便了上翼板1、下翼板2的弯折,而且避免了加工引起变形导致的残余应力过大,使得该整体式尾梁结构更加稳定,具有更好的抗振动疲劳能力;将豁口451设置在上弯折边与上翻折边123交汇处和下弯折边与下翻折边124交汇处,即可以便于上翼板1、下翼板2的弯折,又可以避免了加工引起变形导致的残余应力过大,使得该整体式尾梁结构更加稳定,具有更好的抗振动疲劳能力,还便于翻边121的弯折;豁口451设置为扇形在上折弯带4和下折弯带5处形成圆弧,圆弧过度平顺,应力集中小;连接孔1211用于将该整体式尾梁与纵梁固定连接;多个附件安装孔31用于固定电线或安装后拖钩。以上给出的实施例是实现本技术较优的例子,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做出的任何非本质的添加、替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卡整体式尾梁,包括围成U型的上翼板(1)、下翼板(2)和腹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板(1)、下翼板(2)和腹板(3)一体设置,所述上翼板(1)与所述腹板(3)之间设置有上折弯带(4),所述下翼板(2)与所述腹板(3)之间设置有下折弯带(5),所述上折弯带(4)和/或所述下折弯带(5)上设置有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卡整体式尾梁,包括围成U型的上翼板(1)、下翼板(2)和腹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板(1)、下翼板(2)和腹板(3)一体设置,所述上翼板(1)与所述腹板(3)之间设置有上折弯带(4),所述下翼板(2)与所述腹板(3)之间设置有下折弯带(5),所述上折弯带(4)和/或所述下折弯带(5)上设置有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卡整体式尾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设置在所述上折弯带(4)和/或所述下折弯带(5)的两端并形成豁口(4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重卡整体式尾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板(1)和/或所述下翼板(2)与所述腹板(3)相邻的两端设置有翻边(121),每个所述翻边(121)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12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亚强崔继强樵兴高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