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熔模铸造的振动脱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7173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0:26
一种用于熔模铸造的振动脱壳装置,其包括:两端板、一凸轮轴及一翻料滚筒,两端板前后相对,凸轮轴前后设置且其后端相对于前端朝上倾斜;翻料滚筒同轴地固定套设于凸轮轴中部;端面带槽凸轮,端面带槽凸轮的端面上开设有凸轮槽;左右相对的两翻板,两翻板的上端朝左右外侧倾斜张开,翻板的左右内侧端面上固定有多个锤头;与每个翻板对应设置的两摆杆,两摆杆间隔地设置于翻板前后两端,摆杆的中部铰设于一摆杆轴上,摆杆的一端设置有一滚轮,另一端设有一支撑滚轮;滚轮配合设置于前后对应一侧的端面带槽凸轮的凸轮槽内;支撑滚轮滚动支撑于左右对应一侧的翻板的左右外侧端面上;及用于驱动凸轮轴转动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固定于一端板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熔模铸造的振动脱壳装置
本技术涉及铸造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熔模铸造的振动脱壳装置。
技术介绍
在熔模铸造时,铸件在浇铸后,其表面的型壳需要通过振动进行破碎剥离。现有的脱壳装置通常通过离心或振动方式进行脱壳。这些脱壳装置通常在振动时对其进行敲碎型壳,由于其锤头只能对铸件某一侧的型壳进行敲击,该处型壳破碎后无法及时转换至其他部位进行破壳,因此脱壳效率较低,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熔模铸造的振动脱壳装置,使其能高效脱壳。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熔模铸造的振动脱壳装置,其包括:两端板、一凸轮轴及一翻料滚筒,两所述端板前后相对,所述凸轮轴前后设置且其后端相对于前端朝上倾斜;所述翻料滚筒同轴地固定套设于所述凸轮轴中部;固定于所述凸轮轴前后两端的端面带槽凸轮,所述端面带槽凸轮的端面上开设有凸轮槽;左右相对的两翻板,两所述翻板的下端边缘抵近所述翻料滚筒且沿各自可转动地设置于一翻板轴上,所述翻板轴与所述凸轮轴平行设置;两所述翻板的上端朝左右外侧倾斜张开;所述翻板的左右内侧端面上固定有多个形成阵列的锤头;与每个所述翻板对应设置的两摆杆,两所述摆杆间隔地设置于翻板前后两端,所述摆杆的中部铰设于一摆杆轴上,所述摆杆轴平行于所述凸轮槽且其前后两端一一对应地固定于两所述端板上;所述摆杆的一端设置有一滚轮,另一端设有一支撑滚轮;所述滚轮配合设置于前后对应一侧的端面带槽凸轮的凸轮槽内;所述支撑滚轮滚动支撑于左右对应一侧的翻板的左右外侧端面上;及用于驱动所述凸轮轴转动的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固定于一所述端板上。优选地,所述凸轮轴相对于水平面的倾角为3~10°。优选地,所述端板的上缘与所述翻料滚筒的上缘平齐。优选地,所述翻板的上端之左右内侧固定有与所述翻板垂直的挡板。优选地,所述锤头通过多个锤头固定螺栓固定于对应的所述翻板上,所述锤头凸出于所述锤头固定螺栓。优选地,所述锤头的端面形成弧形突起。本技术的振动脱壳装置能够使铸件表面的不同部分均能受到撞击,因此脱壳效率较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用于熔模铸造的振动脱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锤头与翻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图4是图2是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端面带槽凸轮转动至其他不同角度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端板;2、凸轮轴;3、翻料滚筒;4、端面带槽凸轮;5、摆杆;6、翻板;7、锤头;8、挡板;9、锤头固定螺栓;50、摆杆轴;51、滚轮;52、支撑滚轮;60、翻板轴;4a、凸轮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到图4。本技术的用于熔模铸造的振动脱壳装置,其包括:两端板1、一凸轮轴2、一翻料滚筒3、两个端面带槽凸轮4、两翻板6、四个摆杆5及旋转电机(未示出)。其中,两端板1前后相对。凸轮轴2前后设置且其后端相对于前端朝上倾斜。翻料滚筒3同轴地固定套设于凸轮轴2中部。旋转电机定于其中的一个端板1上,其电机轴与凸轮轴2同轴固定。端面带槽凸轮4固定于凸轮轴2前后两端。端面带槽凸轮4的端面上开设有凸轮槽4a。两翻板6左右相对,其下端边缘抵近翻料滚筒3且沿各自可转动地设置于一翻板轴60上。翻板轴60与凸轮轴2平行设置。两翻板6的上端朝左右外侧倾斜张开。翻板6的左右内侧端面上固定有多个形成阵列的锤头7。锤头7通过多个锤头固定螺栓9固定于对应的翻板6上。锤头7凸出于锤头固定螺栓9。较佳地,锤头7的端面形成弧形突起。每个翻板6对应两个摆杆5。这两个摆杆5间隔地设置于对应的翻板6前后两端。摆杆5的中部铰设于一摆杆轴50上。摆杆轴50平行于凸轮槽4a且其前后两端一一对应地固定于两端板1上。摆杆5的一端设置有一滚轮51。另一端设有一支撑滚轮52。滚轮51配合设置于前后对应一侧的端面带槽凸轮4的凸轮槽4a内。支撑滚轮52滚动支撑于左右对应一侧的翻板6的左右外侧端面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其通过端面带槽凸轮4带动摆杆5摆动,进而驱动左右对应一侧的翻板6沿翻板轴60摆动;由于左右两组摆杆5的滚轮51相对于端面带槽凸轮4的最大径向顶动距离出现不同时,因此可使两翻板6交错摆动,进而使翻料滚筒3上的带有型壳的铸件在由两翻板6和翻料滚筒3围成的空间内左右翻动;由于铸件在左右翻动过程中还会受到挡板8的摩擦而相对自身进行转动,因而使铸件的不同部分均可循环地受到锤头7的撞击而破碎脱壳。这样,本技术的振动脱壳装置能够使铸件表面的不同部分均能受到撞击,不会一直由于铸件翻动不及时而导致多次对某些部分进行脱壳,因此脱壳效率较高。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地,凸轮轴2相对于水平面的倾角为3~10°。这样能够使在脱壳的过程中使铸件沿翻料滚筒3进行送料。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为避免下料时铸件受到端板1的阻挡而下料不畅,优选地,端板1的上缘与翻料滚筒3的上缘平齐。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为避免在脱壳过程中铸件从翻板6的外侧意外脱出,优选地,翻板6的上端之左右内侧固定有与翻板6垂直的挡板8。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中其他未详述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熔模铸造的振动脱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两端板(1)、一凸轮轴(2)及一翻料滚筒(3),两所述端板(1)前后相对,所述凸轮轴(2)前后设置且其后端相对于前端朝上倾斜;所述翻料滚筒(3)同轴地固定套设于所述凸轮轴(2)中部;/n固定于所述凸轮轴(2)前后两端的端面带槽凸轮(4),所述端面带槽凸轮(4)的端面上开设有凸轮槽(4a);/n左右相对的两翻板(6),两所述翻板(6)的下端边缘抵近所述翻料滚筒(3)且沿各自可转动地设置于一翻板轴(60)上,所述翻板轴(60)与所述凸轮轴(2)平行设置;两所述翻板(6)的上端朝左右外侧倾斜张开;所述翻板(6)的左右内侧端面上固定有多个形成阵列的锤头(7);/n与每个所述翻板(6)对应设置的两摆杆(5),两所述摆杆(5)间隔地设置于翻板(6)前后两端,所述摆杆(5)的中部铰设于一摆杆轴(50)上,所述摆杆轴(50)平行于所述凸轮槽(4a)且其前后两端一一对应地固定于两所述端板(1)上;所述摆杆(5)的一端设置有一滚轮(51),另一端设有一支撑滚轮(52);所述滚轮(51)配合设置于前后对应一侧的端面带槽凸轮(4)的凸轮槽(4a)内;所述支撑滚轮(52)滚动支撑于左右对应一侧的翻板(6)的左右外侧端面上;/n及用于驱动所述凸轮轴(2)转动的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固定于一所述端板(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熔模铸造的振动脱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端板(1)、一凸轮轴(2)及一翻料滚筒(3),两所述端板(1)前后相对,所述凸轮轴(2)前后设置且其后端相对于前端朝上倾斜;所述翻料滚筒(3)同轴地固定套设于所述凸轮轴(2)中部;
固定于所述凸轮轴(2)前后两端的端面带槽凸轮(4),所述端面带槽凸轮(4)的端面上开设有凸轮槽(4a);
左右相对的两翻板(6),两所述翻板(6)的下端边缘抵近所述翻料滚筒(3)且沿各自可转动地设置于一翻板轴(60)上,所述翻板轴(60)与所述凸轮轴(2)平行设置;两所述翻板(6)的上端朝左右外侧倾斜张开;所述翻板(6)的左右内侧端面上固定有多个形成阵列的锤头(7);
与每个所述翻板(6)对应设置的两摆杆(5),两所述摆杆(5)间隔地设置于翻板(6)前后两端,所述摆杆(5)的中部铰设于一摆杆轴(50)上,所述摆杆轴(50)平行于所述凸轮槽(4a)且其前后两端一一对应地固定于两所述端板(1)上;所述摆杆(5)的一端设置有一滚轮(51),另一端设有一支撑滚轮(52);所述滚轮(51)配合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希富郑楚君季丽纪东
申请(专利权)人:谷城东兴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