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缸体铸造成型后落砂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8586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动机缸体铸造成型后落砂处理系统,包括基座、限位杆、驱动机构、推动机构、壳体、清理机构、连接杆、夹持机构和竖板,所述基座的上端位于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竖板,基座的上端靠近左侧竖板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机构,竖板的上端相对的一侧各设置有两对连接杆,四个连接杆的呈矩阵分布,连接杆的末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壳体,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缸体,壳体的内腔底部左右两侧且位于缸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夹持机构,通过转动驱动机构,使得连接机构进行往复运动,并且调动推动机构做往复运动,并且能够带动清理机构进行往复运动,并且使清理机构能够进行转动,更加快的清理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缸体铸造成型后落砂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铸造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动机缸体铸造成型后落砂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防机械,最早诞生在英国,其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如:汽油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其种类包括如内燃机(汽油发动机都能)、外燃机(斯特林发动机、蒸汽机等)、电动机等。无论是内燃机还是外燃机,在需要发动机缸体,其次缸体在成型之前,需要铸造,铸造完的发动机缸体则需要对表面和活塞孔进行落砂处理。现有的发动机缸体铸造成型后落砂处理系统会存在以下问题:(1)发动机缸体铸造成型后,活塞孔内会遗留下来较多的砂,由于砂比较实,传统的清理装置只能够对活塞孔内的砂进行挤压,不便于清理出来;(2)在对活塞孔进行清理时,传动的清理装置不够调节清理装置的距离,也不便于调节缸体到清理装置之间的距离,容易影响清理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发动机缸体铸造成型后落砂处理系统,包括基座、限位杆、驱动机构、推动机构、壳体、清理机构、连接杆、夹持机构和竖板,所述基座的上端位于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竖板,基座的上端靠近左侧竖板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机构,竖板的上端相对的一侧各设置有两对连接杆,四个连接杆的呈矩阵分布,连接杆的末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壳体,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缸体,壳体的内腔底部左右两侧且位于缸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夹持机构,壳体的内部且位于缸体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推动机构,推动机构的下方且位于驱动机构的上方设置有限位杆;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凸轮、第一支撑杆、套筒、转轴、第一电机和第二支撑杆,基座的上端靠近左侧竖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外侧等距离套接有多个凸轮,凸轮的呈线性分布,凸轮的上方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盘、弹簧、推杆、第二电机、驱动轴、第一固定环、第一齿轮、第二固定环、第二齿轮、固定杆、第三固定环和第三齿轮,限位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盘,第一固定盘的上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贯穿壳体的推杆,推杆在壳体的底部呈线性分布,推杆的外侧均环绕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盘和壳体相连接,推杆的外侧靠近顶端处固定套接有第二齿轮,推杆的外侧且位于第二齿轮的下方通过轴承套接有第二固定环,壳体的内腔底部且位于两个推杆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与推杆的呈相间分布,伸缩杆的上端固定套接有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三齿轮,伸缩杆的上端位于第三齿轮的下方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三固定环,壳体的内腔底部靠近缸体的左侧下方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轴,驱动轴的为可伸缩的轴,驱动轴的上端固定套接有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轮,驱动轴的上端位于第一齿轮的下方固定套接有第一固定环,第一固定环与第二固定环与第三固定环之间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推杆的顶端设置有清理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有夹持板、气缸、推板、第二螺纹杆和螺纹套,壳体的内腔底部位于左右处设置有气缸,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推板,推板的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纹套,螺纹套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对称的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杆的末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夹持板。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外侧通过轴承套接有多个套筒,套筒呈线性分布,套筒与凸轮呈相间分布,套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末端共同与基座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有第二固定盘、固定杆、清理支架和第二锥头,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盘,所述第二固定盘的上端靠近外沿处连接有四个呈环形结构的清理支架,所述第二固定盘的顶部位于四个清理支架中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头。优选的,所述清理支架包括有清理杆、第一锥头和扇叶,第二固定盘的上端靠近外沿处连接有四个呈环形结构的清理杆,清理杆的外侧至上而下等距离开设有多个空槽,空槽的内部铰接有扇叶,清理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头。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腔底部靠近右侧气缸的一侧贯穿有管道,管道的一端靠近推杆,管道的另一端外接吸尘机。与现有技术相比,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本专利技术通过转动驱动机构,使得驱动机构上端相接触的限位杆进行往复运动,由于限位杆的往复运动,使得推动机构进行往复运动,进而能够带动清理机构进行往复运动,清理机构进行往复运动,可对缸体中的活塞孔的砂进行且清理。2.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电机的转动,使得转轴进行转动,带动凸轮进行转动,凸轮的转动,可使得限位杆往复运动,由于限位杆作往复运动,可使第一固定盘往复运动,由于弹簧的拉力,使得第一固定盘能够快速复位,通过推杆的连接,使得推杆上端的清理机构作往复运动,对活塞孔内的砂进行清理。3.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二电机的启动,可带动驱动轴进行转动,驱动轴的转动,使得上端固定套的第一齿轮进行转动,并带动多个啮合的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进行转动,可使得清理机构进行转动并对活塞孔内的砂进行清理。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清理机构部分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清理机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凸轮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清理支架示意图。图中:基座1、限位杆2、驱动机构3、凸轮31、第一支撑杆32、套筒33、转轴34、第一电机35、第二支撑杆36、推动机构4、第一固定盘401、弹簧402、推杆403、第二电机404、驱动轴405、第一固定环406、第一齿轮407、第二固定环408、第二齿轮409、固定杆410、第三固定环411、第三齿轮412、壳体5、清理机构6、第二固定盘61、固定杆62、清理支架63、清理杆631、第一锥头632、扇叶633、第二锥头64、连接杆7、夹持机构8、夹持板81、气缸82、推板83、第二螺纹杆84、螺纹套85、竖板9、管道1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1-7,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阐述。一种发动机缸体铸造成型后落砂处理系统,包括基座1、限位杆2、驱动机构3、推动机构4、壳体5、清理机构6、连接杆7、夹持机构8和竖板9,基座1的上端位于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竖板9,基座1的上端靠近左侧竖板9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机构3,竖板9的上端相对的一侧各设置有两对连接杆7,四个连接杆7的呈矩阵分布,连接杆7的末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壳体5,壳体5的内部设置有缸体,壳体5的内腔底部左右两侧且位于缸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夹持机构8,壳体5的内部且位于缸体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推动机构4,推动机构4的下方且位于驱动机构3的上方设置有限位杆2;其中:驱动机构3包括有凸轮31、第一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缸体铸造成型后落砂处理系统,包括基座(1)、限位杆(2)、驱动机构(3)、推动机构(4)、壳体(5)、清理机构(6)、连接杆(7)、夹持机构(8)和竖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上端位于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竖板(9),基座(1)的上端靠近左侧竖板(9)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机构(3),竖板(9)的上端相对的一侧各设置有两对连接杆(7),四个连接杆(7)的呈矩阵分布,连接杆(7)的末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壳体(5),壳体(5)的内部设置有缸体,壳体(5)的内腔底部左右两侧且位于缸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夹持机构(8),壳体(5)的内部且位于缸体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推动机构(4),推动机构(4)的下方且位于驱动机构(3)的上方设置有限位杆(2);其中:/n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有凸轮(31)、第一支撑杆(32)、套筒(33)、转轴(34)、第一电机(35)和第二支撑杆(36),基座(1)的上端靠近左侧竖板(9)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杆(36),第二支撑杆(36)的上端安装有第一电机(35),第一电机(35)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34),转轴(34)的外侧等距离套接有多个凸轮(31),凸轮(31)的呈线性分布,凸轮(31)的上方设置有限位杆(2),限位杆(2)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推动机构(4);/n所述推动机构(4)包括有第一固定盘(401)、弹簧(402)、推杆(403)、第二电机(404)、驱动轴(405)、第一固定环(406)、第一齿轮(407)、第二固定环(408)、第二齿轮(409)、固定杆(410)、第三固定环(411)和第三齿轮(412),限位杆(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盘(401),第一固定盘(401)的上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贯穿壳体(5)的推杆(403),推杆(403)在壳体(5)的底部呈线性分布,推杆(403)的外侧均环绕有弹簧(402),弹簧(40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盘(401)和壳体(5)相连接,推杆(403)的外侧靠近顶端处固定套接有第二齿轮(409),推杆(403)的外侧且位于第二齿轮(409)的下方通过轴承套接有第二固定环(408),壳体(5)的内腔底部且位于两个推杆(403)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与推杆(403)的呈相间分布,伸缩杆的上端固定套接有与第二齿轮(409)相啮合的第三齿轮(412),伸缩杆的上端位于第三齿轮(412)的下方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三固定环(411),壳体(5)的内腔底部靠近缸体的左侧下方安装有第二电机(404),第二电机(40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轴(405),驱动轴(405)的为可伸缩的轴,驱动轴(405)的上端固定套接有与第二齿轮(409)相啮合的第一齿轮(407),驱动轴(405)的上端位于第一齿轮(407)的下方固定套接有第一固定环(406),第一固定环(406)与第二固定环(408)与第三固定环(411)之间通过固定杆(410)固定连接,推杆(403)的顶端设置有清理机构(6);/n所述夹持机构(8)包括有夹持板(81)、气缸(82)、推板(83)、第二螺纹杆(84)和螺纹套(85),壳体(5)的内腔底部位于左右处设置有气缸(82),气缸(8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推板(83),推板(83)的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纹套(85),螺纹套(85)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对称的第二螺纹杆(84),第二螺纹杆(84)的末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夹持板(8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缸体铸造成型后落砂处理系统,包括基座(1)、限位杆(2)、驱动机构(3)、推动机构(4)、壳体(5)、清理机构(6)、连接杆(7)、夹持机构(8)和竖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上端位于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竖板(9),基座(1)的上端靠近左侧竖板(9)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机构(3),竖板(9)的上端相对的一侧各设置有两对连接杆(7),四个连接杆(7)的呈矩阵分布,连接杆(7)的末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壳体(5),壳体(5)的内部设置有缸体,壳体(5)的内腔底部左右两侧且位于缸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夹持机构(8),壳体(5)的内部且位于缸体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推动机构(4),推动机构(4)的下方且位于驱动机构(3)的上方设置有限位杆(2);其中:
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有凸轮(31)、第一支撑杆(32)、套筒(33)、转轴(34)、第一电机(35)和第二支撑杆(36),基座(1)的上端靠近左侧竖板(9)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杆(36),第二支撑杆(36)的上端安装有第一电机(35),第一电机(35)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34),转轴(34)的外侧等距离套接有多个凸轮(31),凸轮(31)的呈线性分布,凸轮(31)的上方设置有限位杆(2),限位杆(2)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推动机构(4);
所述推动机构(4)包括有第一固定盘(401)、弹簧(402)、推杆(403)、第二电机(404)、驱动轴(405)、第一固定环(406)、第一齿轮(407)、第二固定环(408)、第二齿轮(409)、固定杆(410)、第三固定环(411)和第三齿轮(412),限位杆(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盘(401),第一固定盘(401)的上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贯穿壳体(5)的推杆(403),推杆(403)在壳体(5)的底部呈线性分布,推杆(403)的外侧均环绕有弹簧(402),弹簧(40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盘(401)和壳体(5)相连接,推杆(403)的外侧靠近顶端处固定套接有第二齿轮(409),推杆(403)的外侧且位于第二齿轮(409)的下方通过轴承套接有第二固定环(408),壳体(5)的内腔底部且位于两个推杆(403)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与推杆(403)的呈相间分布,伸缩杆的上端固定套接有与第二齿轮(409)相啮合的第三齿轮(412),伸缩杆的上端位于第三齿轮(412)的下方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三固定环(411),壳体(5)的内腔底部靠近缸体的左侧下方安装有第二电机(404),第二电机(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传红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琮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