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连接件铸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9854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金属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金属连接件铸造工艺,其使用一种金属连接件铸造设备,包括支撑装置、转动装置、紧固装置、固定装置和竖板,所述支撑装置的上端后方固定连接有竖板,竖板的上端设置有转动装置,转动装置的下方且位于支撑装置的上方设置有固定装置,支撑装置的上方位于两个固定装置之间设置有紧固装置;通过第一气缸的伸缩,使得第一推块向上推动,对推筒造成挤压,推筒向两侧移动,对连接件进行挤压固定;通过往第一横板上放置连接件时,连接件的通孔挤压第二推块,使得第二推块挤压第二弹簧并向圆球内收缩,连接件放置后,第二弹簧因复位带动第二推块向两侧移动,并对连接件进行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连接件铸造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铸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金属连接件铸造工艺。
技术介绍
金属连接件主要有铆钉、螺栓、高强度螺栓、焊条、枢(销)及各种钉,材质有铜、铁、刚、铝、合金、铬、法兰盘等。铸造主要工艺过程包括:金属熔炼、模型制造、浇注凝固和脱模清理等。铸造用的主要材料是铸钢、铸铁、铸造有色合金(铜、铝、锌、铅等)等;铸造工艺可分为砂型铸造工艺和特种铸造工艺;特种铸造工艺有离心铸造,低压铸造,差压铸造,增压铸造,石膏型铸造,陶瓷型铸造等方式。其中法兰盘连接件在铸造的过程中需要对其固定和对通孔进行螺纹加工。现有的金属连接件铸造中会存在以下问题:(1)在对法兰盘连接件进行固定时,传统的固定方式能够对法兰盘进行固定,但固定方式复杂,且无法对法兰盘连接件进行定位;(2)在对法兰盘连接件进行固定后需要对通孔进行螺纹加工时,传动的加工装置不便于更换螺纹杆且不能同时钻多个通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金属连接件铸造工艺,其使用一种金属连接件铸造设备,包括支撑装置、转动装置、紧固装置、固定装置和竖板,采用上述金属连接件铸造设备对金属连接件进行铸造时具体方法如下:S1、放置:把需要加工的连接件放置到转动装置且连接件的通孔位于紧固装置外侧;S2、夹持:通过第一气缸的推动,使得第一推块向两侧推动,对连接件进行夹持;S3、固定:通过转动紧固装置,使得紧固装置与连接件进行接触,对连接件进行挤压,使得连接件更稳定;S4、钻孔:通过转动装置的转动,对连接件的通孔进行钻取,使其成为螺纹孔;所述支撑装置的上端后方固定连接有竖板,竖板的上端设置有转动装置,转动装置的下方且位于支撑装置的上方设置有固定装置,支撑装置的上方位于两个固定装置之间设置有紧固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有第一横板、第一支撑杆、支撑板、第一气缸、推板、第一推块、弹簧和空槽,第一横板为空腔结构,第一横板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对称的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下端共同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端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输出端贯穿第一横板且固定连接有推板,推板位于第一横板的内腔,第一横板的上端面开设有多个空槽,多个空槽呈线性分布,推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线性分布的第一推块,第一推块贯穿空槽,空槽内部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空槽的内壁相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装置相连接;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有推筒、挤压板、第三螺纹杆、滑槽、滑块、圆环、螺帽、第三连接杆和压板,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推筒,推筒由两个半圆柱组成,推筒想下端位于空槽内,推筒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挤压板,第一横板的上端且位于推筒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螺纹杆,第三螺纹杆的外侧开设有对称的滑槽,第三螺纹杆的上端外侧活动套设有圆环,圆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对称的滑块,滑块位于滑槽内部,第三螺纹杆外侧且位于圆环的上方螺纹连接有螺帽,位于两个推筒之间的圆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对称的第三连接杆,位于第一横板上端左右两侧的圆环相对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远离圆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优选的,所述紧固装置包括有第二连接杆、圆球、圆板、第二推块和第二弹簧,第一横板的上端位于推筒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位于两个第三螺纹杆之间,第二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圆球,圆球的为空腔结构,圆球的内腔内壁固定连接有圆板,圆板的位于第二连接杆的正上方,圆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线性分布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远离圆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贯穿圆球的第二推块。优选的,所述转动装置包括有第二气缸、转轴、电机、第一链轮、链条、固定机构、第二螺纹杆、第二链轮和第二横板,竖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板,第二横板的下端远离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线性分布的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下端左右两侧设置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的下方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固定机构的外侧固定套接有第二链轮,第二横板的下端位于两个第二气缸之间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为伸缩轴,转轴的下端固定套接有第一链轮,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之间啮合有链条。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有螺纹筒和第一螺纹杆,连接板的下端两侧固定连接有螺纹筒,螺纹筒的外侧靠近连接板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二链轮,螺纹筒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的下端与第二螺纹杆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板的下端位于四角处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支撑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盘。优选的,所述第一推块为锥形形状,挤压板为梯形形状,第一推块与挤压板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气缸的伸缩,使得第一推块向上推动,对推筒造成挤压,推筒向两侧移动,对连接件进行挤压固定;2.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本专利技术通过往第一横板上放置连接件时,连接件的通孔挤压第二推块,使得第二推块挤压第二弹簧并向圆球内收缩,连接件放置后,第二弹簧因复位带动第二推块向两侧移动,并对连接件进行定位。3.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本专利技术通过转动第一螺纹杆,使得第一螺纹杆与螺纹筒进行分离,取出第二螺纹杆进行更换,可适用不同规格的通孔。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图3中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图3中B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图3中C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图3中D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作业对象示意图。图中:支撑装置1、第一横板11、第一支撑杆12、支撑板13、第一气缸14、推板15、第一推块16、弹簧17、空槽18、转动装置2、第二气缸21、转轴22、电机23、第一链轮24、链条25、固定机构26、螺纹筒261、第一螺纹杆262、第二螺纹杆27、第二链轮28、第二横板29、紧固装置3、第二连接杆31、圆球32、圆板33、第二推块34、第二弹簧35、固定装置4、推筒41、挤压板42、第三螺纹杆43、滑槽44、滑块45、圆环46、螺帽47、第三连接杆48、压板49、竖板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1-8,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阐述。一种金属连接件铸造工艺,其使用一种金属连接件铸造设备,包括支撑装置1、转动装置2、紧固装置3、固定装置4和竖板5,采用上述金属连接件铸造设备对金属连接件进行铸造时具体方法如下:S1、放置:把需要加工的连接件放置到转动装置2且连接件的通孔位于紧固装置3外侧;S2、夹持:通过第一气缸14的推动,使得第一推块16向两侧推动,对连接件进行夹持;S3、固定:通过转动紧固装置3,使得紧固装置3与连接件进行接触,对连接件进行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连接件铸造工艺,其使用一种金属连接件铸造设备,包括支撑装置(1)、转动装置(2)、紧固装置(3)、固定装置(4)和竖板(5),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金属连接件铸造设备对金属连接件进行铸造时具体方法如下:/nS1、放置:把需要加工的连接件放置到转动装置(2)且连接件的通孔位于紧固装置(3)外侧;/nS2、夹持:通过第一气缸(14)的推动,使得第一推块(16)向两侧推动,对连接件进行夹持;/nS3、固定:通过转动紧固装置(3),使得紧固装置(3)与连接件进行接触,对连接件进行挤压,使得连接件更稳定;/nS4、钻孔:通过转动装置(2)的转动,对连接件的通孔进行钻取,使其成为螺纹孔;/n所述支撑装置(1)的上端后方固定连接有竖板(5),竖板(5)的上端设置有转动装置(2),转动装置(2)的下方且位于支撑装置(1)的上方设置有固定装置(4),支撑装置(1)的上方位于两个固定装置(4)之间设置有紧固装置(3);/n所述支撑装置(1)包括有第一横板(11)、第一支撑杆(12)、支撑板(13)、第一气缸(14)、推板(15)、第一推块(16)、弹簧(17)和空槽(18),第一横板(11)为空腔结构,第一横板(11)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对称的第一支撑杆(12),第一支撑杆(12)的下端共同连接有支撑板(13),支撑板(13)的上端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14),第一气缸(14)的输出端贯穿第一横板(11)且固定连接有推板(15),推板(15)位于第一横板(11)的内腔,第一横板(11)的上端面开设有多个空槽(18),多个空槽(18)呈线性分布,推板(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线性分布的第一推块(16),第一推块(16)贯穿空槽(18),空槽(18)内部设置有弹簧(17),弹簧(17)的一端与空槽(18)的内壁相连接,弹簧(17)的另一端与固定装置(4)相连接;/n所述固定装置(4)包括有推筒(41)、挤压板(42)、第三螺纹杆(43)、滑槽(44)、滑块(45)、圆环(46)、螺帽(47)、第三连接杆(48)和压板(49),弹簧(1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推筒(41),推筒(41)由两个半圆柱组成,推筒(41)想下端位于空槽(18)内,推筒(41)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挤压板(42),第一横板(11)的上端且位于推筒(4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螺纹杆(43),第三螺纹杆(43)的外侧开设有对称的滑槽(44),第三螺纹杆(43)的上端外侧活动套设有圆环(46),圆环(4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对称的滑块(45),滑块(45)位于滑槽(44)内部,第三螺纹杆(43)外侧且位于圆环(46)的上方螺纹连接有螺帽(47),位于两个推筒(41)之间的圆环(4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对称的第三连接杆(48),位于第一横板(11)上端左右两侧的圆环(46)相对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48),第三连接杆(48)远离圆环(4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4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连接件铸造工艺,其使用一种金属连接件铸造设备,包括支撑装置(1)、转动装置(2)、紧固装置(3)、固定装置(4)和竖板(5),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金属连接件铸造设备对金属连接件进行铸造时具体方法如下:
S1、放置:把需要加工的连接件放置到转动装置(2)且连接件的通孔位于紧固装置(3)外侧;
S2、夹持:通过第一气缸(14)的推动,使得第一推块(16)向两侧推动,对连接件进行夹持;
S3、固定:通过转动紧固装置(3),使得紧固装置(3)与连接件进行接触,对连接件进行挤压,使得连接件更稳定;
S4、钻孔:通过转动装置(2)的转动,对连接件的通孔进行钻取,使其成为螺纹孔;
所述支撑装置(1)的上端后方固定连接有竖板(5),竖板(5)的上端设置有转动装置(2),转动装置(2)的下方且位于支撑装置(1)的上方设置有固定装置(4),支撑装置(1)的上方位于两个固定装置(4)之间设置有紧固装置(3);
所述支撑装置(1)包括有第一横板(11)、第一支撑杆(12)、支撑板(13)、第一气缸(14)、推板(15)、第一推块(16)、弹簧(17)和空槽(18),第一横板(11)为空腔结构,第一横板(11)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对称的第一支撑杆(12),第一支撑杆(12)的下端共同连接有支撑板(13),支撑板(13)的上端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14),第一气缸(14)的输出端贯穿第一横板(11)且固定连接有推板(15),推板(15)位于第一横板(11)的内腔,第一横板(11)的上端面开设有多个空槽(18),多个空槽(18)呈线性分布,推板(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线性分布的第一推块(16),第一推块(16)贯穿空槽(18),空槽(18)内部设置有弹簧(17),弹簧(17)的一端与空槽(18)的内壁相连接,弹簧(17)的另一端与固定装置(4)相连接;
所述固定装置(4)包括有推筒(41)、挤压板(42)、第三螺纹杆(43)、滑槽(44)、滑块(45)、圆环(46)、螺帽(47)、第三连接杆(48)和压板(49),弹簧(1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推筒(41),推筒(41)由两个半圆柱组成,推筒(41)想下端位于空槽(18)内,推筒(41)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挤压板(42),第一横板(11)的上端且位于推筒(4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螺纹杆(43),第三螺纹杆(43)的外侧开设有对称的滑槽(44),第三螺纹杆(43)的上端外侧活动套设有圆环(46),圆环(4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对称的滑块(45),滑块(45)位于滑槽(44)内部,第三螺纹杆(43)外侧且位于圆环(46)的上方螺纹连接有螺帽(47),位于两个推筒(41)之间的圆环(4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对称的第三连接杆(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传红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琮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