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破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6916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共振破碎机,激振梁通过支承轴与车体连接,在支承轴与车体之间设有柔性支承轴套,激振梁的一端设有激振器,激振器与激振马达通过万向轴连接;激振梁的配重轴通过配重杆与配重梁连接,配重梁的一端与车体以可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另一端设有配重,配重梁通过升降液压缸与车体连接,以控制激振梁的锤头升降;以支承轴的轴线为界,靠近锤头的第一振动侧与靠近激振器的第二振动侧长度比为6.8~7,以使激振梁的固有频率为50~55Hz;第一振动侧为激振梁靠近锤头的端头到支承轴的轴线的距离;第二振动侧为支承轴的轴线到激振器的轴线的距离。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大幅延长共振破碎机的无故障工作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共振破碎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泥路面破碎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共振破碎机。
技术介绍
水泥路面破碎施工,是将现有的水泥路面破碎成底部粒径大,顶部粒径小的颗粒,经过碾压摊铺沥青混凝土后,具有更佳的平均承载力和更均匀的变形,从而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的一种施工方法。共振是指系统所受激励的频率与该系统的某阶固有频率相接近时,系统振幅显著增大的现象。共振破碎车破碎路面即利用了该原理,共振破碎车的振动是带动偏心块转动,产生一定的偏心力,使得激振梁发生周期性形变,进而带动锤头振动,因此调整共振破碎车的振动频率实际上就是要调节激振马达的转速,以使锤头的振动频率与地面的固有频率接近,从而使水泥路面破碎。目前水泥路面的固有频率在41~小于50Hz,如图7、8中所示。在该频率范围内激振才能与水泥路面形成共振达到路面破碎的效果。中国专利文献CN110593070A激振梁及采用该激振梁的水泥路面破碎车、CN110653566A路面破碎车激振梁制备方法、CN211368326U曲面表面的激振梁及采用该激振梁的水泥路面破碎车、CN211446538U表面渗入金属的激振梁及采用该激振梁的水泥路面破碎车、CN211446539U光滑表面的激振梁及采用该激振梁的水泥路面破碎车、CN109371794A路面破碎车用激振梁、CN209162610U路面破碎车用激振梁。采取了一些措施以提高激振梁的使用寿命。但是因为激振梁的固有频率未能避开水泥路面的固有频率,持续工作时间仍受到限制。目前尚未见较好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共振破碎机,能够使自身的固有频率避开水泥路面的固有频率,从而延长使用寿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共振破碎机,激振梁通过支承轴与车体连接,在支承轴与车体之间设有柔性支承轴套,激振梁的一端设有激振器;激振梁的配重轴通过配重杆与配重梁连接,配重梁的一端与车体以可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另一端设有配重,配重梁通过升降液压缸与车体连接,以控制激振梁的锤头升降;以支承轴的轴线为界,靠近锤头的第一振动侧与靠近激振器的第二振动侧长度比为6.8~7,以使激振梁的固有频率为50~55Hz;第一振动侧为激振梁靠近锤头的端头到支承轴的轴线的距离;第二振动侧为支承轴的轴线到激振器的轴线的距离。优选的方案中,第一振动侧与第二振动侧长度比为6.9263。优选的方案中,配重轴设置在激振梁的锤头与支承轴之间;锤头配重段与配重支承段长度比为0.30~0.32。锤头配重段为激振梁靠近锤头的端头到配重轴的轴线的距离;配重支承段为配重轴的轴线到支承轴的轴线的距离。优选的方案中,锤头配重段的长度为780mm;配重支承段的长度为2510mm。优选的方案中,第一振动侧的长度为3290mm;第二振动侧的长度为475mm。优选的方案中,激振梁的长度与宽度之比为5.95~6。优选的方案中,激振梁的长度、宽度与厚度之比为71~72:12:3。优选的方案中,激振梁的长度为3940mm;宽度为660mm;厚度为165mm。优选的方案中,在激振梁上支承轴的位置设有支承轴孔,支承轴孔的外围设有第二凸起;在激振梁上配重轴的位置设有配重轴孔,配重轴孔的外围设有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和第一凸起的高度为10mm。优选的方案中,激振梁的各面相交位置均设有圆弧过渡,激振梁的表面设有抛光层,抛光层之外设有喷锌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共振破碎机,通过采用上述的方案,共振破碎机的激振梁的固有频率达到50~55.2Hz,避开了水泥路面的41~小于50Hz固有频率范围,从使激振梁工作在水泥路面的固有频率范围时,可靠延长持续工作时间,大幅延长共振破碎机的无故障工作时间。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仰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激振结构主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激振梁的主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激振梁的固有频率检测曲线。图7为水泥路面的固有频率检测曲线。图8为另一种水泥路面的固有频率检测曲线。图中:激振梁1,配重轴孔101,锤头安装孔102,第一凸起103,激振座104,长度105,厚度106,宽度107,锤头108,第一振动侧109,第二振动侧110,锤头配重段111,配重支承段112,支承轴孔113,第二凸起114,激振器2,车体3,升降液压缸4,频率采集装置5,配重轴6,支承轴7,激振马达8,柔性支承轴套9,配重10,显示屏11,配重梁12,配重杆13。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中,一种共振破碎机,激振梁1通过支承轴7与车体3连接,在支承轴7与车体3之间设有柔性支承轴套9,激振梁1的一端设有激振器2,激振器2与激振马达8通过万向轴连接;激振梁1的配重轴6通过配重杆13与配重梁12连接,配重梁12的一端与车体以可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另一端设有配重10,配重梁12通过升降液压缸4与车体连接,以控制激振梁1的锤头108升降;在锤头108的附近还设有可升降的频率采集装置5,频率采集装置5与位于驾驶室的显示屏11电连接,以采集水泥路面的固有频率。以支承轴7的轴线为界,靠近锤头108的第一振动侧109与靠近激振器2的第二振动侧110长度比为6.8~7,以使激振梁1的固有频率为50~55.2Hz;第一振动侧109为激振梁1靠近锤头108的端头到支承轴7的轴线的距离;第二振动侧110为支承轴7的轴线到激振器2的轴线的距离。经测试,对激振梁固有频率影响较大的参数即为第一振动侧109与第二振动侧110之比,由此方案,能够使激振梁1的固有频率达到50Hz。而在之前的测试中,激振梁1的固有频率很难超过47Hz。优选的方案中,第一振动侧109与第二振动侧110长度比为6.9263。优选的方案如图2、3中,配重轴6设置在激振梁1的锤头108与支承轴7之间;锤头配重段111与配重支承段112长度比为0.30~0.32。由此结构,使锤头108的输出振幅与固有频率之间的关系达到最佳。即配重轴6靠近锤头108会使激振梁1的振幅下降,从而使固有频率升高,但是会影响破碎效果,例如破碎深度难以传递到水泥路面的底部,水泥路面破碎后的颗粒分布达不到要求;而远离锤头108会使固有频率下降,从而接近水泥路面的固有频率,影响激振梁1的持续工作时间。优选的方案如图1、3中,在锤头108的附近还设有可升降的频率采集装置5,频率采集装置5与位于驾驶室的显示屏11电连接,以采集水泥路面的固有频率。锤头配重段111为激振梁1靠近锤头108的端头到配重轴6的轴线的距离;配重支承段112为配重轴6的轴线到支承轴7的轴线的距离。优选的方案中,锤头配重段111的长度为780mm;配重支承段112的长度为2510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振破碎机,其特征是:激振梁(1)通过支承轴(7)与车体(3)连接,在支承轴(7)与车体(3)之间设有柔性支承轴套(9),激振梁(1)的一端设有激振器(2);/n激振梁(1)的配重轴(6)通过配重杆(13)与配重梁(12)连接,配重梁(12)的一端与车体以可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另一端设有配重(10),配重梁(12)通过升降液压缸(4)与车体连接,以控制激振梁(1)的锤头(108)升降;/n以支承轴(7)的轴线为界,靠近锤头(108)的第一振动侧(109)与靠近激振器(2)的第二振动侧(110)长度比为6.8~7,以使激振梁(1)的固有频率为50~55.2Hz;/n第一振动侧(109)为激振梁(1)靠近锤头(108)的端头到支承轴(7)的轴线的距离;/n第二振动侧(110)为支承轴(7)的轴线到激振器(2)的轴线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振破碎机,其特征是:激振梁(1)通过支承轴(7)与车体(3)连接,在支承轴(7)与车体(3)之间设有柔性支承轴套(9),激振梁(1)的一端设有激振器(2);
激振梁(1)的配重轴(6)通过配重杆(13)与配重梁(12)连接,配重梁(12)的一端与车体以可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另一端设有配重(10),配重梁(12)通过升降液压缸(4)与车体连接,以控制激振梁(1)的锤头(108)升降;
以支承轴(7)的轴线为界,靠近锤头(108)的第一振动侧(109)与靠近激振器(2)的第二振动侧(110)长度比为6.8~7,以使激振梁(1)的固有频率为50~55.2Hz;
第一振动侧(109)为激振梁(1)靠近锤头(108)的端头到支承轴(7)的轴线的距离;
第二振动侧(110)为支承轴(7)的轴线到激振器(2)的轴线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振破碎机,其特征是:第一振动侧(109)与第二振动侧(110)长度比为6.926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振破碎机,其特征是:配重轴(6)设置在激振梁(1)的锤头(108)与支承轴(7)之间;
锤头配重段(111)与配重支承段(112)长度比为0.30~0.32;
锤头配重段(111)为激振梁(1)靠近锤头(108)的端头到配重轴(6)的轴线的距离;
配重支承段(112)为配重轴(6)的轴线到支承轴(7)的轴线的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明黑保江王军陈志勇柳文星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江峡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