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转的转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684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自转的转盘装置,包括转盘,转盘上沿着周向均布有多组转动抓取机构,单组转动抓取机构的结构为:包括与转盘固装的支板,支板上固装有环形结构的外圈,沿着轴向贯穿外圈的中心转动安装有内圈;伸至外圈外部的内圈一端端头固装有气动手指,伸至外圈外部的内圈另一端端部与转轮机构贴合,从而气动手指随转动抓取机构与转盘一起公转的同时,气动手指随内圈在转轮机构带动下实现自转;并且,外圈与内圈之间构成气腔室,对外经外圈与外部气源连通,对内经内圈与气动手指连通,构成驱动气动手指动作的气路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气动手指上产品的公转与自转,有效助力于衬套涂胶工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简化了气路回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转的转盘装置
本技术涉及涂胶设备
,尤其是一种可自转的转盘装置。
技术介绍
衬套,通常由内套和外套构成,二者通过粘合剂连接在一起。现有技术中,衬套的内套经手工或设备刷胶后,与外套粘合在一起。内套因其本身的环状结构,需沿着内套的环形均匀涂上胶,以保障内、外套粘合的稳定性。现有的衬套涂胶设备,内套转动后再由人员或外部涂胶机构进行涂胶,通常为单工位作业,工作效率低;另一方面,内套经气动元器件在外部气路作用下抓取或松开,该外部气路包括气管、接头等与外部气源连通,在涂胶过程中,外部气路随内套、气动元器件一起转动,结构复杂,并且存在气路不畅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可自转的转盘装置,从而实现了产品的自转和公转,助力于多工位的涂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简化了气路,降低甚至避免了气路隐患。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自转的转盘装置,包括转盘,转盘上沿着周向均布有多组转动抓取机构,单个转动抓取机构在转轮机构带动下自转;单组转动抓取机构的结构为:包括与转盘固装的支板,支板上固装有环形结构的外圈,沿着轴向贯穿外圈的中心转动安装有内圈;伸至外圈外部的内圈一端端头固装有气动手指,伸至外圈外部的内圈另一端端部与转轮机构贴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圈内壁面与内圈外壁面之间设置有气腔室;所述气腔室通过外圈及外部气管与外部气源连通,气腔室通过内圈及外部气管与气动手指连通,从而构成驱动气动手指动作的气路回路。所述气腔室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气腔室相互独立,一个气腔室与气动手指的进气管路连通,另一个气腔室与气动手指的出气管路连通;所述外圈内壁面与内圈外壁面之间通过密封圈构成单个气腔室的密封。所述内圈的结构为:包括圆柱形结构的内圈本体,内圈本体端头向外延伸有法兰部,法兰部与气动手指固装;所述内圈本体上沿着圆周方向开有环形结构的凹槽一;还包括贯通并相互独立的两个气路孔,两个气路孔的一端孔口均开设于凹槽一与法兰部之间的内圈本体上,两个气路孔的另一端孔口均开设于法兰部的圆周壁面上。所述外圈的结构为:包括环形结构的外圈本体,外圈本体的内壁面上沿着轴向间隔开有三个环形结构的凹槽二,位于相邻凹槽二之间的外圈本体内壁面上开有环形结构的凹槽三,连通单个凹槽三与外圈本体外壁面均开有通孔;位于三个凹槽二外部的外圈本体两端内壁面上分别沿着径向外凹构成台阶,位于两个台阶外部的外圈本体内壁面上还开有凹槽五。所述外圈内壁面与内圈外壁面之间安装有轴承;所述外圈内壁面与内圈外壁面之间安装有弹性挡圈。所述转动抓取机构的数量为四组,四组转动抓取机构的气动手指朝向一致并位于转盘的同一圆周方向上。所述转轮机构的结构为:包括小电机,小电机输出端固装有转轮,转轮的轴向与相接触的内圈轴向一致,转轮的圆周面与内圈的外壁面贴合。所述外圈贯穿支板,外圈的外圆周面与支板固装。所述转盘由外部分割器驱动转动;其中一组或多组转动抓取机构端部的气动手指抓取端外侧配装有涂胶机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外部分割器驱动转盘转动,使得产品随对应的气动手指、转动抓取机构一起相对于转盘公转,实现多工位的同步工作;通过转轮机构贴合并带动转动抓取机构中的内圈转动,使得产品相对于转盘自转,实现并助力于单个产品自转时的周向贴胶动作;从而实现了多工位情况下单个产品的周向涂胶,极大地助力于衬套的涂胶工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还包括如下优点:外圈与内圈之间构成气腔室,对外经外圈与外部气源连通,对内经内圈与气动手指连通,构成驱动气动手指动作的气路回路,即将气动手指的气路回路一部分依赖于外圈、内圈之间的结构特征,在工作过程中,内圈相对于外圈转动的同时由气腔室保证气动手指气路回路的畅通,从而解决了气动手指气路随之转动的问题,避免了气路不畅的风险,并大大简化了气路回路的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转动抓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内圈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外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转盘;2、转动抓取机构;3、转轮;4、小电机;21、支板;22、外圈;23、轴承;24、密封圈;25、内圈;26、气动手指;221、外圈本体;222、凹槽二;223、通孔;224、凹槽三;225、台阶;226、凹槽五;251、内圈本体;252、气路孔;253、法兰部;254、凹槽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自转的转盘装置,包括转盘1,转盘1上沿着周向均布有多组转动抓取机构2,单个转动抓取机构2在转轮机构带动下自转;如图2和图3所示,单组转动抓取机构2的结构为:包括与转盘1固装的支板21,支板21上固装有环形结构的外圈22,沿着轴向贯穿外圈22的中心转动安装有内圈25;伸至外圈22外部的内圈25一端端头固装有气动手指26,伸至外圈22外部的内圈25另一端端部与转轮机构贴合。通过外部分割器驱动转盘1转动,使得产品随对应的气动手指26、转动抓取机构2一起相对于转盘1公转,实现多工位的同步工作;通过转轮机构贴合并带动转动抓取机构2中的内圈25转动,使得产品相对于转盘1自转,实现并助力于单个产品自转时的周向贴胶动作。外圈22内壁面与内圈25外壁面之间设置有气腔室;气腔室通过外圈22及外部气管与外部气源连通,气腔室通过内圈25及外部气管与气动手指26连通,从而构成驱动气动手指26动作的气路回路,即将气动手指26的气路回路一部分依赖于外圈22、内圈25之间的结构特征,在工作过程中,内圈25相对于外圈22转动的同时由气腔室保证气动手指26气路回路的畅通,从而解决了气动手指26气路随之转动的问题,避免了气路不畅的风险,并大大简化了气路回路的结构。气腔室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气腔室相互独立,一个气腔室与气动手指26的进气管路连通,另一个气腔室与气动手指26的出气管路连通;外圈22内壁面与内圈25外壁面之间通过密封圈24构成单个气腔室的密封。如图4所示,内圈25的结构为:包括圆柱形结构的内圈本体251,内圈本体251端头向外延伸有法兰部253,法兰部253与气动手指26固装;内圈本体251上沿着圆周方向开有环形结构的凹槽一254,凹槽一254与外圈22凹槽五226之间安装有弹性挡圈;还包括贯通并相互独立的两个气路孔252,两个气路孔252的一端孔口均开设于凹槽一254与法兰部253之间的内圈本体251上,两个气路孔252的另一端孔口均开设于法兰部253的圆周壁面上。考虑加工的可行性及方便性,将内圈25上的气路孔252加工成F型结构,其一端孔口位于内圈本体251远离法兰部253的端头,该端孔口在使用时采用外部紧固件锁死密封;第二端孔口即开设于凹槽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转的转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盘(1),转盘(1)上沿着周向均布有多组转动抓取机构(2),单个转动抓取机构(2)在转轮机构带动下自转;/n单组转动抓取机构(2)的结构为:包括与转盘(1)固装的支板(21),支板(21)上固装有环形结构的外圈(22),沿着轴向贯穿外圈(22)的中心转动安装有内圈(25);伸至外圈(22)外部的内圈(25)一端端头固装有气动手指(26),伸至外圈(22)外部的内圈(25)另一端端部与转轮机构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转的转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盘(1),转盘(1)上沿着周向均布有多组转动抓取机构(2),单个转动抓取机构(2)在转轮机构带动下自转;
单组转动抓取机构(2)的结构为:包括与转盘(1)固装的支板(21),支板(21)上固装有环形结构的外圈(22),沿着轴向贯穿外圈(22)的中心转动安装有内圈(25);伸至外圈(22)外部的内圈(25)一端端头固装有气动手指(26),伸至外圈(22)外部的内圈(25)另一端端部与转轮机构贴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转的转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22)内壁面与内圈(25)外壁面之间设置有气腔室;所述气腔室通过外圈(22)及外部气管与外部气源连通,气腔室通过内圈(25)及外部气管与气动手指(26)连通,从而构成驱动气动手指(26)动作的气路回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自转的转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腔室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气腔室相互独立,一个气腔室与气动手指(26)的进气管路连通,另一个气腔室与气动手指(26)的出气管路连通;所述外圈(22)内壁面与内圈(25)外壁面之间通过密封圈(24)构成单个气腔室的密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自转的转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25)的结构为:包括圆柱形结构的内圈本体(251),内圈本体(251)端头向外延伸有法兰部(253),法兰部(253)与气动手指(26)固装;所述内圈本体(251)上沿着圆周方向开有环形结构的凹槽一(254);还包括贯通并相互独立的两个气路孔(252),两个气路孔(252)的一端孔口均开设于凹槽一(254)与法兰部(253)之间的内圈本体(251)上,两个气路孔(252)的另一端孔口均开设于法兰部(253)的圆周壁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麒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牧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