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丹参根系发育及丹参酮合成的卷枝毛霉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6750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DF20,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742。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同时公开了上述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DF20的用途:促进丹参根系发育和丹参酮类成分合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菌株DF20,通过和丹参植株共培养能够有效地促进丹参根系发育,还可有效促进丹参酮类成分的生物合成与积累,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促进丹参根系发育及丹参酮合成的卷枝毛霉及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丹参根系内生真菌及其用途——用于促进丹参根系发育和丹参酮类成分的合成。
技术介绍
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unge.)是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常以其干燥根或茎根入药,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止痛、清心除烦等多种功效。根据其传统功效,丹参在现代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丹参的药用成分包括水溶性的丹酚酸类和脂溶性的丹参酮类成分。水溶性的丹酚酸类合物,主要有丹酚酸A、B、C、咖啡酸、丹参素等,具有抗血栓形成、抗氧化、保护细胞、抗凝血及调节血脂等作用。脂溶性的丹参酮类成分主要包括丹参酮I、二氢丹参酮(二氢丹参酮I)、丹参酮IIA、丹参酮IIB、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等,具有抗炎、抗菌及改善血液循环等功效。近年来,丹参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而野生资源日益减少,栽培品种退化严重。人工栽培存在引种困难和环境制约等因素,栽培丹参的产量低下且有效成分产率不高,不同产地之间的品质差异较大,药材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如何利用新的技术和手段大幅提高活性产物含量,更有效、可持续和低成本的获得丹参中有效化学成分,已成为丹参资源及活性产物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内生菌是促进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积累的重要诱导子资源。中国专利文献CN104830717A公开了具有诱导丹酚酸B积累作用的丹参内生菌耐冷假单胞菌(Pseudomonaspsychrotolerans)LG4,其保藏号为:CCTCCNO.M2015085,可促进丹参毛状根中酚酸类物质(丹酚酸B)含量的积累。中国专利文献CN106801014A公开了能提高丹参产量及其有效成分含量的内生真菌,为球毛壳菌(Chaetomiumglobosum)D68,其保藏号为CGMCCNO.12622,可以提高宿主丹参生物量及丹参酮类和酚酸类成分含量。卷枝毛霉(Mucorcircinelloides)是全球首个利用微生物商业化生产油脂的真菌,能产生γ-亚麻酸(GLA),具有治疗心血管疾病、缓解炎症等功能。卷枝毛霉CBS277.49的全基因组测序也已被美国联合基因研究所(JointGenomeInstitute,JGI)完成,是研究丝状真菌脂质积累机制的模式生物。此外,卷枝毛霉还具有较强的合成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的能力。卷枝毛霉也可以作为诱导子促进其它宿主次生代谢物的合成,中国专利文献CN111218406A公开了一株从中药材土茯苓的微生物富集培养物中分离的卷枝毛霉(M.circinelloides)MF-8,其保藏号为GDMCCNO.60920,可以提高土茯苓中花旗松素的含量。基于所见研究,植物内生真菌在对宿主根系发育和次生代谢产物积累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至今关于能产生植物源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内生真菌诱导子对宿主植物次生代谢影响的报道较少,从药用植物中分离内生菌并且利用其进行发酵生产,或在药用植物中接种特定的微生物以得到某些重要的天然药物或某种道地药材,将对解决某些药用植物生长缓慢、资源紧缺等引起的药源匮乏、生态破坏问题有指导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丹参内生真菌,并提供其用途,可促进丹参根系丹参酮合成。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卷枝毛霉(Mucorcircinelloides)DF20,其保藏编号为CGMCCNO.2074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卷枝毛霉(Mucorcircinelloides)DF20的改进:其ITS碱基序列如SEQIDNo:1所示。本专利技术还同时提供了上述卷枝毛霉(Mucorcircinelloides)DF20的用途:促进丹参根系发育和丹参酮类成分合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卷枝毛霉(Mucorcircinelloides)DF20的用途的改进:将丹参内生真菌DF20与丹参无菌苗进行二元共培养;从而实现提高丹参根部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卷枝毛霉(Mucorcircinelloides)DF20的用途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元共培养为:在丹参无菌苗的根基部接种内生真菌DF20菌悬液,于25±1℃进行组培间培养,培养时间为60±5天;即,该时间后观察植株根系发育情况,并测定其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卷枝毛霉(Mucorcircinelloides)DF20的用途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生真菌DF20菌悬液的浓度为106-107CFU/ml,每株丹参无菌苗的接种量为1mL。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卷枝毛霉(Mucorcircinelloides)DF20的用途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丹参酮类成分包括: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IIA。本专利技术的菌株DF20的保藏信息如下:保藏名称为:卷枝毛霉Mucorcircinelloides,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CGMCCNO.20742,保藏时间2020.10.14。本专利技术的菌株DF20(丹参内生真菌)是从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miltiorrhizaBunge.)根系中采用内生真菌分离纯化技术分离获得的,经微生物分类学鉴定为卷枝毛霉(Mucorcircinelloides)。具体分离方法为:1)截取丹参根段,进行冲洗与震荡,制成悬浮液。2)将悬浮液涂布于PDA培养基上,于28℃培养,直至获得单菌落;3)挑取单菌落于相同的PDA平板划线纯化,于28℃培养3-5天;4)重复步骤3),直至获得纯培养物。本专利技术的提高丹参根部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的方法,是将上述的菌株DF20(丹参内生真菌)与丹参植株共培养。所述的共培养,在丹参无菌苗根部接触基质的地方接种菌悬液1mL(浓度106~107CFU/mL左右),置于25℃组培间培养,8周后观察植株生长情况。本专利技术所用的培养基包括:A)内生真菌培养基:PDA培养基配方:马铃薯浸出粉6.0g;葡萄糖20.0g;琼脂20.0g;蒸馏水1000ml;pH自然;B)丹参无菌苗培养基:MS培养基,pH5.8~6.0;上述培养基均为常规培养基,使用前需进行常规的灭菌。C)内生真菌与丹参共培养基质:为泥炭:蛭石:珍珠岩=3:1:l的培养基质;共培养器皿:1300mLPP塑料组培瓶;温室培养温度:25℃;所述的共培养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取本专利技术的丹参内生真菌菌种DF20,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针挑取少量菌丝,接入已灭菌的100mlPDA液体培养基中,于28℃活化培养3-5天;(B)在丹参无菌苗根部接触基质的地方接种菌悬液1mL(浓度106~107CFU/mL),8周后观察植株生长情况;所述的丹参内生真菌与丹参共培养基质为泥炭:蛭石:珍珠岩=3:1:l的混合栽培基质。共培养后,将丹参根在45℃烤箱干燥,直至恒重,然后研磨成粉,用甲醇提取(20mg丹参根粉末溶于2mL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DF20,其特征在于: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742。/n

【技术特征摘要】
1.卷枝毛霉(Mucorcircinelloides)DF20,其特征在于:保藏编号为CGMCCNO.207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枝毛霉(Mucorcircinelloides)DF20,其特征在于:其ITS碱基序列如SEQIDNo:1所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卷枝毛霉(Mucorcircinelloides)DF20的用途,其特征在于:促进丹参根系发育和丹参酮类成分合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枝毛霉(Mucorcircinelloides)DF20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将丹参内生真菌DF20与丹参无菌苗进行二元共培养;从而实现提高丹参根部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敏漆瑶徐琳娜杨东风张海花梁宗锁张晓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