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粘法无纺布生产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6620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粘法无纺布生产混合装置,包括筒体和立板,所述筒体内部的上下两侧分别为放料腔室、混合腔室,所述混合腔室底部的内侧壁上固定有导热框,且导热框的内部螺旋安装有加热盘管,所述混合腔室的顶部设置有阀板,且阀板的一端安插有转轴,所述筒体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内部的一侧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所述筒体的一侧设立有立板,且立板底部的一侧固定有空压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自动称重检测到物料配重比例并自动旋转启闭中间通道,从而实现了自动定量入料的功能,而且使得物料在高温高压环境中快速熔融、混匀,从而有效减轻后续的高温熔融挤出环节的工作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粘法无纺布生产混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纺布生产设备
,具体是一种纺粘法无纺布生产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纺粘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包括:将聚合物挤出、拉伸,形成连续长丝后,将长丝铺设成网,再经过自身粘合、热粘合、化学粘合或机械加固方法,使纤网变成无纺布。这种纺粘法主要用于丙纶、涤纶(长纤、短纤)无纺布的生产,成品具有耐高温性能好、耐低温性能好、耐老化、抗紫外线、延伸率高、稳定性和透气性好、耐腐蚀、隔音、防蛀、无毒等特性。其中,在纺粘法无纺布的生产之初,需要对各固态原料进行预混合,以保证在高温挤出时物料质地均匀,但现有的混合装置缺乏定量、自动化的投料机构,难以保证重量配比精度,同时常规的搅拌式混合效率较低。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纺粘法无纺布生产混合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粘法无纺布生产混合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纺粘法无纺布生产混合装置,包括筒体和立板,所述筒体内部的上下两侧分别为放料腔室、混合腔室,且混合腔室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混合腔室底部的内侧壁上固定有导热框,且导热框的内部螺旋安装有加热盘管,所述混合腔室的顶部设置有阀板,且阀板的一端安插有转轴,并且转轴的前后两端皆与混合腔室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筒体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内部的一侧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并且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输入端皆延伸至混合腔室的内部,所述筒体的一侧设立有立板,且立板底部的一侧固定有空压机,并且空压机输出端的导气管延伸至导热框上方的混合腔室内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放料腔室、混合腔室以及导热框的两侧壁皆呈斜面结构。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阀板的最大旋转角度为60°,且阀板自上而下依次旋转经过混合腔室、导热框。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阀板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称重模块,且称重模块的边缘位置处贴附有密封圈,并且密封圈与放料腔室的底端无缝接触。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立板顶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延伸至混合腔室的内部并与阀板底端的一侧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动伸缩杆位置处的混合腔室外壁上纵向开设有通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将物料按比例放入放料腔室中,当称重模块检测到配重达标时,电动伸缩杆自动收缩,利用两端的转动连接结构带动阀板以转轴为圆心、自上而下地旋转打开,使得物料沿着斜面自动落入混合腔室中,从而实现了自动定量入料的功能;2、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监测下,空压机通过导气管向混合腔室中持续增压,而加热盘管通过导热框向内侧均匀散发热量,使得物料在高温高压环境中快速熔融、混匀,从而便于后期挤塑。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纺粘法无纺布生产混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纺粘法无纺布生产混合装置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纺粘法无纺布生产混合装置中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筒体;2、放料腔室;3、混合腔室;4、出料口;5、导热框;6、加热盘管;7、阀板;8、转轴;9、称重模块;10、密封圈;11、电动伸缩杆;12、通槽;13、立板;14、空压机;15、导气管;16、控制面板;17、压力传感器;18、温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纺粘法无纺布生产混合装置,包括筒体1和立板13,筒体1内部的上下两侧分别为放料腔室2、混合腔室3,且混合腔室3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出料口4;在图2中:放料腔室2、混合腔室3以及导热框5的两侧壁皆呈斜面结构,方便物料自动下滑,避免堵塞;混合腔室3底部的内侧壁上固定有导热框5,且导热框5的内部螺旋安装有加热盘管6,混合腔室3的顶部设置有阀板7,且阀板7的一端安插有转轴8,并且转轴8的前后两端皆与混合腔室3的内侧壁转动连接;在图2中:阀板7的最大旋转角度为60°,且阀板7自上而下依次旋转经过混合腔室3、导热框5,用于限定阀板7的旋转轨迹;阀板7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称重模块9,且称重模块9的边缘位置处贴附有密封圈10,并且密封圈10与放料腔室2的底端无缝接触,当阀板7处于水平状态时,则放料腔室2、混合腔室3之间处于封堵状态,称重模块9用于称量上方物料的相对重量,而当阀板7顺时针下旋60°后,即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筒体1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控制面板16,且控制面板16内部的一侧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7、温度传感器18,并且压力传感器17、温度传感器18的输入端皆延伸至混合腔室3的内部,筒体1的一侧设立有立板13,且立板13底部的一侧固定有空压机14,并且空压机14输出端的导气管15延伸至导热框5上方的混合腔室3内部;在图2中:立板13顶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1,且电动伸缩杆11的输出端延伸至混合腔室3的内部并与阀板7底端的一侧转动连接,用于自动牵拉阀板7;电动伸缩杆11位置处的混合腔室3外壁上纵向开设有通槽12,用于容置电动伸缩杆11并限定其活动范围。该加热盘管6的型号可为IPH118-2,该称重模块9的型号可为LF-K201,该电动伸缩杆11的型号可为YNT-03,该空压机14的型号可为FG07,该控制面板16的型号可为TC55A,该压力传感器17的型号可为PT124G-111T,该温度传感器18的型号可为PT100,且加热盘管6、电动伸缩杆11以及空压机14的输入端皆与控制面板16内部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称重模块9、压力传感器17以及温度传感器18的输出端皆与控制面板16内部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纺粘法生产无纺布的物料(包括聚丙烯、回料等)依次投放至放料腔室2中,在此过程中,称重模块9实时放料腔室2中物料的相对重量,当检测到若干次投料的配重比例达标时,则控制面板16内部PLC控制器自动提示停止投料,同时控制电动伸缩杆11自动收缩,利用两端的转动连接结构带动阀板7以转轴8为圆心、自上而下地旋转打开,使得密封圈10脱离放料腔室2的底端,当物料沿着斜面全部落入混合腔室3后,则电动伸缩杆11伸展复位,使得放料腔室2、混合腔室3之间再次密闭隔离,从而实现了自动定量入料的功能;随后,在压力传感器17、温度传感器18的监测下,空压机14通过导气管15向混合腔室3中持续增压,而加热盘管6通过导热框5向内侧均匀散发热量,使得物料在预定的高温高压环境中快速熔融、混匀,最后通过出料口4向后期的挤塑工位传递,从而有效减轻高温熔融挤出环节的工作压力。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纺粘法无纺布生产混合装置,包括筒体(1)和立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内部的上下两侧分别为放料腔室(2)、混合腔室(3),且混合腔室(3)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出料口(4),所述混合腔室(3)底部的内侧壁上固定有导热框(5),且导热框(5)的内部螺旋安装有加热盘管(6),所述混合腔室(3)的顶部设置有阀板(7),且阀板(7)的一端安插有转轴(8),并且转轴(8)的前后两端皆与混合腔室(3)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筒体(1)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控制面板(16),且控制面板(16)内部的一侧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7)、温度传感器(18),并且压力传感器(17)、温度传感器(18)的输入端皆延伸至混合腔室(3)的内部,所述筒体(1)的一侧设立有立板(13),且立板(13)底部的一侧固定有空压机(14),并且空压机(14)输出端的导气管(15)延伸至导热框(5)上方的混合腔室(3)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粘法无纺布生产混合装置,包括筒体(1)和立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内部的上下两侧分别为放料腔室(2)、混合腔室(3),且混合腔室(3)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出料口(4),所述混合腔室(3)底部的内侧壁上固定有导热框(5),且导热框(5)的内部螺旋安装有加热盘管(6),所述混合腔室(3)的顶部设置有阀板(7),且阀板(7)的一端安插有转轴(8),并且转轴(8)的前后两端皆与混合腔室(3)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筒体(1)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控制面板(16),且控制面板(16)内部的一侧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7)、温度传感器(18),并且压力传感器(17)、温度传感器(18)的输入端皆延伸至混合腔室(3)的内部,所述筒体(1)的一侧设立有立板(13),且立板(13)底部的一侧固定有空压机(14),并且空压机(14)输出端的导气管(15)延伸至导热框(5)上方的混合腔室(3)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粘法无纺布生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嘉威冯斌纪新元王勇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协卓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