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含酸尾气吸收液增浓回收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86504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3:49
一种高效含酸尾气吸收液增浓回收利用系统,属于化工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它包括气体缓冲罐、尾气吸收塔、循环吸收泵、换热器、文丘里,所述气体缓冲罐与文丘里之间通过缓冲罐尾气出口管道相连,文丘里与尾气吸收塔之间通过尾气吸收液进口管道相连,尾气吸收塔与循环吸收泵之间通过液相出口管道相连,循环吸收泵与换热器之间通过循环吸收泵出口管道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气体缓冲罐、尾气吸收塔、循环吸收泵、换热器和若干个管道形成冷却吸收循环管路,可高效的对含酸废气进行循环吸收,回收再利用所需酸性浓度的副产品吸收液,实现尾气吸收液资源化利用,减少废水、废气的排放,降低企业的环保压力,保护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含酸尾气吸收液增浓回收利用系统
本技术属于化工尾气处理
,具体涉及高效含酸尾气吸收液增浓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精细化工、医药化工、电子刻蚀等领域在生产过程中,常常涉及到氯化氢、氟化氢等含酸废气的排放,常规处理工艺是在尾气吸收塔内采用液碱对含酸废气进行中和处理后,直接高空排放,尾气吸收液再直接送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该生产工艺往往会增加污水处理站废水的处理负荷,加大企业对废水的处理成本,增加企业的环保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高效循环吸收含酸尾气、对尾气处理产生的副产品回收再利用的尾气处理系统。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含酸尾气吸收液增浓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缓冲罐、尾气吸收塔、循环吸收泵、换热器、文丘里,所述气体缓冲罐与文丘里之间通过缓冲罐尾气出口管道相连,文丘里与尾气吸收塔之间通过尾气吸收液进口管道相连,尾气吸收塔与循环吸收泵之间通过液相出口管道相连,循环吸收泵与换热器之间通过循环吸收泵出口管道相连,文丘里与循环吸收泵出口管道之间通过文丘里进口管道相连,换热器与尾气吸收塔之间通过循环液回流管道相连。所述的一种高效含酸尾气吸收液增浓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吸收塔为立式填料塔,包括塔釜和塔体,塔体设置有多级填料层,塔体上部设置有循环液回流口和除沫器,所述除沫器为折流板、波纹板、丝网或孔板中的一种,所述塔釜上部连接有工业水进口管道,塔釜底部设置有液位计和温度计,形成高低液位预警和高低温度预警。>所述的一种高效含酸尾气吸收液增浓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直径为0.5-2m,高度为3-15m,塔釜的直径为0.5-2m,塔釜的体积为2-6m3。所述的一种高效含酸尾气吸收液增浓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缓冲罐为立式双椭圆封头容器,气体缓冲罐的顶部连接有缓冲罐气相进口管道,所述气体缓冲罐的顶部设置有压力表,形成高压温度预警,所述气体缓冲罐的体积为0.5-5m3。所述的一种高效含酸尾气吸收液增浓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吸收泵为离心泵或屏蔽泵中的一种,循环吸收泵中的流量为10-50m3/h,循环吸收泵出口管道设置有副产品出口管道。所述的一种高效含酸尾气吸收液增浓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立式石墨换热器,换热面积为10-50m2,所述换热器壳程的上部和下部通过管口结构分别连接有冷媒出口管道和冷媒进口管道,其中,冷却介质为循环水、低温水或冷冻盐水中的一种。所述的一种高效含酸尾气吸收液增浓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与循环吸收泵出口管道之间通过文丘里进口管道相连。所述的一种高效含酸尾气吸收液增浓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进气风量为500-10000m3/h,尾气浓度为100-1000mg/m3,尾气吸收液介质为水。所述的一种高效含酸尾气吸收液增浓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出口管道上连接有引流管路,引流管路上设置有管路阀门,所述引流管路外部连接有酸性浓度监测装置。所述的一种高效含酸尾气吸收液增浓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尾气出口管道、尾气吸收液进口管道、液相出口管道、循环吸收泵出口管道、循环液回流管道、文丘里进口管道、副产品出口管道、工业水进口管道、缓冲罐气相进口管道、冷媒进口管道和冷媒出口管道上均设有管道阀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气体缓冲罐、尾气吸收塔、循环吸收泵、换热器和若干个管道形成冷却吸收循环管路,利用文丘里形成管路负压,将尾气引入冷却吸收循环管路中进行高效的吸收处理,吸收液在换热器中与冷媒接触达将热量散发;通过液相出口管道上设有的引流管路和外部的酸性浓度监测装置,在吸收的过程中,监测吸收液中含酸介质的浓度,回收再利用所需酸性浓度的副产品吸收液,实现尾气吸收液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废水、废气的排放,降低企业的环保压力,保护了生态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连接示意图。图中:1、气体缓冲罐;2、尾气吸收塔;3、循环吸收泵;4、换热器;5、文丘里;6、缓冲罐尾气出口管道;7、尾气吸收液进口管道;8、液相出口管道;9、循环吸收泵出口管道;10、循环液回流管道;11、文丘里进口管道;12、副产品出口管道;13、工业水进口管道;14、缓冲罐气相进口管道;15、冷媒进口管道;16、冷媒出口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相反,本技术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技术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技术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技术。请参阅图1,一种高效含酸尾气吸收液增浓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缓冲罐1、尾气吸收塔2、循环吸收泵3、换热器4、文丘里5,所述气体缓冲罐1与文丘里5之间通过缓冲罐尾气出口管道6相连,文丘里5与尾气吸收塔2之间通过尾气吸收液进口管道7相连,尾气吸收塔2与循环吸收泵3之间通过液相出口管道8相连,所述液相出口管道8上连接有引流管路,引流管路上设置有管路阀门,所述引流管路外部连接有酸性浓度监测装置,循环吸收泵3与换热器4之间通过循环吸收泵出口管道9相连,文丘里5与循环吸收泵出口管道9之间通过文丘里进口管道11相连,换热器4与尾气吸收塔2之间通过循环液回流管道10相连。尾气吸收塔2为立式填料塔,包括塔釜和塔体,塔体设置有多级填料层,塔体上部设置有循环液回流口和除沫器,所述除沫器为折流板、波纹板、丝网或孔板中的一种,所述塔釜上部连接有工业水进口管道13,塔釜底部设置有液位计和温度计,形成高低液位预警和高低温度预警;塔体直径为0.5-2m,高度为3-15m,塔釜的直径为0.5-2m,塔釜的体积为2-6m3。气体缓冲罐1为立式双椭圆封头容器,气体缓冲罐1的顶部连接有缓冲罐气相进口管道14,所述气体缓冲罐1的顶部设置有压力表,形成高压温度预警,所述气体缓冲罐1的体积为0.5-5m3。循环吸收泵3为离心泵或屏蔽泵中的一种,循环吸收泵3中的流量为10-50m3/h,循环吸收泵出口管道9设置有副产品出口管道12。换热器4为立式石墨换热器,换热面积为10-50m2,所述换热器4壳程的上部和下部通过管口结构分别连接有冷媒出口管道16和冷媒进口管道15,其中,冷却介质为循环水、低温水或冷冻盐水中的一种。所述文丘里5与循环吸收泵出口管道9之间通过文丘里进口管道11相连。其中,尾气进气风量为500-10000m3/h,尾气浓度为100-1000mg/m3,尾气吸收液介质为水;所述缓冲罐尾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含酸尾气吸收液增浓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缓冲罐(1)、尾气吸收塔(2)、循环吸收泵(3)、换热器(4)、文丘里(5),所述气体缓冲罐(1)与文丘里(5)之间通过缓冲罐尾气出口管道(6)相连,文丘里(5)与尾气吸收塔(2)之间通过尾气吸收液进口管道(7)相连,尾气吸收塔(2)与循环吸收泵(3)之间通过液相出口管道(8)相连,循环吸收泵(3)与换热器(4)之间通过循环吸收泵出口管道(9)相连,文丘里(5)与循环吸收泵出口管道(9)之间通过文丘里进口管道(11)相连,换热器(4)与尾气吸收塔(2)之间通过循环液回流管道(10)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含酸尾气吸收液增浓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缓冲罐(1)、尾气吸收塔(2)、循环吸收泵(3)、换热器(4)、文丘里(5),所述气体缓冲罐(1)与文丘里(5)之间通过缓冲罐尾气出口管道(6)相连,文丘里(5)与尾气吸收塔(2)之间通过尾气吸收液进口管道(7)相连,尾气吸收塔(2)与循环吸收泵(3)之间通过液相出口管道(8)相连,循环吸收泵(3)与换热器(4)之间通过循环吸收泵出口管道(9)相连,文丘里(5)与循环吸收泵出口管道(9)之间通过文丘里进口管道(11)相连,换热器(4)与尾气吸收塔(2)之间通过循环液回流管道(10)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含酸尾气吸收液增浓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吸收塔(2)为立式填料塔,包括塔釜和塔体,塔体设置有多级填料层,塔体上部设置有循环液回流口和除沫器,所述除沫器为折流板、波纹板、丝网或孔板中的一种,所述塔釜上部连接有工业水进口管道(13),塔釜底部设置有液位计和温度计,形成高低液位预警和高低温度预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含酸尾气吸收液增浓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直径为0.5-2m,高度为3-15m,塔釜的直径为0.5-2m,塔釜的体积为2-6m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含酸尾气吸收液增浓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缓冲罐(1)为立式双椭圆封头容器,气体缓冲罐(1)的顶部连接有缓冲罐气相进口管道(14),所述气体缓冲罐(1)的顶部设置有压力表,形成高压温度预警,所述气体缓冲罐(1)的体积为0.5-5m3。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升干龚伟项晓峰赵军徐家豪陈力豪方晟曾高翔金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天正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