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导向套及气压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5794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导向套,包括由白色或无色塑料制成的呈圆柱状结构的导向套体,导向套体包括顶面、底面、侧壁以及安装孔;顶面凹陷形成多个相互间隔的联结孔;侧壁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两组向下止动台以及至少两组向上止动台,向上止动台及向下止动台位于侧壁向靠近顶面的一端,且向下止动台相较于向上止动台更靠近顶面;上盖,设有贯穿其上的通孔,通孔与安装孔呈同轴设置且通孔的孔径大于安装孔的孔径;上盖靠近顶面的一侧凸出形成多个与联结孔匹配的联结钉,联结钉卡设于联结孔内使上盖盖设固定于导向套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压棒。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组合导向套及气压棒外观美感度高且质感好,用户体验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导向套及气压棒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压棒
,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升降/旋转座椅的组合导向套及气压棒。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升降座椅中的气压棒,其上使用的导向套都是整体式结构,这样的结构使得零件少,装配方便。但由于与气压棒其余零件的颜色搭配需要,目前整体式导向套多是黑色,这样也显得椅子底座稳固。黑色是由塑料原料中加入黑色颜料染色而成。当气压棒的芯棒在导向套中转动和升降时,接触摩擦使得导向套内孔出现微量磨损,此磨损量中的黑色颜料颗粒便进入到接触面间的润滑油膜里,反复摩擦使得伸出导向套外的芯棒外表面出现黑色的油污,影响产品外观美感和用户体验。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组合导向套及气压棒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外观美感度高且用户体验效果好的组合导向套及气压棒。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导向套,包括:导向套体,所述导向套体由白色或无色塑料制成的呈圆柱状结构,所述导向套体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连接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侧壁以及沿所述导向套体的轴向由所述顶面向所述底面贯穿的安装孔;所述顶面凹陷形成多个相互间隔的联结孔;所述侧壁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两组相互间隔的向下止动台以及至少两组相互间隔的向上止动台,所述向上止动台及所述向下止动台位于所述侧壁向靠近所述顶面的一端,且所述向下止动台相较于所述向上止动台更靠近所述顶面;以及,上盖,所述上盖设有贯穿其上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安装孔呈同轴设置且所述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径;所述上盖靠近所述顶面的一侧凸出形成多个与所述联结孔匹配的联结钉,所述联结钉卡设于所述联结孔内使所述上盖盖设固定于所述导向套体。优选的,所述向下止动台包括两组且呈正对称设置,所述向上止动台包括两组且呈正对称设置,所述向下止动台与所述向上止动台沿所述导向套体的周向呈交错设置。优选的,所述联结孔包括四个且等间隔设置。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气压棒,包括本技术提供的上述组合导向套、安装于所述组合导向套内并形成滑动连接的芯棒以及套设于所述组合导向套并形成固定连接的外立管;所述外立管呈两端开口且中空的圆柱状,所述外立管的内侧凸出形成分别与所述向下止动台及所述向上止动台对应卡合的向下止动钉和向上止动钉,所述向下止动钉抵接于所述向下止动台靠近所述底面的一侧,所述向上止动钉抵接于所述向上止动台靠近所述顶面的一侧;所述芯棒至少部分依次穿过所述安装孔和所述通孔后外露于所述组合导向套,且与所述通孔形成间隙。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组合导向套及气压棒中,所述组合导向套设置为导向套体和上盖装配的分体结构,其中导向套体由无色或白色塑料制成,当气压棒的芯棒安装至组合导向套内形成滑动连接时,芯棒在导向套体内上下升降或旋转时与导向套体摩擦磨损产生的颗粒呈无色或白色,当颗粒混入润滑油膜内后,润滑油膜不会变黑,同时,使上盖的通孔孔径大于安装孔的孔径,即通孔的孔径也大于芯棒的外径,因此,上盖的颜色可根据产品配套设置,而芯棒伸出该组合导向套的部分并不与上盖接触,则其表面可保持不变黑色,有效提高了整体外观美感度,用户体验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组合导向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组合导向套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气压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气压棒的外立管立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气压棒的外立管与组合导向套装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导向套100,包括:导向套体1和上盖2。所述导向套体1由白色或无色塑料制成的呈圆柱状结构。所述导向套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面11和底面12、连接所述顶面11和所述底面12的侧壁13以及沿所述导向套体1的轴向由所述顶面11向所述底面12贯穿的安装孔14。所述顶面11凹陷形成多个相互间隔的联结孔15。所述侧壁13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两组相互间隔的向下止动台16以及至少两组相互间隔的向上止动台17。所述向上止动台17及所述向下止动台16位于所述侧壁13向靠近所述顶面11的一端,且所述向下止动台16相较于所述向上止动台17更靠近所述顶面11。当组合导向套100用于气压棒时,组合导向套安装于外立管内并使顶面11与外立管的一端平齐,此时所述向下止动台16和向上止动台17则用于与外立管对应结构进行卡合,避免组合导向套100在外立管内上下移位而影响可靠性。更优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向下止动台16包括两组且呈正对称设置,每组包括两个向下止动台16;所述向上止动台17包括两组且呈正对称设置,每组包括两个向上止动台17。所述向下止动台16与所述向上止动台17沿所述导向套体1的周向呈交错设置。上述结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组合导向套100运用于气压棒时在外立管内的限位可靠性。所述上盖2设有贯穿其上的通孔21,所述通孔21与所述安装孔14呈同轴设置且所述通孔21的孔径大于所述安装孔14的孔径。制成上盖2的材料颜色不限,可根据需要调整。所述上盖2靠近所述顶面11的一侧凸出形成多个与所述联结孔15匹配的联结钉22,将联结钉22与联结孔15对正,用压力上盖2即可使所述联结钉22卡设于所述联结孔15内,从而使所述上盖2盖设固定于所述导向套体1,装配简单且装配效率高。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联结孔15包括四个且等间隔设置,则所述联结钉22也包括四个且等间隔设置,连接固定更稳定。请一并结合参图3-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气压棒200,包括本技术提供的上述组合导向套100、安装于所述组合导向套100内并形成滑动连接的芯棒201以及套设于所述组合导向套100并形成固定连接的外立管202。所述外立管202呈两端开口且中空的圆柱状,所述外立管202的内侧凸出形成分别与所述向下止动台16及所述向上止动台17对应卡合的向下止动钉2021和向上止动钉2022,所述组合导向套100安装于所述外立管202后,从而使顶面11与外立管202的上端面对齐,此时所述向下止动钉2021抵接于所述向下止动台16靠近所述底面12的一侧,所述向上止动钉2022抵接于所述向上止动台17靠近所述顶面11的一侧,从而实现所述组合导向套100安装于所述外立管202内后的固定限位,限止所述组合导向套100相对于外立管202上下窜动而影响可靠性,提高了限位可靠性。所述芯棒201至少部分依次穿过所述安装孔14和所述通孔21后外露于所述组合导向套100,且与所述通孔21形成间隙,使得芯棒201与上盖2间隔呈非接触状态,即使上盖2用黑色或其它颜色材料制成,也不会造成芯棒201表面的油膜染污变色。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组合导向套及气压棒中,所述组合导向套设置为导向套体和上盖装配的分体结构,其中导向套体由无色或白色塑料制成,当气压棒的芯棒安装至组合导向套内形成滑动连接时,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导向套,其特征在于,包括:/n导向套体,所述导向套体由白色或无色塑料制成的呈圆柱状结构,所述导向套体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连接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侧壁以及沿所述导向套体的轴向由所述顶面向所述底面贯穿的安装孔;所述顶面凹陷形成多个相互间隔的联结孔;所述侧壁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两组相互间隔的向下止动台以及至少两组相互间隔的向上止动台,所述向上止动台及所述向下止动台位于所述侧壁向靠近所述顶面的一端,且所述向下止动台相较于所述向上止动台更靠近所述顶面;以及,/n上盖,所述上盖设有贯穿其上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安装孔呈同轴设置且所述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径;所述上盖靠近所述顶面的一侧凸出形成多个与所述联结孔匹配的联结钉,所述联结钉卡设于所述联结孔内使所述上盖盖设固定于所述导向套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导向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向套体,所述导向套体由白色或无色塑料制成的呈圆柱状结构,所述导向套体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连接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侧壁以及沿所述导向套体的轴向由所述顶面向所述底面贯穿的安装孔;所述顶面凹陷形成多个相互间隔的联结孔;所述侧壁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两组相互间隔的向下止动台以及至少两组相互间隔的向上止动台,所述向上止动台及所述向下止动台位于所述侧壁向靠近所述顶面的一端,且所述向下止动台相较于所述向上止动台更靠近所述顶面;以及,
上盖,所述上盖设有贯穿其上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安装孔呈同轴设置且所述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径;所述上盖靠近所述顶面的一侧凸出形成多个与所述联结孔匹配的联结钉,所述联结钉卡设于所述联结孔内使所述上盖盖设固定于所述导向套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导向套,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齐维新杨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顺德悦强气弹簧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