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涵方向控制的方法及纠偏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5593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纠偏监测装置及方向控制的方法,主要用于市政工程领域里,有关顶涵或大型构筑物在顶进过程中,实现其方向的控制,纠偏监测装置是有经纬仪、刻线靶、以及液压系统中的增补油路和工作油路综合而成。通过经纬仪可随时监测顶进方向,一旦发生偏移,及时向偏转一侧增加油量,加快其顶进速度,从而有效地控制顶进方向,结束了以往就位精度达不到施工规范要求的局面,该装置操作简单方便,它的推广应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Method for controlling jacking direction and deviation correcting monitoring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deviation monitoring device and direction, is mainly used in the field of municipal engineering, the top culvert or large structures in the process of jacking, control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iation monitoring device is theodolite, reticle target, and the hydraulic system in the oil and oil supplement and work. The monitoring of jacking direction by theodolite, once the shift, in a timely manner to increase the amount of oil side deflection, accelerate the jacking speed, so as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jacking direction, the end of the previous location precision is not up to th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situation,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has strong vitality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监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主要用于市政工程领域里有关桥涵或大型构筑物在顶进过程中,实现其方向的控制。根据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在市政建设项目中,经常遇到城市道路或郊区公路与铁路交汇处兴建立交桥,凡这样的工程一般均要求在不中断铁路运输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因此,涉及桥涵顶进的工艺技术,在顶进过程中方向的控制是关键;目前施工单位在方向控制上往往采取切断一侧顶镐的供油,减少其顶力,促使桥涵向反方向偏转,尽快回到设计的施工中线上来,但在实际顶进的过程中,其方向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因为在纠偏时极其容易造成折线形式向前推移,其后果桥涵或大型构筑物的中线与设计施工中线发生平行位移,其方向控制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故方向的控制成为施工中的难点,要达到施工规范的要求,岂不是成了一句空话,并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施工进度也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铁路运输的正点率。本专利技术主要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施工的急需而进行研究的,其任务是在顶进过程中随时进行监测,并在液压系统里实现其油量增补,使桥涵或大型构筑物的中线始终沿着设计的施工中线向前推移。顶涵纠偏监测装置由经纬仪(1)、刻线靶(2)、油泵(3)、油管(4)、三位四通阀(5)、二位二通阀(6)、顶镐(7)、顶铁(8)等零部件组成,其主要特征经纬仪固定在桥涵或大型构筑物上,刻线靶则固定在桥涵或大型构筑物后面的一个显著位置;两者的结合组成监测装置;增补油路由油泵、油管和三位四通阀组成,它与其它两组工作油路相并联,其构成液压系统,该系统与监测装置的结合成为纠偏监测装置的主体;该液压系统中串接了一个二位二通阀,该阀位于两组工作油路之间的油路上(如图2所示)。纠偏监测装置操作简单方便,结构合理实际可行,能有效地控制桥涵或大型构筑物顶进方向,结束了以往就位精度达不到施工规范要求的局面,对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起到积极作用,它的推广应用定会显示出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根据专利技术人掌握的资料,国内在桥涵或大型构筑物施工中,未曾发现使用这种装置及控制方法,也未检索到国外有关资料。经纬仪、刻线靶定位示意图液压系统油路图下面以桥涵顶进时方向控制的方法,结合实施例的附图来说明完成本专利技术任务之方式首先将经纬仪(1)固定在被顶进的桥涵(9)上,使刻线靶(2)固定在被顶进的桥涵(9)后面的显著位置,使刻线靶(2)上竖向的零位刻线和经纬仪(1)镜内竖线相对,其两者的联线与设计的施工中线平行[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桥涵(9)顶进的动力系采用液压顶镐(7)、其顶镐型号、规格及配置数量等,均根据设计计算结果而配置(所有顶镐以一个序号(7)标注),它的布置一般在桥涵(9)中心线的两侧,呈对称分布状态,并各自形成一组工作油路,在这两组工作油路之间,串接了一个二位二通阀(6),待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即可对桥涵(9)开始顶进。启动两组工作油路的油泵,各自向顶镐(7)内供油,并将二位二通阀(6)打开,使两组工作油路连通,使桥涵(9)中心线两侧的所有顶镐(7)处于同时受力,当顶镐(7)受力后,应及时关闭二位二通阀(6),使两组工作油路仍处于独立供油状态,同时应启动增补油路的油泵(3),使其处于供油状态;操作人员通过经纬仪(1)随时监测刻线靶(2)上的零位刻线,此线若与经纬仪(1)镜内竖线相重叠,即表示桥涵(9)处于正常的顶进状态,沿着设计的施工中线移动;若上述两线出现了偏差,说明桥涵(9)在顶进过程中偏离了施工中线,此刻应打开三位四通阀(5),通过油管(4)向偏转一侧的顶镐(7)供油,增加其油量,加快顶进速度,使桥涵(9)及时回到设计的施工中线上来,就这样连续不断地调整所出现的偏差,让桥涵(9)始终沿着理想的中心线移动。当顶镐(7)伸出一定距离的行程后,使两侧的顶镐(7)同时回程,然后在顶镐(7)前放置适当长度的顶铁(8),这是顶进工作中的一个循环,一个循环一个循环地进行,直至桥涵(9)被顶入预定的位置即可结束。权利要求1.一种顶涵纠偏监测装置及方向控制的方法,有经纬仪(1)、刻线靶(2)、油泵(3)、油管(4)、三位四通阀(5)、二位二通阀(6)、顶镐(7)、顶铁(8),其特征在于经纬仪(1)固定在桥涵或大型构筑物上,刻线靶(2)则固定在桥涵或大型构筑物后面的一个显著位置,刻线靶(2)上竖向的零位刻线和经纬仪(1)镜内竖线相对,它们的连线与设计的施工中线平行,两者组成监测装置;增补油路由油泵(3)、油管(4)和三位四通阀(5)组成,它与其它两组工作油路相并联,构成液压系统,该系统与监测装置的结合成为纠偏监测装置的主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涵纠偏监测装置及方向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液压系统中串接了一个二位二通阀(6),该阀位于两组工作油路之间的油路上。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纠偏监测装置及方向控制的方法,主要用于市政工程领域里,有关顶涵或大型构筑物在顶进过程中,实现其方向的控制,纠偏监测装置是有经纬仪、刻线靶、以及液压系统中的增补油路和工作油路综合而成。通过经纬仪可随时监测顶进方向,一旦发生偏移,及时向偏转一侧增加油量,加快其顶进速度,从而有效地控制顶进方向,结束了以往就位精度达不到施工规范要求的局面,该装置操作简单方便,它的推广应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文档编号G05D3/00GK1033203SQ8810499公开日1989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1988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1988年8月19日专利技术者孟平 申请人:北京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顶涵纠偏监测装置及方向控制的方法,有经纬仪(1)、刻线靶(2)、油泵(3)、油管(4)、三位四通阀(5)、二位二通阀(6)、顶镐(7)、顶铁(8),其特征在于经纬仪(1)固定在桥涵或大型构筑物上,刻线靶(2)则固定在桥涵或大型构筑物后面的一个显著位置,刻线靶(2)上竖向的零位刻线和经纬仪(1)镜内竖线相对,它们的连线与设计的施工中线平行,两者组成监测装置;增补油路由油泵(3)、油管(4)和三位四通阀(5)组成,它与其它两组工作油路相关联,构成液压系统,该系统与监测装置的结合成为纠偏监测装置的主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