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行车手势监控识别远程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83196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轨道车辆行车手势监控识别远程管理系统,包括架体、设于架体的滑动装置以及设于滑动装置的光学摄像头,所述光学摄像头朝车辆玻璃方向设置,所述架体与车辆一体成型,所述架体设有多个螺钉孔,滑动装置设有与螺钉孔相配合的螺钉通孔,旋拧螺钉将滑动装置安装于架体上,架体和滑动装置之间设有缓冲装置。通过将架体设置与车辆的上部,在使用时可以避免影响司机的正常行驶,同时通过光学摄像头可以获取相应的行车手势信号,处理器单元对相应的行车手势进行识别,滑动装置可以使光学摄像头可以左右移动,从而获取更全面的行车手势信号,且在滑动装置和架体之间设置缓冲装置可以减少对玻璃和光学摄像头的震动,减少损坏。损坏。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车辆行车手势监控识别远程管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设备
,具体是轨道车辆行车手势监控识别远程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指在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包括地铁和轻轨,以及现代有轨电车。
[0003]在现有的公路中出现了有轨公交,通过相应的电轨对公交进行规定路线,同时进行电能的传输。但是现有的有轨公交在行车中,不能在相应的信号发生时作出其判断,一般需要通过司机进行干预。但是随着有轨公交智能化,现有有轨公交开始推广无人驾驶技术,其中无人驾驶技术一般通过相应的位置感应器、以及与信号灯联网,实现其自动驾驶以及规避障碍。但是通过远程的操控存在的弊端是不能及时判断,非正常情况,其工作一般是根据预定的程度进行运行。因此有必要设计轨道车辆行车手势监控识别远程管理系统,使手势监控识别系统安装于有轨公交后,不影响司机的正常操作,同时也可以使用智能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并识别行车手势。但是现有的行车手势监控识别系统安装于有轨公交后稳定性较差,容易松动或者震动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轨道车辆行车手势监控识别远程管理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轨道车辆行车手势监控识别远程管理系统,包括架体、设于架体的滑动装置以及设于滑动装置的光学摄像头,所述光学摄像头朝车辆玻璃方向设置,所述架体与车辆一体成型,所述架体设有多个螺钉孔,所述滑动装置设有与螺钉孔相配合的螺钉通孔,旋拧螺钉将滑动装置安装于架体上,所述架体和滑动装置之间设有缓冲装置。
[0007]优选地,所述架体包括架主体以及从架主体上端和下端朝车辆玻璃方向延伸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与车辆固定安装,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设有所述螺钉孔。
[0008]优选地,所述滑动装置包括导轨以及滑动安装于导轨的滑块,所述光学摄像头安装于所述滑块上,所述架体设有用于驱动滑块滑动的驱动电机。
[0009]优选地,所述光学摄像头设有两组,每组两个。
[0010]优选地,所述导轨采用环氧树脂制成。
[0011]优选地,所述导轨后部与架主体之间采用泡沫胶粘合。
[0012]优选地,所述螺钉与螺钉孔之间设有弹性垫片。
[0013]优选地,所述滑块还设有处理器单元、控制单元、图像识别单元、图像筛选单元、存储单元以及信号传输单元,所述处理器单元分别与控制单元、图像识别单元、图像筛选单元、存储单元相连接以及信号传输单元相连接,所述图像识别单元和图像筛选单元通过光学摄像头获取数据信息,所述图像筛选单元对非行车手势信号进行排除,所述图像识别单元用于识别行车手势信号,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轨道车辆并接收处理器单元的数据信号,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图形信号数据。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轨道车辆行车手势监控识别远程管理系统,通过将架体设置与车辆的上部,在使用时可以避免影响司机的正常行驶,同时通过光学摄像头可以获取相应的行车手势信号,从而处理器单元对相应的行车手势进行识别,且通过滑动装置可以使光学摄像头可以左右移动,从而获取更全面的行车手势信号,且在滑动装置和架体之间设置缓冲装置可以减少对玻璃和光学摄像头的震动,减少损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滑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侧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结构配合图;
[0020]图5为本技术控制系统结构图。
[0021]图中:1为架体,11为架主体,12为第一支撑架,13为第二支撑架,21为导轨,22为滑块,3为光学摄像头,4为泡沫胶,5为弹性垫片,6为车辆玻璃,71为螺钉孔,72为螺钉通孔,81为处理器单元,82为控制单元,83为图像识别单元,84为图像筛选单元,85 为存储单元,86为信号传输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3]请参阅图1-5,轨道车辆行车手势监控识别远程管理系统,包括架体1、设于架体1的滑动装置以及设于滑动装置的光学摄像头3,所述光学摄像头3朝车辆玻璃6方向设置,所述架体1与车辆一体成型,所述架体1设有多个螺钉孔71,所述滑动装置设有与螺钉孔 71相配合的螺钉通孔72,旋拧螺钉将滑动装置安装于架体1上,所述架体1和滑动装置之间设有缓冲装置。通过将架体1设置与车辆的上部,在使用时可以避免影响司机的正常行驶,同时通过光学摄像头3可以获取相应的行车手势信号,从而处理器单元81对相应的行车手势进行识别,且通过滑动装置可以使光学摄像头3可以左右移动,从而获取更全面的行车手势信号,且在滑动装置和架体1之间设置缓冲装置可以减少对玻璃和光学摄像头3的震动,减少损坏。
[0024]进一步地,所述架体1包括架主体11以及从架主体11上端和下端朝车辆玻璃6方向延伸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12和第二支撑架13,所述第一支撑架12与车辆固定安装,所述第一支撑架12和第二支撑架设有所述螺钉孔71。通过架体1的设置可以保护光学摄像头3同时将其固定于车辆。
[0025]进一步地,所述滑动装置包括导轨21以及滑动安装于导轨21 的滑块22,所述光学摄像头3安装于所述滑块22上,所述架体1 设有用于驱动滑块22滑动的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光学摄像头3左右移动。
[0026]进一步地,所述光学摄像头3设有两组,每组两个。通过两组摄像头分别用于识别多个视角的行车手势(如上视角、水平视角和下视角)。
[0027]进一步地,所述导轨21采用环氧树脂制成。将导轨21设置为环氧树脂制成可以减少对光学摄像头3的震动。
[0028]进一步地,所述导轨21后部与架主体11之间采用泡沫胶4粘合。通过泡沫胶4既起到缓冲的作用也起到了固定的作用。
[0029]进一步地,所述螺钉与螺钉孔71之间设有弹性垫片5。通过弹性垫片5可以进一步地减少对光学摄像头3的震动。
[0030]进一步地,所述滑块22还设有处理器单元81、控制单元82、图像识别单元83、图像筛选单元84、存储单元85以及信号传输单元86,所述处理器单元81分别与控制单元82、图像识别单元83、图像筛选单元84、存储单元85相连接以及信号传输单元86相连接,所述图像识别单元83和图像筛选单元84通过光学摄像头3获取数据信息,所述图像筛选单元84对非行车手势信号进行排除,所述图像识别单元83用于识别行车手势信号,所述控制单元82用于控制轨道车辆并接收处理器单元81的数据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轨道车辆行车手势监控识别远程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设于架体(1)的滑动装置以及设于滑动装置的光学摄像头(3),所述光学摄像头(3)朝车辆玻璃(6)方向设置,所述架体(1)与车辆一体成型,所述架体(1)设有多个螺钉孔(71),所述滑动装置设有与螺钉孔(71)相配合的螺钉通孔(72),旋拧螺钉将滑动装置安装于架体(1)上,所述架体(1)和滑动装置之间设有缓冲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行车手势监控识别远程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包括架主体(11)以及从架主体(11)上端和下端朝车辆玻璃(6)方向延伸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12)和第二支撑架(13),所述第一支撑架(12)与车辆固定安装,所述第一支撑架(12)和第二支撑架设有所述螺钉孔(7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行车手势监控识别远程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装置包括导轨(21)以及滑动安装于导轨(21)的滑块(22),所述光学摄像头(3)安装于所述滑块(22)上,所述架体(1)设有用于驱动滑块(22)滑动的驱动电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行车手势监控识别远程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摄像头(3)设有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溪陈海峰王亮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云帆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