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9587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管,包括油气进口;进料端盖,与油气进口固定连接;第一法兰,与进料端盖固定连接;壳体,与第一法兰固定连接;第二法兰,与壳体固定连接;出料端盖,与第二法兰固定连接;油气出口,与出料端盖固定连接;冷却水进口,设置在壳体顶侧,且设置在沿着壳体轴向1/3‑2/3位置;第一纵向挡板,固设在冷却水进口底侧,且与冷却水进口直径重合;若干第二纵向挡板,对称设置在第一纵向挡板两侧,列管,平行设在壳体内部;冷却水出口,设置在壳体底侧,且设置在壳体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冷却管将冷却水分为两条冷却路径,高温油气在经过一次冷却后,又经过二次冷却,提高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管
本技术涉及油泥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冷却管。
技术介绍
冷凝器为制冷系统的机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汽转变成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而现有的冷却水出口冷凝器在进行工作时不具有良好的冷凝效果,且工作效率较低,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冷却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解决上面描述的问题。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解决以上问题中的一种冷却管。一种冷却管,包括:油气进口;进料端盖,与油气进口固定连接;第一法兰,与进料端盖固定连接;壳体,与第一法兰固定连接;第二法兰,与壳体固定连接;出料端盖,与第二法兰固定连接;油气出口,与出料端盖固定连接;冷却水进口,设置在壳体顶侧,且设置在沿着壳体轴向1/3-2/3位置;第一纵向挡板,固设在冷却水进口底侧,且与冷却水进口直径重合;若干第二纵向挡板,对称设置在第一纵向挡板两侧,将壳体分隔成对称设置S型油气通道;列管,平行设置在壳体内部;冷却水出口,设置在壳体底侧,且设置在壳体两侧。优选地,在第一纵向挡板一侧设置有两块第二纵向挡板。优选地,第二纵向挡板高度为壳体直径的1/8-1/4。优选地,冷却水进口设置在壳体轴向1/2位置。优选地,还包括:阀门,设置在冷却水出口处。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密封圈,设置在进料端盖与第一法兰之间。<br>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密封圈,设置在出料端盖与第二法兰之间。本技术冷却管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申请冷却管将冷却水分为两条冷却路径,高温油气在经过一次冷却后,又经过二次冷却,提高冷却效率;2.本申请冷却管设置有多道挡板,冷水水沿着挡板形成路径行进,提高单位冷却水在冷却管内停留时间;3.本申请冷却管设置有两条冷却路径,两个冷却出口,单位时间内能够容纳更多冷却水在冷却管内;4.本申请冷却管结构简单,易生产,成本低,冷却效率高,且易使用推广。参照附图来阅读对于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技术的其他特性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晰。附图说明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本技术冷却管结构图;图中:100、油气进口;200、进料端盖;300、第一法兰;10、壳体;301、第二法兰;201、出料端盖;101、油气出口;20、冷却水进口;30、第一纵向挡板;31、第二纵向挡板;40、列管;21、冷却水出口;50、阀门;61、第一密封圈;62、第二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该冷却管。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管,如图1所示,可以包括:油气进口100。进料端盖200,与油气进口100固定连接。第一法兰300,与进料端盖200固定连接。壳体10,与第一法兰300固定连接。第二法兰301,与壳体10固定连接。出料端盖201,与第二法兰301固定连接。油气出口101,与出料端盖201固定连接。冷却水进口20,设置在壳体10顶侧,且设置在沿着壳体10轴向1/3-2/3位置。第一纵向挡板30,固设在冷却水进口20底侧,且与冷却水进口20直径重合。若干第二纵向挡板31,对称设置在第一纵向挡板30两侧,将壳体10分隔成对称设置S型油气通道。列管40,平行设在壳体10内部。冷却水出口21,设置在壳体10底侧,且设置在壳体10两侧。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第一纵向挡板30一侧可以设置有两块第二纵向挡板31。且在实际工作的时候,第二纵向挡板31高度可以为壳体10直径的1/8-1/4,例如,可以为壳体10直径的1/8。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冷却水进口20可以设置在壳体10轴向1/2位置。为了控制流量,还可以包括:阀门50,设置在冷却水出口21处。为了提高冷却管的密封性,还可以包括:第一密封圈61,设置在进料端盖200与第一法兰300之间。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还可以包括:第二密封圈62,设置在出料端盖201与第二法兰301之间。本申请冷却管工作原理:冷却水从冷却水进口进入冷却管,此时,被第一纵向挡板分隔为两条S型的冷却路径,油气从油气进口进入冷却管,先经过第一次冷却,然后经过第二次冷却,最后从油气出口排出,提高了冷却的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仅仅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油气进口(100);/n进料端盖(200),与所述油气进口(100)固定连接;/n第一法兰(300),与所述进料端盖(200)固定连接;/n壳体(10),与所述第一法兰(300)固定连接;/n第二法兰(301),与所述壳体(10)固定连接;/n出料端盖(201),与所述第二法兰(301)固定连接;/n油气出口(101),与所述出料端盖(201)固定连接;/n冷却水进口(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顶侧,且设置在沿着所述壳体(10)轴向1/3-2/3位置;/n第一纵向挡板(30),固设在所述冷却水进口(20)底侧,且与所述冷却水进口(20)直径重合;/n若干第二纵向挡板(31),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纵向挡板(30)两侧,将所述壳体(10)分隔成对称设置S型油气通道;/n列管(40),平行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部;/n冷却水出口(21),设置在所述壳体(10)底侧,且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油气进口(100);
进料端盖(200),与所述油气进口(100)固定连接;
第一法兰(300),与所述进料端盖(200)固定连接;
壳体(10),与所述第一法兰(300)固定连接;
第二法兰(301),与所述壳体(10)固定连接;
出料端盖(201),与所述第二法兰(301)固定连接;
油气出口(101),与所述出料端盖(201)固定连接;
冷却水进口(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顶侧,且设置在沿着所述壳体(10)轴向1/3-2/3位置;
第一纵向挡板(30),固设在所述冷却水进口(20)底侧,且与所述冷却水进口(20)直径重合;
若干第二纵向挡板(31),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纵向挡板(30)两侧,将所述壳体(10)分隔成对称设置S型油气通道;
列管(40),平行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部;
冷却水出口(21),设置在所述壳体(10)底侧,且设置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宇栋史科科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鹏泽海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