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挖掘机用副水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9158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挖掘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挖掘机用副水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副水箱进水口及副水箱出水口,所述副水箱进水口与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副水箱出水口与第三腔体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通过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之间通过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螺旋导流管,所述螺旋导流管的上端与副水箱进水口连通,所述螺旋导流管的下端位于第一腔体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副水箱中的冷却液气液分离效果好,可避免气体回吸到发动机造成气体对发动机的气蚀,同时,副水箱的安装与拆卸方便,便于对副水箱进行清洗和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挖掘机用副水箱
本技术属于挖掘机
,涉及一种副水箱,特别是涉及一种挖掘机用副水箱。
技术介绍
副水箱是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起到一个平衡水箱压力的作用。当冷却液膨胀,为冷却液提供储存空间,当冷却系统缺少冷却液时又将冷却液补充回该冷却系统,同时还能将冷却循环内的空气除去,保证冷却循环内只有冷却液参与,避免了因空气存在造成的局部受热不均或是缸体的气蚀。现有技术中,在发动机运行时,冷却液由水泵驱动进入副水箱后从副水箱回到发动机,完成除气循环。在发动机熄火时,由于机体内压力减小,或是冷却液温度降低,均会造成冷却液回吸。此时,储存在副水箱内的空气会通过发动机或散热器的除气管路回吸到发动机或散热器内,空气的存在会给发动机缸体或散热器管壁造成气蚀。同时,现有的挖掘机内部空间狭小,结构紧凑,散热器副水箱的安装一般是将副水箱焊接在散热器的护板支架上,这样的安装方式可以保证副水箱的稳定性。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副水箱进行清洗和维护吗,当进行维护和清洗副水箱时,却因为副水箱焊接在护板支架上,导致了把副水箱从挖掘机内拆卸下来极其复杂,不便于副水箱的维护和清洗。因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副水箱易给发动机缸体或散热器管壁造成气蚀,和现有技术中副水箱维护和清洗不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挖掘机用副水箱。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挖掘机用副水箱,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副水箱易给发动机缸体或散热器管壁造成气蚀和副水箱维护和清洗不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挖掘机用副水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副水箱进水口及副水箱出水口,所述副水箱进水口与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副水箱出水口与第三腔体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通过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之间通过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螺旋导流管,所述螺旋导流管的上端与副水箱进水口连通,所述螺旋导流管的下端位于第一腔体的底部。优选的,所述螺旋导流管的侧壁顶部沿螺旋导流管的螺旋方向开设有若干个排气孔。优选的,所述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通过第一隔板隔开,所述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之间通过第二隔板隔开,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第一隔板下部,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于第二隔板下部。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上部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隔板上部开设有第四通孔。优选的,所述第二腔体内底部固定有若干块高度不一的第三隔板。优选的,所述箱体顶部设有压力盖。优选的,所述箱体外壁沿箱体圆周方向固定有至少三块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竖直设置,所述连接板上沿连接板的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连接孔。优选的,每块所述连接板外均套设有U型卡块,所述U型卡块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相匹配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挖掘机用副水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螺旋导流管的设置可以使冷却液在螺旋导向力的作用下形成离心力,促进气液分离,使气体无法回吸到发动机中,从而避免了气体对发动机的气蚀。2、本技术中,螺旋导流管的下端位于第一腔体底部可以使螺旋导流管的底部完全浸没在冷却液中,当发动机熄火时,气液分离后的冷却液被回吸,该过程中避免了空气进入发动机,从而防止了对发动机的气蚀。3、本技术中,副水箱固定时将连接板插入U型卡块中,然后通过螺旋将两者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既可以保证副水箱固定的稳定性,又可以便于将副水箱取下进行维护和清洗;整个安装与拆卸过程简单快捷,有效减小了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螺旋导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为螺旋导流管的俯视图。图4显示为U型卡块的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箱体,2-第一腔体,3-第二腔体,4-第三腔体,5-副水箱进水口,6-副水箱出水口,7-第一通孔,8-第二通孔,9-螺旋导流管,10-排气孔,11-第一隔板,12-第二隔板,13-第三通孔,14-第四通孔,15-第三隔板,16-压力盖,17-连接板,18-第一连接孔,19-U型卡块,20-第二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挖掘机用副水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包括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第三腔体4、副水箱进水口5及副水箱出水口6,所述副水箱进水口5与第一腔体2连通,所述副水箱出水口6与第三腔体4连通,所述第一腔体2和第二腔体3之间通过第一通孔7连通,所述第二腔体3和第三腔体4之间通过第二通孔8连通,所述第一腔体2内设有螺旋导流管9,所述螺旋导流管9的上端与副水箱进水口5连通,所述螺旋导流管9的下端位于第一腔体2的底部。所述螺旋导流管9的侧壁顶部沿螺旋导流管9的螺旋方向开设有若干个排气孔10。本实施例使用时,在挖掘机工作过程中发动机运行时,冷却液由水泵驱动通过副水箱进水口5进入到副水箱,在副水箱中进行气液分离后冷却液再从副水箱出水口6回到发动机内。在发动机熄火时,由于挖掘机机体内压力减小,或是冷却液温度降低,均会造成冷却液回吸。此时,储存在副水箱内的空气会通过发动机或散热器的除气管路回吸到发动机或散热器内,空气的存在会给发动机缸体或散热器管壁造成气蚀。因此,为了有效防止给发动机缸体或散热器壁造成气蚀,我们需要防止气体进入到出气管路中。本实施例中,通过螺旋导流管9直接将冷却液从副水箱进水口5引入第一腔体2底部,且螺旋导流管9的下端位于第一腔体2的底部。当冷却液汇聚到第一腔体2底部时,冷却液中的气体在冷却液中上升至从冷却液中分离出来。当发动机熄火时,螺旋导流管9的下端位于冷却液的液面以下,可有效避免空气从螺旋导流管9进入到发动机或散热器内部造成气蚀。通过气体自身从冷却液中上升至从冷却液中分离出来的气液分离方式中的气液分离效率低,效果差,从而导致发动机熄火时进入到发动机和散热器内部的冷却液中仍含有部分气体,仍会对发动机或散热器内部造成气蚀。因此,为了提高冷却液中气液分离效率,提高气液分离效果,本实施例中设置了螺旋导流管9。冷却液通过副水箱进水口5进入螺旋导流管9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挖掘机用副水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包括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第三腔体(4)、副水箱进水口(5)及副水箱出水口(6),所述副水箱进水口(5)与第一腔体(2)连通,所述副水箱出水口(6)与第三腔体(4)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2)和第二腔体(3)之间通过第一通孔(7)连通,所述第二腔体(3)和第三腔体(4)之间通过第二通孔(8)连通,所述第一腔体(2)内设有螺旋导流管(9),所述螺旋导流管(9)的上端与副水箱进水口(5)连通,所述螺旋导流管(9)的下端位于第一腔体(2)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挖掘机用副水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包括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第三腔体(4)、副水箱进水口(5)及副水箱出水口(6),所述副水箱进水口(5)与第一腔体(2)连通,所述副水箱出水口(6)与第三腔体(4)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2)和第二腔体(3)之间通过第一通孔(7)连通,所述第二腔体(3)和第三腔体(4)之间通过第二通孔(8)连通,所述第一腔体(2)内设有螺旋导流管(9),所述螺旋导流管(9)的上端与副水箱进水口(5)连通,所述螺旋导流管(9)的下端位于第一腔体(2)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挖掘机用副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导流管(9)的侧壁顶部沿螺旋导流管(9)的螺旋方向开设有若干个排气孔(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挖掘机用副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2)与第二腔体(3)之间通过第一隔板(11)隔开,所述第二腔体(3)和第三腔体(4)之间通过第二隔板(12)隔开,所述第一通孔(7)设置于第一隔板(11)下部,所述第二通孔(8)设置于第二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亚涛牟永红张亚婷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科帕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