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5532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52
副罐(2)包括容纳部(21)、第1流入部(22)、第1流出部(23)、以及第2流出部(25),该容纳部(21)容纳热输送介质,该热输送介质包含对车辆的单元中的至少1个进行冷却的液体,该第1流入部(22)使从单元中的至少1个流出的热输送介质流入到所述容纳部(21)中,该第1流出部(23)使从第1流入部(22)流入到容纳部(21)的热输送介质从容纳部(21)流出,该第2流出部(25)与第1流入部(22)相比,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被设置于上方,且使热输送介质所包含的气体从容纳部(21)流出;容纳部(21)具有第1容纳部(212)、以及第2容纳部(213),该第1容纳部(212)具有第1流入部(22)和第1流出部(23),该第2容纳部(213)在副罐(2)被安装于车辆的状态下,位于比第1容纳部(212)靠上方处,且具有比水平方向的第1容纳部(212)的截面积更小的截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副罐
本公开涉及容纳在车辆中使用的热输送介质的副罐。
技术介绍
以往,在车辆中,设置有容纳冷却水的副罐,该冷却水用于对水冷中冷器进行冷却。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被连接于散热器罐的副罐。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4-6984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副罐例如为长方体形状的情况下,产生了难以将设备(例如,软管或布线等)配置于副罐附近这样的问题。此外,例如,在使副罐变小的情况下,产生了难以确保冷却水的容量这样的问题。因此,本公开鉴于这些点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确保冷却水的容量,又会提高布局的自由度的副罐。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在本公开的第1方案中,提供一种副罐,该副罐容纳在车辆中使用的热输送介质;该副罐的特征在于,包括容纳部、第1流入部、第1流出部、以及第2流出部,该容纳部容纳热输送介质,该热输送介质包含对车辆的单元中的至少1个进行冷却的液体,该第1流入部使从所述单元中的至少1个流出的所述热输送介质流入到所述容纳部中,该第1流出部使从所述第1流入部流入到所述容纳部的所述热输送介质从所述容纳部流出,该第2流出部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被设置于所述第1流入部的上方,且使所述热输送介质所包含的气体从所述容纳部流出;所述容纳部具有第1容纳部、以及第2容纳部,该第1容纳部具有所述第1流入部和所述第1流出部,该第2容纳部在所述副罐被安装于所述车辆的状态下,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1容纳部的上方,且具有比所述副罐被安装于所述车辆的状态下的水平方向的所述第1容纳部的截面积更小的截面积。此外,也可以是,所述第2流出部被设置于比所述第1流入部及所述第1流出部更高的位置。此外,也可以是,所述车辆的单元为水冷中冷器,从所述水冷中冷器流出的所述热输送介质流入到所述第1流入部中,从所述第1流入部流入的所述热输送介质从所述第1流出部流出。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公开,会起到在副罐中,既确保冷却水的容量,又会提高布局的自由度这样的效果。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副罐被设置于车辆的状态。图2是图1的区域A的放大图。图3是冷却水路径的示意图。图4表示副罐的构成。图5表示从C方向观察在图4中示出的副罐而得到的构成。图6表示从D方向观察在图4中示出的副罐而得到的构成。图7表示从E方向观察在图4中示出的副罐而得到的构成。图8表示以往的副罐的构成。图9表示从F方向观察在图8中示出的副罐而得到的构成。图10表示从G方向观察在图8中示出的副罐而得到的构成。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副罐2被设置于车辆的状态]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副罐2被设置于车辆的状态的图。图2是图1的区域A的放大图。图3是冷却水路径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副罐2的构成的图。另外,图4是表示从B方向观察在图2中示出的副罐2而得到的构成的图。图5是表示从C方向观察在图4中示出的副罐2而得到的构成的图。图6是表示从D方向观察在图4中示出的副罐2而得到的构成的图。图7是表示从E方向观察在图4中示出的副罐2而得到的构成的图。车辆具有水冷中冷器1、副罐2、散热器3、泵4、储存罐5、以及软管6。如图3所示,水冷中冷器1、副罐2、散热器3、泵4、储存罐5、以及软管6构成冷却水路径。水冷中冷器1通过将热输送介质与从涡轮增压器循环过来的空气(以下,称为“燃烧用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对燃烧用空气进行冷却。热输送介质包含对车辆的单元中的至少1个进行冷却的液体。热输送介质例如为冷却水。车辆的单元例如为水冷中冷器1。涡轮增压器具有如下功能:利用从引擎排出的排气气体的流动来使流入到引擎中的燃烧用空气的密度提高。由于会与燃烧用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从燃烧用空气中夺走热量,因而水冷中冷器1的出口处的热输送介质的温度比水冷中冷器1的入口处的热输送介质的温度更高。副罐2是容纳热输送介质的容器。副罐2例如被设置于水冷中冷器1的下游。副罐2的详情会在后面叙述。散热器3通过将由行驶风或风扇送出的空气与从副罐2循环过来的热输送介质进行热交换,从而对热输送介质进行冷却。散热器3例如被设置于副罐2的下游。由于会与由行驶风或风扇送出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被由行驶风或风扇送出的空气夺去热量,因而散热器3的出口处的热输送介质的温度比散热器3的入口处的热输送介质的温度更低。泵4具有压送热输送介质的功能。泵4例如被设置在散热器3的下游,即散热器3与水冷中冷器1之间。热输送介质以水冷中冷器1、副罐2、散热器3、以及泵4的顺序循环流动。热输送介质因从水冷中冷器1通过而温度上升,因从散热器3通过而温度降低。储存罐5为容纳在未图示的引擎与散热器之间进行循环的热输送介质的容器。如后所述,副罐2介由第5软管65而与储存罐5连接。软管6为在车辆内的多个设备之间使热输送介质流动的介质输送部件。作为软管6,具有第1软管61、第2软管62、第3软管63、第4软管64、第5软管65、以及第6软管66。第1软管61使热输送介质从水冷中冷器1流向副罐2。第2软管62使热输送介质从副罐2流向散热器3。第3软管63使热输送介质从散热器3流向泵4。第4软管64使热输送介质从泵4流向水冷中冷器1。第5软管65例如使热输送介质从副罐2流向储存罐5。第6软管66例如使热输送介质从副罐2流向散热器3。[副罐2的详细构成]副罐2具有容纳部21、第1流入部22、第1流出部23、第2流入部24、第2流出部25、供给部26、以及盖部27。容纳部21容纳热输送介质。容纳部21具有倾斜部211、第1容纳部212、以及第2容纳部213。倾斜部211朝向第2流出部25地向上方倾斜。具体而言,倾斜部211被形成为:随着靠近第2流出部25,在容纳部21被安装于车辆的状态下,距离通过第1流入部22的水平面的长度会逐渐变大。倾斜部211例如像在图4~图7中示出的虚线的箭头那样,被形成为:容纳部21的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上表面的内侧面朝向第2流出部25地与和车辆的高度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具有预定角度的坡度。预定的角度例如为4°,但也可以为其它任意角度。倾斜部211也可以为平面,或者,也可以为曲面。倾斜部211例如以如下方式具有曲率连续变化的曲面:随着朝向第2流出部25,与和车辆的高度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形成的预定角度逐渐变大。由于容纳部21像这样地具有倾斜部211,因而容纳部21的内侧的热输送介质所包含的气体易于沿倾斜部211的内侧面而流向第2流出部25。第1容纳部212具有第1流入部22和第1流出部23。第2容纳部213在副罐2被安装于车辆的状态下,与第1容纳部212相比,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位于上方,且具有比副罐2被安装于车辆的状态下的水平方向的第1容纳部212的截面积更小的截面积。容纳部21通过像这样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位于第1容纳部212的上方,且具有比副罐2被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副罐,该副罐容纳在车辆中使用的热输送介质;/n该副罐的特征在于,包括:/n容纳部,其容纳热输送介质,该热输送介质包含对车辆的单元中的至少1个进行冷却的液体,/n第1流入部,其使从所述单元中的至少1个流出的所述热输送介质流入到所述容纳部中,/n第1流出部,其使从所述第1流入部流入到所述容纳部的所述热输送介质从所述容纳部流出,以及/n第2流出部,其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被设置于所述第1流入部的上方,且使所述热输送介质所包含的气体从所述容纳部流出;/n所述容纳部具有:/n第1容纳部,其具有所述第1流入部和所述第1流出部,以及/n第2容纳部,其在所述副罐被安装于所述车辆的状态下,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1容纳部的上方,且具有比所述副罐被安装于所述车辆的状态下的水平方向的所述第1容纳部的截面积更小的截面积。/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803 JP 2018-1464741.一种副罐,该副罐容纳在车辆中使用的热输送介质;
该副罐的特征在于,包括:
容纳部,其容纳热输送介质,该热输送介质包含对车辆的单元中的至少1个进行冷却的液体,
第1流入部,其使从所述单元中的至少1个流出的所述热输送介质流入到所述容纳部中,
第1流出部,其使从所述第1流入部流入到所述容纳部的所述热输送介质从所述容纳部流出,以及
第2流出部,其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被设置于所述第1流入部的上方,且使所述热输送介质所包含的气体从所述容纳部流出;
所述容纳部具有:
第1容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井直幸小竹亨
申请(专利权)人: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