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元件目检夹具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7973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元件目检夹具盒,包括上盖、底座和2个以上挡块;所述上盖为透明结构,所述上盖可以与所述底座扣合,以使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内部形成一封闭的、用于放置所述光学元件的容纳腔;2个以上所述挡块间隔安装于所述底座上、且均位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挡块与所述底座可移动地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光学元件目检夹具盒,可将待目检的光学元件/光学镀膜夹具放置于内,隔绝外界污染,同时保护内部光学元件,通过设置可相对底座移动的挡块,可以稳定固定光学元件/光学镀膜夹具,并且使得该光学元件目检夹具盒可配套不同型号的光学元件/光学镀膜夹具目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元件目检夹具盒
本申请属于光学元件目检
,具体涉及一种光学元件目检夹具盒。
技术介绍
在光学元件生产流程中,经光学镀膜步骤镀膜后需要在显微镜下目检。例如激光芯片,目前的目检流程是将芯片固定在光学镀膜夹具中,由人手或者手持镊子直接将夹具放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移动光学镀膜夹具从而对其中的芯片逐片进行目检。激光芯片在目检流程中容易受外界污染,之后可能会影响到芯片的使用性能。并且还存在被外物碰伤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光学元件目检夹具盒,有效保护芯片且不影响芯片的目检。实现本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光学元件目检夹具盒,包括上盖、底座和2个以上挡块;所述上盖为透明结构,所述上盖可以与所述底座扣合,以使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内部形成一封闭的、用于放置所述光学元件的容纳腔;2个以上所述挡块间隔安装于所述底座上、且均位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挡块与所述底座可移动地连接。可选的,所述挡块与所述底座磁吸连接,所述挡块的底面上设置有磁吸材料,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磁线或者所述底座为磁铁。可选的,所述底座为透明结构,所述底座中设置有所述磁线,所述磁线的数量与所述挡块的数量相同,所述磁线自所述挡块的安装位置向所述底座的中心延伸。可选的,所述底座为透明结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滑槽/滑块,所述滑槽/滑块的数量与所述挡块的数量相同,所述滑槽/滑块自所述挡块的安装位置向所述底座的中心延伸;所述挡块的底面上对应设置有滑块/滑槽。可选的,所述底座为阶梯结构,底座本体的边缘设置有一圈厚度低于底座本体的凸边,所述上盖罩扣于所述底座本体与所述凸边所形成的台阶上。可选的,所述底座本体的厚度为3~7mm。可选的,所述上盖为透明玻璃,所述上盖的盖板的厚度为0.5~1.5mm。可选的,所述盖板的上表面上设有一层高透防划膜。可选的,所述挡块的数量为4个,4个所述挡块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的四角。可选的,所述挡块为直角角件。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光学元件目检夹具盒,包括上盖、底座和2个以上挡块,上盖可以与底座扣合,内部形成封闭的容纳腔,上盖为透明结构,不会影响目检。进行目检时光学元件或者光学镀膜夹具封装在容纳腔中,光学元件/光学镀膜夹具与外界环境隔离,光学元件未暴露在空气中,不会引入环境中的污染物,并且上盖和底座可以保护光学元件不被外物划伤。该光学元件目检夹具盒中的挡块用于固定光学元件或者光学镀膜夹具,挡块在底座上间隔安装,挡块之间的间隔便于取放光学元件/光学镀膜夹具。挡块可相对底座移动,可配套不同型号的光学元件/光学镀膜夹具目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光学元件目检夹具盒,可将待目检的光学元件/光学镀膜夹具放置于内,隔绝外界污染,同时保护内部光学元件,通过设置可相对底座移动的挡块,可以稳定固定光学元件/光学镀膜夹具,并且使得该光学元件目检夹具盒可配套不同型号的光学元件/光学镀膜夹具目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光学元件目检夹具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光学元件目检夹具盒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光学元件目检夹具盒的爆炸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盖,11-盖板;2-底座,21-凸边,22-底座本体,23-台阶,24-磁线;3-挡块,31-磁吸材料;4-容纳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所属
中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作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元件目检夹具盒,其结构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上盖1、底座2和2个以上挡块3,上盖1可以与底座2扣合,以使上盖1与底座2内部形成一封闭的、用于放置光学元件的容纳腔4。挡块3安装于底座2上,用于固定待目检的光学元件。下面对该光学元件目检夹具盒的各个组成元件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参见图1和图3,上盖1为透明结构,优选玻璃材质。目检时显微镜的物镜穿过上盖的盖板11,聚焦于待目检的光学元件上,因此要求上盖1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并且能够尽可能防油污、防划伤。本实施例中,上盖1为由透明玻璃整体制成的玻璃罩,上盖1的盖板11的厚度为0.5~1.5mm,优选1mm,不影响显微镜目检。盖板11的上表面上设有一层高透防划膜,高透防划膜可以采用贴膜或者镀膜,提高盖板11的透光性,减少盖板11上可能出现的划痕,避免划痕影响目检。底座2用于承托上盖1、挡块3和待目检的光学元件,并且底座2直接与显微镜载物台接触,因此底座2应该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参见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底座2为阶梯结构,底座本体22的厚度为3~7mm,优选5mm。参见图2,底座本体22的边缘设置有一圈厚度低于底座本体22的凸边21,上盖1罩扣于底座本体22与凸边21所形成的台阶23上,台阶23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使得上盖1稳定罩扣于底座2上,并且移动时二者不会发生晃动。当上盖1罩扣于底座2上后,凸边21仍突出于上盖1外,如图1所示,凸出的凸边21方便打开上盖,且凸边21增加了底座2与显微镜载物台的接触面积。挡块3用于固定光学元件。挡块3设置有多个,具体数量视光学元件或者光学镀膜夹具的尺寸而定。2个以上挡块3间隔安装于底座2上、且均位于容纳腔4中。作为优选,挡块3设置为4个,4个挡块3分别位于底座2的四角或者底座2的四边的中心,本实施例采用四角固定,挡块3为直角角件,整体呈L型,相邻两个挡块3之间的空隙正对光学元件/光学镀膜夹具的侧边,方便取放光学元件/光学镀膜夹具。挡块3与底座2可移动地连接,用以配套用于不同型号光学元件/光学镀膜夹具的目检。挡块3与底座2的连接方式可采用现有任一种可相对移动地连接方式,例如磁吸式、滑槽式、限位块式等,具体连接结构本技术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挡块3与底座2磁吸连接,具体的,参见图2,挡块3的底面上设置有磁吸材料31,底座2中设置有磁线24,磁线24的数量与挡块3的数量相同,磁线24自挡块3的安装位置向底座2的中心延伸,磁线24同样为磁性材料,则挡块3与底座2可以通过磁吸力稳定的吸附在一起,并且可以移动。具体上述时,可在挡块3与底座2之一上设置铁材料,另一个上设置磁铁,或者均设置磁铁。磁线24呈线型,线宽较小,不超过1cm,因此不会影响底座的透光效果。采用磁线结构时,底座可同样采用透明结构,例如采用透明玻璃,在透明玻璃上加工出台阶和凹槽,在凹槽中嵌入磁铁条形成磁线。则既可实现挡块3与底座2可移动地连接,又可提高整个光学元件目检夹具盒的透光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置底座2为磁铁/铁件,挡块3为铁件/磁铁,同样可以实现挡块3与底座2可移动地连接,但是装置整体透光性较差。在又一优选实施例中,挡块3与底座2可通过滑槽结构移动地连接,例如底座2上设置有与挡块3的数量相同的滑槽/滑块,滑槽/滑块自挡块3的安装位置向底座2的中心延伸;挡块3的底面上对应设置有滑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元件目检夹具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底座和2个以上挡块;所述上盖为透明结构,所述上盖可以与所述底座扣合,以使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内部形成一封闭的、用于放置所述光学元件的容纳腔;/n2个以上所述挡块间隔安装于所述底座上、且均位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挡块与所述底座可移动地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元件目检夹具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底座和2个以上挡块;所述上盖为透明结构,所述上盖可以与所述底座扣合,以使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内部形成一封闭的、用于放置所述光学元件的容纳腔;
2个以上所述挡块间隔安装于所述底座上、且均位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挡块与所述底座可移动地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目检夹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与所述底座磁吸连接,所述挡块的底面上设置有磁吸材料,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磁线或者所述底座为磁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目检夹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透明结构,所述底座中设置有所述磁线,所述磁线的数量与所述挡块的数量相同,所述磁线自所述挡块的安装位置向所述底座的中心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目检夹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透明结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滑槽/滑块,所述滑槽/滑块的数量与所述挡块的数量相同,所述滑槽/滑块自所述挡块的安装位置向所述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洋舒威肖成聂铭思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锐晶激光芯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