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包电芯对置固定块、电池模组、电池包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7521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包电芯对置固定块、电池模组、电池包及汽车,软包电芯对置固定块整体为对称结构,具体包括一基体,基体的两个相对侧面上均设置有2条以上相互平行的极耳穿过孔以及与极耳穿过孔数量相同的极耳导向面,极耳导向面的位置与极耳穿过孔的位置一一对应;在同一侧面中,至少1个极耳导向面包括导向斜面,且导向斜面向基体内部的同一个设计位置倾斜,以在基体的内部构成突出部;两个突出部的尖端相对、且间隔一定距离;基体的内部设置有焊接通道,尖端位于焊接通道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综合实现软包电芯以设计姿态对置布局并建立电连接与电气隔离,在模组内部实现软包电芯长度方向上的内串,利于软包电芯成组时的大型化,提升成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包电芯对置固定块、电池模组、电池包及汽车
本申请属于新能源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软包电芯对置固定块、电池模组、电池包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普及,新能源汽车中动力电池的使用要求变得越来越高。新能源汽车的高续航能力是消费者的基本需求,提高动力电池比能量是提升整车续航的关键。常见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无论在长度还是宽度方向,都超过1m;而目前市面上,电池模块的长度一般在0.3m~0.6m左右,所以在动力电池包中,需要设置多个电池模组。动力电池软包电芯在成组为模组时,往往通过汇流排将软包电芯极耳焊接在一起,实现软包电芯在模组内部的串并。这种结构突出特点如下:1、为保证极耳与汇流排焊接时的作业空间,软包电芯需布置在汇流排的同一侧,方便极耳从同侧搭接到汇流排上;2、极耳和汇流排焊接后,汇流排表面一侧集中布置软包电芯,汇流排另外一侧则无法再布置软包电芯,大大限制了软包电芯集成到模组时的布局灵活性,制约模组集成的大型化;3、极耳焊接时需要对一组软包电芯组立的极耳进行多次、多处焊接,从而将每个软包电芯的极耳都焊接到汇流排上,焊接时间长且操作繁琐,因而降低了动力电池的生产效率。综上所述,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组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软包电芯对置固定块、电池模组、电池包及汽车,将一组软包电芯组立的各个极耳以设计姿态集中并联到一起,方便后续集中一次完成焊接,并且便于实现模组大型化。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软包电芯对置固定块,所述软包电芯对置固定块整体为对称结构,所述软包电芯对置固定块包括一基体,所述基体的两个相对侧面上均设置有2条以上相互平行的极耳穿过孔以及与所述极耳穿过孔数量相同的极耳导向面,所述极耳导向面的位置与所述极耳穿过孔的位置一一对应;在同一侧面中,至少1个所述极耳导向面包括导向斜面,且所述导向斜面向所述基体内部的同一个设计位置倾斜,以在所述基体的内部构成突出部;两个所述突出部的尖端相对、且间隔一定距离;所述基体的内部设置有焊接通道,所述尖端位于所述焊接通道中。可选的,所述极耳穿过孔和所述极耳导向面的均沿所述基体的中心轴对称分布;所述设计位置位于所述基体的中心对称面上。可选的,当所述极耳穿过孔和所述极耳导向面的数量均为2个时,所述极耳导向面包括导向立面和所述导向斜面,所述导向立面位于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基体之间,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中心对称面之间的夹角为45°~85°;当所述极耳穿过孔和所述极耳导向面的数量均为3个时,位于中间的所述极耳导向面与所述中心对称面之间的夹角不大于7°;位于外侧的两个所述极耳导向面均包括导向立面和所述导向斜面,所述导向立面位于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基体之间;位于外侧的两个所述极耳导向面中,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中心对称面之间的夹角为45°~85°;当所述极耳穿过孔和所述极耳导向面的数量均为4个时,所述极耳导向面包括导向立面和所述导向斜面,所述导向立面位于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基体之间;位于中间的两个所述极耳导向面中,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中心对称面之间的夹角为30°~60°;位于外侧的两个所述极耳导向面中,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中心对称面之间的夹角为60°~80°。可选的,所述基体的所述两个相对侧面上均设置有极耳隔离空腔,所述基体通过所述极耳隔离空腔套装于软包电芯组立的端部;所述极耳隔离空腔内部设置有端部限位面,所述端部限位面的形状与软包电芯端面相匹配。可选的,所述突出部的尖端的顶部和/或底部设置有引导板,并且两个所述突出部的引导板相对,以在两个所述突出部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极耳端部的极耳接触槽。基于同样的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1组以上扁长电芯模组、线束隔离板及汇流排组件和模组外壳,所述线束隔离板及汇流排组件安装于所述扁长电芯模组的两端,所述线束隔离板及汇流排组件以及所述1组以上扁长电芯模组均包覆于所述模组外壳内,所述模组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扁长电芯模组电性连接的输出极;所述扁长电芯模组包括上述的软包电芯对置固定块和1个以上软包电芯组立;当所述软包电芯组立的数量在2个以上时,2个以上所述软包电芯组立沿软包电芯的长度方向串联成组,并且相邻两个所述软包电芯组立通过所述软包电芯对置固定块串联固定;所述软包电芯组立包括2个以上沿厚度方向堆叠的软包电芯;所述软包电芯组立的各个极耳分别穿过所述软包电芯对置固定块的极耳穿过孔、并沿所述极耳导向面弯折,以使一组所述软包电芯组立的各个极耳以设计姿态集中并联到一起,构成极耳排;相邻2个所述软包电芯组立的所述极耳排固定连接。可选的,所述软包电芯呈扁长状,所述软包电芯的高度为90mm~120mm、厚度为8mm~15mm、长度为280mm~500mm。可选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2个以上所述扁长电芯模组,2个以上所述扁长电芯模组沿软包电芯的厚度方向堆叠,构成电芯堆栈;所述扁长电芯模组包括所述极耳限位板和2个以上沿软包电芯的长度方向串联的所述软包电芯组立。基于同样的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2个以上上述的电池模组,2个以上所述电池模组之间通过外接的高压线束串联连接。基于同样的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电池包。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池模组的软包电芯对置固定块,该软包电芯对置固定块整体为对称结构,主体为一基体,基体用于与软包电芯直接连接,基体的两个相对侧面上均设置有2条以上相互平行的极耳穿过孔以及与极耳穿过孔数量相同的极耳导向面,极耳穿过孔用于供一组软包电芯组立的各个极耳穿过,极耳导向面的位置与极耳穿过孔的位置一一对应,用于对各个极耳进行弯折导向;在同一侧面中,至少1个极耳导向面包括导向斜面,且导向斜面向基体内部的同一个设计位置倾斜,以在基体的内部构成突出部,通过将导向斜面的外端汇集,当一组软包电芯组立的各个极耳沿极耳导向面弯折后,可确保极耳能够以设计姿态集中于基体内部的设计位置,各个极耳集中并联为极耳排;两个突出部的尖端相对、且间隔一定距离,使得待连接的两组软包电芯组立的极耳排在尖端的间距中重叠。基体的内部设置有焊接通道,尖端位于焊接通道中,以使相邻两个软包电芯组立的相对的两个极耳排穿过极耳隔离空腔、共同伸入焊接通道内部且相互贴合,便于进行焊接固定。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模组,由多个软包电芯组立集成,相邻两个软包电芯组立通过软包电芯对置固定块串联固定,软包电芯组立包括多个沿厚度方向堆叠的软包电芯,通过软包电芯对置固定块包覆软包电芯端部,对沿厚度方向堆叠的软包电芯组立进行限位,软包电芯组立的各个极耳分别穿过软包电芯对置固定块的极耳穿过孔、并沿极耳导向面弯折,以使一组软包电芯组立的各个极耳以设计姿态集中并联到一起,形成极耳排。在进行软包电芯组立的连接时,可对相邻两个软包电芯组立的极耳排集中一次完成焊接,无需对相邻的两个软包电芯极耳分别焊接,因此,焊接时间缩短且焊接过程简单,提高了动力电池的生产效率。并且由于软包电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包电芯对置固定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包电芯对置固定块整体为对称结构,所述软包电芯对置固定块包括一基体,所述基体的两个相对侧面上均设置有2条以上相互平行的极耳穿过孔以及与所述极耳穿过孔数量相同的极耳导向面,所述极耳导向面的位置与所述极耳穿过孔的位置一一对应;/n在同一侧面中,至少1个所述极耳导向面包括导向斜面,且所述导向斜面向所述基体内部的同一个设计位置倾斜,以在所述基体的内部构成突出部;两个所述突出部的尖端相对、且间隔一定距离;所述基体的内部设置有焊接通道,所述尖端位于所述焊接通道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包电芯对置固定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包电芯对置固定块整体为对称结构,所述软包电芯对置固定块包括一基体,所述基体的两个相对侧面上均设置有2条以上相互平行的极耳穿过孔以及与所述极耳穿过孔数量相同的极耳导向面,所述极耳导向面的位置与所述极耳穿过孔的位置一一对应;
在同一侧面中,至少1个所述极耳导向面包括导向斜面,且所述导向斜面向所述基体内部的同一个设计位置倾斜,以在所述基体的内部构成突出部;两个所述突出部的尖端相对、且间隔一定距离;所述基体的内部设置有焊接通道,所述尖端位于所述焊接通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芯对置固定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穿过孔和所述极耳导向面的均沿所述基体的中心轴对称分布;所述设计位置位于所述基体的中心对称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包电芯对置固定块,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极耳穿过孔和所述极耳导向面的数量均为2个时,所述极耳导向面包括导向立面和所述导向斜面,所述导向立面位于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基体之间,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中心对称面之间的夹角为45°~85°;
当所述极耳穿过孔和所述极耳导向面的数量均为3个时,位于中间的所述极耳导向面与所述中心对称面之间的夹角不大于7°;位于外侧的两个所述极耳导向面均包括导向立面和所述导向斜面,所述导向立面位于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基体之间;位于外侧的两个所述极耳导向面中,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中心对称面之间的夹角为45°~85°;
当所述极耳穿过孔和所述极耳导向面的数量均为4个时,所述极耳导向面包括导向立面和所述导向斜面,所述导向立面位于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基体之间;位于中间的两个所述极耳导向面中,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中心对称面之间的夹角为30°~60°;位于外侧的两个所述极耳导向面中,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中心对称面之间的夹角为60°~8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芯对置固定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的所述两个相对侧面上均设置有极耳隔离空腔,所述基体通过所述极耳隔离空腔套装于软包电芯组立的端部;所述极耳隔离空腔内部设置有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元璞史建鹏刘敏胡远森龚钰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