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创口愈合的复合细胞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6235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创口愈合的细胞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丙烯酰胺10~50份、化壳聚糖季铵盐2~25份、槲皮素1~25份、富含血小板血浆1~2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创口愈合的细胞制剂,含有脐带血来源的富含血小板血浆,具有丰富的纤维蛋白,比成人外周血更有效支持伤口愈合。通过富含血小板血浆与槲皮素的协同增效,加快伤口愈合,提高创面修复率,缩短创面修复时间,在涂抹本发明专利技术细胞制剂的第8天,创面修复率能打到60%以上,最快12天能完全愈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创口愈合的复合细胞制剂
本专利技术属于细胞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创口愈合的复合细胞制剂。
技术介绍
多年来,临床上最常用的伤口缝合方法是采用缝合线、铆钉等材料或器械缝合,这种方法保证了拉伸强度,但是会增加病人痛苦、创面愈合后留有疤痕而且操作麻烦。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临床上对伤口粘合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伤痛,缩短愈合时间,而且要求在恢复功能的同时,外观也能完美地恢复。对于创伤性伤口,常用的方法是贴创可贴或者涂药水,如果伤口比较深或者长,则需要缝针,主要依靠皮肤的再生而愈合伤口。所有这些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身处的环境,无可避免地存在伤口化脓或者进一步感染的风险。因此,加速伤口愈合,表皮生长,是有效降低伤口进一步感染的有效方式。因此,寻求一种有效降低伤口进一步感染的有效方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创口愈合的细胞制剂,通过细胞制剂中的组分产生的协同效应加快伤口愈合,提高创面修复率。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创口愈合的细胞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丙烯酰胺10~50份、化壳聚糖季铵盐2~25份、槲皮素1~25份、富含血小板血浆1~20份。本专利技术用于创口愈合的细胞制剂通过聚丙烯酰胺、化壳聚糖季铵盐、槲皮素富含血小板血浆的复配,使得槲皮素与富含血小板血浆产生了协同效应,能加快伤口愈合,提高创面修复率。优选地,所述用于创口愈合的细胞制剂,槲皮素与富含血小板血浆的体积比为1~9:1~9。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试验发现在二者在该比例范围内有较好伤口修复效果。优选地,所述用于创口愈合的细胞制剂,槲皮素与富含血小板血浆的体积比为1:1。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试验发现在二者为该比例时,12天就能使得伤口完全愈合,加速创面修复,缩短创面修复时间。优选地,所述用于创口愈合的细胞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丙烯酰胺20~40份、化壳聚糖季铵盐10~20份、槲皮素5~10份、富含血小板血浆10~15份。优选地,所述用于创口愈合的细胞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丙烯酰胺30份、化壳聚糖季铵盐15份、槲皮素10份、富含血小板血浆10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创口愈合的细胞制剂,含有脐带血来源的富含血小板血浆,具有丰富的纤维蛋白,比成人外周血更有效支持伤口愈合。通过富含血小板血浆与槲皮素的协同增效,加快伤口愈合,提高创面修复率,缩短创面修复时间,在涂抹本专利技术细胞制剂的第8天,创面修复率能打到60%以上,最快12天能完全愈合。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加简洁明了的展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目的和优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本实施复合细胞制剂的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丙烯酰胺10份、碘化壳聚糖季铵盐2份、槲皮素1份、富含血小板血浆1份。实施例2本实施复合细胞制剂的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丙烯酰胺20份、碘化壳聚糖季铵盐10份、槲皮素15份、富含血小板血浆2份。实施例3本实施复合细胞制剂的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丙烯酰胺30份、碘化壳聚糖季铵盐15份、槲皮素10份、富含血小板血浆10份。实施例4本实施复合细胞制剂的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丙烯酰胺40份、碘化壳聚糖季铵盐20份、槲皮素5份、富含血小板血浆15份。实施例5本实施复合细胞制剂的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丙烯酰胺50份、碘化壳聚糖季铵盐25份、槲皮素25份、富含血小板血浆20份。对比例1本实施复合细胞制剂的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丙烯酰胺30份、碘化壳聚糖季铵盐15份、富含血小板血浆20份。对比例2本实施复合细胞制剂的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丙烯酰胺30份、碘化壳聚糖季铵盐15份、槲皮素20份。试验例1将上述实施例1~5和对比例1、2制备的复合细胞制剂进行动物实验检测其治疗伤口愈合的效果。动物实验具体如下:将碘化壳聚糖季铵盐溶于水使其最终工作浓度为1mg/ml;将槲皮素溶于乙醇溶液使其最终工作浓度为1μmol/ml;动物模型实验I:分组:C57BL/6雄性小鼠24只,重量25±2g,实验室温度23±1℃,湿度60±5%,自然照明,自由进食。24只小鼠分成四组,分别为①对照组(TMCI水溶液),②PRP组(对比例1),③槲皮素组(对比例2),④PRP-槲皮素组(实施例1~5),每组均加入浓度为1mg/ml的TMCI。建模:在小鼠背部制作局部皮肤全层切除伤口模型,在手术区建立全层皮肤切除窗口,深至皮下,自然止血,不包扎,保持伤口干燥。Control组涂抹TMCI水溶液,其他组分别涂相对应的细胞制剂。分别在第2,第4,第6,第8进行创面面积测量,创面修复率=(原始创面面积-测量面积)/原始创面面积×100%。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1:实施例1~5和对比例1、2的细胞制剂修复伤口的结果组别2d(%)4d(%)6d(%)8d(%)10d(%)12d(%)对照组5.97.310.915.423.735.8对比例112.123.435.545.653.262.2对比例213.821.132.241.160.568.8实施例121.332.245.462.378.182.2实施例223.136.448.569.680.290.1实施例322.359.268.485.392.5100实施例420.838.556.862.878.896.2实施例525.342.262.476.385.296.4由表1可知,实施例1~5的细胞制剂的创面修复率明显高于对比例1、2,这是因为对比例中缺少槲皮素溶和富含血小板血浆中的其中一种,可见,在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细胞制剂中由于槲皮素溶和富含血小板血浆的复配产生了协同增效效应,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细胞制剂能够显著的提高创面修复率。因此,实施例1~5显示出了小鼠伤口在从8天开始创面修复率达到60%以上,而对比例仅为40%,可见,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细胞制剂能提前修复创口,加速创面的愈合。同时,由实施例1~5可以看出,实施例3在第10天时的修复率要高于其他实施例,这说明实施例3可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创口愈合的细胞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丙烯酰胺10~50份、化壳聚糖季铵盐2~25份、槲皮素1~25份、富含血小板血浆1~2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创口愈合的细胞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丙烯酰胺10~50份、化壳聚糖季铵盐2~25份、槲皮素1~25份、富含血小板血浆1~2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创口愈合的细胞制剂,其特征在于,槲皮素与富含血小板血浆的体积比为1~9:1~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创口愈合的细胞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创口愈合的细胞制剂,槲皮素与富含血小板血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伟嵐山芮袁嘉恩许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瑞铂茵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