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通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自助式可逆床-椅变姿移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6218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助式可逆床‑椅变姿移位装置,包括床体和轮椅两部分;所述床体包括床体框架、床垫体系、床板机构及推杆装置;床体框架包括设置各顶角位置的脚架、连接同侧两脚架的两侧横杆、连接在尾部两脚架上的下后横杆;床板机构设置在床体框架的上方,床板机构包括后横板、床后倚板、两侧板、前横挡板;床垫体系设置在床板机构的上方,床垫体系包括后枕垫、床后倚板垫、两侧垫及前挡板垫;床垫体系与床板机构相联结,所述轮椅包括轮椅框架、椅垫体系及连杆机构;轮椅框架包括底座框架、背部框架、臀部框架和腿部框架,椅垫体系分为背垫、坐垫、腿垫三个部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极大地提高了老人的自助能力,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助式可逆床-椅变姿移位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护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助式可逆床-椅变姿移位装置。
技术介绍
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俨然成为社会重大问题。老人的行动力减缓,自我料理能力下降,生活起居诸多不便,所以老年人日常起居生活的自助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对于特殊群体,比如腰、腿无力的老年人群体。目前,市面上的护理床大多只能通过改变床板的角度使病人躺下或坐起,但若需要从床去往轮椅或者从轮椅回到床上,对于他们自己来说非常困难甚至难以实现,需要家人或护理人员的帮忙,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助式可逆床-椅变姿移位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缺陷或问题。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助式可逆床-椅变姿移位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床体和轮椅两部分;所述床体包括床体框架、床垫体系、床板机构及推杆装置;所述床体框架包括设置各顶角位置的脚架、连接同侧两脚架的两侧横杆、连接在尾部两脚架上的下后横杆;所述床板机构设置在床体框架的上方,所述床板机构包括后横板、床后倚板、两侧板、前横挡板;其中,所述后横板、两侧板、前横挡板均设置为目字形镂空板;所述床垫体系设置在床板机构的上方,所述床垫体系包括后枕垫、床后倚板垫、两侧垫及前挡板垫;所述床垫体系与床板机构相联结,所述床垫体系的后枕垫、床后倚板垫、两侧垫及前挡板垫分别设置在床板机构的后横板、床后倚板、两侧板、前横挡板上;所述轮椅包括轮椅框架、椅垫体系及连杆机构;<br>所述轮椅框架包括底座框架、背部框架、臀部框架和腿部框架,所述臀部框架的下端与底座框架相连,所述底座框架的前端两侧设置有两万向轮,所述底座框架的后端两侧设置有两后轮;所述底座框架的前端还设置有脚架,所述脚架的底端设置有踏板;所述椅垫体系分为背垫、坐垫、腿垫三个部分且依次固定在背部框架、臀部框架和腿部框架上;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设置在背部框架和腿部框架之间的第一连杆机构、背部框架与扶手之间的第二连杆机构;所述背部框架在靠近两端设置有两第一短杆,所述背部框架在两顶端位置处设置有两第二短杆,两所述第二短杆设置有两第一短杆的外侧;所述腿部框架在靠近两端位置处分别焊接有两第三短杆;两所述第一短杆和两第三短杆之间分别通过两第一连杆形成第一连杆机构;所述背部框架所连接的两第二短杆与两第二连杆、两V形杆、两第三连杆以及扶手组成第二连杆机构;两所述V形杆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二连杆及两第三连杆相连,两所述V形杆的顶端则与底座框架上的连接横杆相接形成转动副;两所述侧板内侧有滑行轨道,所述前横挡板的两侧设置有与滑行轨道相适配的滑块,所述前横挡板通过滑块在滑行轨道滑动来进行自由装卸;所述床后倚板上焊接有用于支撑轮椅背垫的上横杆,所述上横杆两端与推杆本体相接形成转动副,所述推杆本体的另一端连接推杆底座,所述推杆底座安装在下后横两端形成转动副。进一步的,所述推杆装置采用电动推杆。进一步的,所述后横板的尺寸大于后枕垫的尺寸,所述后横板的裸露部分可支撑床后倚板的上边缘。进一步的,两所述两上横杆的中间设置有用于卡住轮椅以及定位的定位横杆。进一步的,所述椅垫体系和床垫体系均采用子母垫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扶手采用T字形扶手,所述扶手的前端设置有一圆杆,所述圆杆接入底座框架的前端管柱中。进一步的,所述脚架设置为阶梯状,所述脚架包括第一横面、倾斜面及第二横面,所述倾斜面与竖直方向呈7°角,所述第二横面与踏板相连。优选的,两所述第一短杆和两所述第二短杆与背部框架平面呈135°夹角,两所述第三短杆与腿部框架平面呈45°夹角。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中电动推杆作用于床板结构,床板结构带动椅背体系的背垫完成轮椅的整体变形,使老人轻松调整身体姿态,实现坐起或平躺。扶手伴随背垫的变形而运作,平躺时则降,有效增加床体的宽度,坐起则升,切实保护患者的安全。床椅间的变化可逆且床椅可进行分离,电机带动后轮转动使轮椅脱离床体,方便老人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移动。前横挡板两侧的滑块与滑行轨道构成导轨装置,配合定位横杆,使得分离后的轮椅又能准确的与床体拼合。此装置极大地提高了老人的自助能力,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助式可逆床-椅变姿移位装置平展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助式可逆床-椅变姿移位装置变形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助式可逆床-椅变姿移位装置的护理床床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助式可逆床-椅变姿移位装置的后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助式可逆床-椅变姿移位装置的轮椅平展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助式可逆床-椅变姿移位装置的轮椅翻折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助式可逆床-椅变姿移位装置中轮椅的第一连杆机构。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助式可逆床-椅变姿移位装置中轮椅的第二连杆机构。附图标记说明:1、床体框架;101、上横杆;102、下后横杆;103、脚架;104、定位横杆;2、床垫体系;201、后枕垫;202、床后椅板垫;203、侧垫;204、前挡板垫;3、床板机构;301、后横板;302、床后椅板;303、侧板;304、前横挡板;4、推杆装置;401、推杆本体;402、推杆底座;5、轮椅框架;501、背部框架;502、臀部框架;503、腿部框架;504、底座框架;505、脚架;506、连接横杆;6、椅垫体系;601、背垫;602、坐垫;603、腿垫;7、连杆机构;701、第一短杆;702、第二短杆;703、第三短杆;704、第一连杆;705、第二连杆;706、V形杆;707、第三连杆;708、扶手;709、圆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为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如图1和图2,自助式可逆床-椅变姿移位装置由床体和轮椅两部分构成;床体(图3)包含了床体框架1、床垫体系2、床板机构3、推杆装置4;轮椅(图6)包含了轮椅框架5、椅垫体系6、连杆机构7等。...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助式可逆床-椅变姿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和轮椅两部分;/n所述床体包括床体框架、床垫体系、床板机构及推杆装置;/n所述床体框架包括设置各顶角位置的脚架、连接同侧两脚架的两侧横杆、连接在尾部两脚架上的下后横杆;/n所述床板机构设置在床体框架的上方,所述床板机构包括后横板、床后倚板、两侧板、前横挡板;其中,所述后横板、两侧板、前横挡板均设置为目字形镂空板;/n所述床垫体系设置在床板机构的上方,所述床垫体系包括后枕垫、床后倚板垫、两侧垫及前挡板垫;所述床垫体系与床板机构相联结,所述床垫体系的后枕垫、床后倚板垫、两侧垫及前挡板垫分别设置在床板机构的后横板、床后倚板、两侧板、前横挡板上;/n所述轮椅包括轮椅框架、椅垫体系及连杆机构;/n所述轮椅框架包括底座框架、背部框架、臀部框架和腿部框架,所述臀部框架的下端与底座框架相连,所述底座框架的前端两侧设置有两万向轮,所述底座框架的后端两侧设置有两后轮;所述底座框架的前端还设置有脚架,所述脚架的底端设置有踏板;/n所述椅垫体系分为背垫、坐垫、腿垫三个部分且依次固定在背部框架、臀部框架和腿部框架上;/n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设置在背部框架和腿部框架之间的第一连杆机构、背部框架与扶手之间的第二连杆机构;所述背部框架在靠近两端设置有两第一短杆,所述背部框架在两顶端位置处设置有两第二短杆,两所述第二短杆设置有两第一短杆的外侧;所述腿部框架在靠近两端位置处分别焊接有两第三短杆;两所述第一短杆和两第三短杆之间分别通过两第一连杆形成第一连杆机构;所述背部框架所连接的两第二短杆与两第二连杆、两V形杆、两第三连杆以及扶手组成第二连杆机构;两所述V形杆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二连杆及两第三连杆相连,两所述V形杆的顶端则与底座框架上的连接横杆相接形成转动副;/n两所述侧板内侧有滑行轨道,所述前横挡板的两侧设置有与滑行轨道相适配的滑块,所述前横挡板通过滑块在滑行轨道滑动来进行自由装卸;所述床后倚板上焊接有用于支撑轮椅背垫的上横杆,所述上横杆两端与推杆本体相接形成转动副,所述推杆本体的另一端连接推杆底座,所述推杆底座安装在下后横两端形成转动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助式可逆床-椅变姿移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和轮椅两部分;
所述床体包括床体框架、床垫体系、床板机构及推杆装置;
所述床体框架包括设置各顶角位置的脚架、连接同侧两脚架的两侧横杆、连接在尾部两脚架上的下后横杆;
所述床板机构设置在床体框架的上方,所述床板机构包括后横板、床后倚板、两侧板、前横挡板;其中,所述后横板、两侧板、前横挡板均设置为目字形镂空板;
所述床垫体系设置在床板机构的上方,所述床垫体系包括后枕垫、床后倚板垫、两侧垫及前挡板垫;所述床垫体系与床板机构相联结,所述床垫体系的后枕垫、床后倚板垫、两侧垫及前挡板垫分别设置在床板机构的后横板、床后倚板、两侧板、前横挡板上;
所述轮椅包括轮椅框架、椅垫体系及连杆机构;
所述轮椅框架包括底座框架、背部框架、臀部框架和腿部框架,所述臀部框架的下端与底座框架相连,所述底座框架的前端两侧设置有两万向轮,所述底座框架的后端两侧设置有两后轮;所述底座框架的前端还设置有脚架,所述脚架的底端设置有踏板;
所述椅垫体系分为背垫、坐垫、腿垫三个部分且依次固定在背部框架、臀部框架和腿部框架上;
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设置在背部框架和腿部框架之间的第一连杆机构、背部框架与扶手之间的第二连杆机构;所述背部框架在靠近两端设置有两第一短杆,所述背部框架在两顶端位置处设置有两第二短杆,两所述第二短杆设置有两第一短杆的外侧;所述腿部框架在靠近两端位置处分别焊接有两第三短杆;两所述第一短杆和两第三短杆之间分别通过两第一连杆形成第一连杆机构;所述背部框架所连接的两第二短杆与两第二连杆、两V形杆、两第三连杆以及扶手组成第二连杆机构;两所述V形杆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二连杆及两第三连杆相连,两所述V形杆的顶端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琦姜航宇顾慧研陈帅台环宇陆春宇钱永明赵南生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