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热磁效应的电池安全管理系统
本申请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热磁效应的电池安全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动力性、耐久性和环境友好性,成为了一种新兴的、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来源,现阶段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态势。而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频发,锂离子电池安全性,通常以热失控为基本特征,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当受到外界冲击(如碰撞、挤压、加热、过充等)、或某些电池单体出现内部缺陷(析锂等),电池就有发生热失控的风险。锂离子电池在热失控演进过程中通常伴随着一系列产气、放热的副反应。在电池内部的密闭环境中达到一定压力后会向外界释放高温可燃物(如氢气、一氧化碳、可燃有机电解液等),这也是新能源着火事故的根源。然而,传统的电池安全管理系统无法对热失控单体及相邻单体进行及时、有效的危害抑制。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热磁效应的电池安全管理系统。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热磁效应的电池安全管理系统。所述基于热磁效应的电池安全管理系统包括冷却装置与多个泄流装置。所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热磁效应的电池安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热磁效应的电池安全管理系统包括:/n冷却装置,用于设置于多个间隔设置的电池单体的顶端,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之间形成电池间隙;/n多个泄流装置,设置于所述冷却装置靠近所述电池单体的表面,并与所述电池间隙一一对应设置,用于将所述冷却装置中的液流介质向所述电池间隙释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热磁效应的电池安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热磁效应的电池安全管理系统包括:
冷却装置,用于设置于多个间隔设置的电池单体的顶端,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之间形成电池间隙;
多个泄流装置,设置于所述冷却装置靠近所述电池单体的表面,并与所述电池间隙一一对应设置,用于将所述冷却装置中的液流介质向所述电池间隙释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磁效应的电池安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流装置包括:
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冷却装置的下表面;
磁感卡扣结构,与所述固定结构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冷却装置的表面;以及
磁感阀结构,所述磁感阀结构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结构,所述磁感阀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磁感卡扣结构可拆卸连接;
其中,当所述磁感阀结构达到温度阈值时,所述磁感阀结构失去磁力,所述磁感阀结构脱离所述磁感卡扣结构,所述液流介质由所述冷却装置进入所述电池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磁效应的电池安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热磁效应的电池安全管理系统还包括多个辅助结构;
每个所述辅助结构设置于每个所述电池间隙,用于对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进行隔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热磁效应的电池安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结构为中空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磁效应的电池安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靠近多个所述电池单体的安全阀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磁效应的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贺武,王炎,欧阳明高,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