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GIP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7403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GIP电路,T1输入端连接VGH,输出端连接Q1;T2输入端连接P1,控制端连接Q1;T3输入端连接Q1,控制端连接P1;T4控制端Q1连接;T7输入端连接Q1,控制端连接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GIP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LCD显示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GIP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手机等产品的外观要求也日趋挑剔,这就促进了电子类产品朝着轻、薄和省功耗的方向不断的发展。自从2012年苹果iPhone5发布以后,利用In-Cell技术有效的减低手机等产品的厚度应用的越来越广泛。目前触控技术主要分为On-Cell技术和In-Celll技术:OnCell是指将触摸屏嵌入到显示屏和偏光片之间的方法,即在显示面板上配触摸传感器;In-cell是指将触摸面板功能嵌入到阵列基板上,这样由于少了一层触控屏的厚度,使得In-Cell面板的厚度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降低。采用In-Cell技术的屏幕具有产品更轻,厚度更低,透光性更好,减少屏幕贴合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的优点。但是采用In-Cell技术的屏幕在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触控时,会存在一些问题。请参阅图1,In-Cell面板的在触控显示时分为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就是在显示一帧画面时,将其分为DisplayTime(显示时间)和BlankingTime(消稳时间),触控极端插入到BlankingTime中,即把触控放在显示时间之后,两个时间段相加的和为一帧画面的时间(我们可称其为LongV);另一种就是在显示一帧画面时,将触控分批次的插入到Display中,即在一帧画面从上到下会分为:显示-触控-显示-触控-显示这样的循环方式(我们可称其为LongH)。在进行LongH模式的触控方式时,由于触控阶段会插入在显示阶段,所以在采用GIP设计时,会由于两个显示段之间插入一个触控段,使得第二显示段的GIP的Q1点要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一个高电位(约200us左右),由于TFT的漏电问题,使得第二显示阶段的Q1点会存在较大的漏电问题,使得第二显示阶段第一行GIP和第一显示阶段GIP的Q1点会存在较大差异,从而有可能造成面板GIP输出信号的差异,使得显示出现水平暗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GIP电路及其驱动方法防止GIP电路在不同触控模式下的GIPQ节点漏电造成的输出信号失真问题,同时提高面板的显示画质与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GIP电路,包括晶体管:T1、T2、T3、T4、T5、T6、T7、T8、T9、T10、T11、T12、T13、T14、T15和T16,还包括电容:C1和C2;所述T1的输入端与VGH连接,所述T1的输出端与Q1节点连接,所述T1的控制端与Gn-4连接;所述T2的输入端与P1节点连接,所述T2的输出端与VGL连接,所述T2的控制端与Q1节点连接;所述T3的输入端与Q1节点连接,所述T3的输出端与VGL连接,所述T3的控制端与P1节点连接;所述T4的输入端与CK连接,所述T4的输出端与Gn连接,所述T4的控制端与Q1节点连接;所述T5的输入端与Gn连接,所述T5的输出端与VGL连接,所述T5的控制端与P1节点连接;所述T6的输入端与Gn连接,所述T6的输出端与VGL连接,所述T6的控制端与P2节点连接;所述T7的输入端与Q1节点连接,所述T7的输出端与VGL连接,所述T7的控制端与Gn+4连接;所述T8的输入端与V1连接,所述T8的输出端与P1节点连接,所述T8的控制端与V1连接;所述T9的输入端与V2连接,所述T9的输出端与P2节点连接,所述T9的控制端与V2连接;所述T10的输入端与P1节点连接,所述T10的输出端与VGL连接,所述T10的控制端与V2连接;所述T11的输入端与P2节点连接,所述T11的输出端与VGL连接,所述T11的控制端与V1连接;所述T12的输入端与P2节点连接,所述T12的输出端与VGL连接,所述T12的控制端与Q1节点连接;所述T13的输入端与Q1节点连接,所述T13的输出端与VGL连接,所述T13的控制端与P2节点连接;所述T14的输入端与VGH连接,所述T14的输出端与Q2节点连接,所述T14的控制端与Gn-4连接;所述T15的输入端与VGH连接,所述T15的输出端与Q1节点连接,所述T15的控制端与Q2节点连接;所述T16的输入端与Q2节点连接,所述T16的输出端与VGL连接,所述T16的控制端与CK连接;所述C1的一极板与Q1节点连接,所述C1的另一极板与Gn连接;所述C2与Q2节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C2的一极板与Q2节点连接,所述C2的另一极板接地。进一步地,所述T1、T2、T3、T4、T5、T6、T7、T8、T9、T10、T11、T12、T13、T14、T15和T16均为薄膜晶体管。进一步地,所述T1、T2、T3、T4、T5、T6、T7、T8、T9、T10、T11、T12、T13、T14、T15和T16均为薄膜晶体管,且所述T1、T2、T3、T4、T5、T6、T7、T8、T9、T10、T11、T12、T13、T14、T15和T16设置在显示面板上。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为In-Cell触控面板。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GIP电路的驱动方法,用于上述任意一项所述一种GIP电路,包括显示阶段和触控阶段,所述触控阶段步骤如下:在触控预充期间a1,Gn-4写入高电位,V1写入高电位,VGH写入高电位,Gn+4写入低电位,CK写入低电位,VGL写入低电位,V2写入低电位;在触控稳压期间a2,Gn-4写入低电位,V1写入高电位,VGH写入高电位,Gn+4写入低电位,CK写入低电位,VGL写入低电位,V2写入低电位;在触控输出期间a3,Gn-4写入低电位,V1写入高电位,VGH写入高电位,Gn+4写入低电位,CK写入高电位,VGL写入低电位,V2写入低电位;在触控下拉期间a4,Gn-4写入低电位,V1写入高电位,VGH写入高电位,Gn+4写入高电位,CK写入低电位,VGL写入低电位,V2写入低电位;在触控下拉维持期间a4,Gn-4写入低电位,V1写入高电位,VGH写入高电位,Gn+4写入低电位,CK写入高电位,VGL写入低电位,V2写入低电位。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阶段包括步骤:在显示预充期间t1,Gn-4写入高电位,V1写入高电位,VGH写入高电位,Gn+4写入低电位,CK写入低电位,VGL写入低电位,V2写入低电位;在显示输出期间t2,Gn-4写入低电位,V1写入高电位,VGH写入高电位,Gn+4写入低电位,CK写入高电位,VGL写入低电位,V2写入低电位;在显示下拉期间t3,Gn-4写入低电位,V1写入高电位,VGH写入高电位,Gn+4写入高电位,CK写入低电位,VGL写入低电位,V2写入低电位;在显示下拉维持期间t3,Gn-4写入低电位,V1写入高电位,VGH写入高电位,Gn+4写入低电位,CK写入高电位,VGL写入低电位,V2写入低电位。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阶段和所述触控阶段在预设时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GIP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晶体管:T1、T2、T3、T4、T5、T6、T7、T8、T9、T10、T11、T12、T13、T14、T15和T16,还包括电容:C1和C2;/n所述T1的输入端与VGH连接,所述T1的输出端与Q1节点连接,所述T1的控制端与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GIP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晶体管:T1、T2、T3、T4、T5、T6、T7、T8、T9、T10、T11、T12、T13、T14、T15和T16,还包括电容:C1和C2;
所述T1的输入端与VGH连接,所述T1的输出端与Q1节点连接,所述T1的控制端与Gn-4连接;
所述T2的输入端与P1节点连接,所述T2的输出端与VGL连接,所述T2的控制端与Q1节点连接;
所述T3的输入端与Q1节点连接,所述T3的输出端与VGL连接,所述T3的控制端与P1节点连接;
所述T4的输入端与CK连接,所述T4的输出端与Gn连接,所述T4的控制端与Q1节点连接;
所述T5的输入端与Gn连接,所述T5的输出端与VGL连接,所述T5的控制端与P1节点连接;
所述T6的输入端与Gn连接,所述T6的输出端与VGL连接,所述T6的控制端与P2节点连接;
所述T7的输入端与Q1节点连接,所述T7的输出端与VGL连接,所述T7的控制端与Gn+4连接;
所述T8的输入端与V1连接,所述T8的输出端与P1节点连接,所述T8的控制端与V1连接;
所述T9的输入端与V2连接,所述T9的输出端与P2节点连接,所述T9的控制端与V2连接;
所述T10的输入端与P1节点连接,所述T10的输出端与VGL连接,所述T10的控制端与V2连接;
所述T11的输入端与P2节点连接,所述T11的输出端与VGL连接,所述T11的控制端与V1连接;
所述T12的输入端与P2节点连接,所述T12的输出端与VGL连接,所述T12的控制端与Q1节点连接;
所述T13的输入端与Q1节点连接,所述T13的输出端与VGL连接,所述T13的控制端与P2节点连接;
所述T14的输入端与VGH连接,所述T14的输出端与Q2节点连接,所述T14的控制端与Gn-4连接;
所述T15的输入端与VGH连接,所述T15的输出端与Q1节点连接,所述T15的控制端与Q2节点连接;
所述T16的输入端与Q2节点连接,所述T16的输出端与VGL连接,所述T16的控制端与CK连接;
所述C1的一极板与Q1节点连接,所述C1的另一极板与Gn连接;
所述C2与Q2节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GIP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C2的一极板与Q2节点连接,所述C2的另一极板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GIP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T1、T2、T3、T4、T5、T6、T7、T8、T9、T10、T11、T12、T13、T14、T15和T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东刘汉龙阮桑桑郭智宇李长晔郑聪秀钟慧萍陈廷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