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零部件原料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3975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汽车零部件原料下料装置,包括罐体,罐体上部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一侧设置有搅拌电机,罐体内部设置有搅拌轴,搅拌电机与搅拌轴相连接,进料口内设置有缓冲机构,罐体内设置有排料口,排料口下方设置有电动卸料组件,电动卸料组件下方设置有输送皮带,输送皮带下方且在支撑架上安装有称重传感器,输送皮带下方的主动轮与驱动电机相连接;所述罐体一侧设置有控制柜,控制柜分别与搅拌电机、电动卸料组件、称重传感器和驱动电机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设计紧凑,能够对原料下料重量精确控制,避免了过量下料造成产能过剩的情况,并且通过对原料混合过程中的逐渐缓冲,避免大量倾倒原料对装置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零部件原料下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的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原料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随着新能源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新能源汽车需求剧增,新能源汽车在内部有大量的注塑零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车身重量,提高了续航能力;注塑零件在生产前期需要对原料进行处理,原料需要混合均匀,保证后续工序用料质量,目前在原料下料上大多采用筒式下料,原料混合效率高、下料速度快,但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下料过程中对于下料量很难控制,一般倒入一桶料则全部下料,造成生产线上生产压力增大;并且在加料时,直接将原料倒入到混合筒中,倒料瞬间产生的冲击力对混合筒的机械设施造成很强的破坏力,经常会出现坏刀的情况,故障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原料下料过程中对于下料量很难控制,并且在加料时,直接将原料倒入到混合筒中,倒料瞬间产生的冲击力对混合筒的机械设施造成很强的破坏力,经常会出现坏刀的情况,故障率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汽车零部件原料下料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零部件原料下料装置,包括罐体,罐体上部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一侧设置有搅拌电机,罐体内部设置有搅拌轴,搅拌电机与搅拌轴相连接,所述进料口内设置有缓冲机构,罐体内设置有排料口,排料口下方设置有电动卸料组件,电动卸料组件下方设置有输送皮带,输送皮带的输料端与罐体下部的送料口相对应,输送皮带下方且在支撑架上安装有称重传感器,输送皮带下方的主动轮与驱动电机相连接;所述罐体一侧设置有控制柜,控制柜分别与搅拌电机、电动卸料组件、称重传感器和驱动电机相连接。优选地,所述搅拌轴上安装有若干个搅拌叶片且搅拌轴上的若干个叶片长度自上而下依次减小。优选地,所述进料口的设置数量为至少两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若干个倾斜缓冲板且若干个倾斜缓冲板固定交叉分布在进料口内。优选地,所述电动卸料组件包括卸料电机、减速机和叶轮,卸料电机设置在控制柜上且卸料电机与减速机相连接,减速机与叶轮相连接,叶轮设置在排料口下方的排料通道内;所述卸料电机与控制柜相连接。优选地,所述控制柜内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电源、继电器组和称重传感器相连接,继电器组分别与搅拌电机、卸料电机和驱动电机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继电器组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和第三继电器,第一继电器分别与控制器和搅拌电机相连接,第二继电器分别与控制器和卸料电机相连接,第三继电器分别与控制器和驱动电机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进料口内设置多个交叉分布的缓冲板,多个缓冲板之间形成S形下料通道对下料进行初步缓冲,并且利用罐体内部为梯形搅拌区域,利用多个搅拌叶片对原料进行充分搅拌,并且在原料混合均匀后下料过程中逐渐减速,进而对罐体内部机械设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在输送皮带启动过程中,利用称重传感器实时检测输送皮带上的下料量,当产量需求时,控制器自动控制卸料电机停止,关闭卸料通道,至此下料过程完成;本技术整体结构设计紧凑,能够对原料下料重量精确控制,避免了过量下料造成产能过剩的情况,并且通过对原料混合过程中的逐渐缓冲,避免大量倾倒原料对装置造成损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进料口中缓冲板的分布图。图中,1为罐体,2为进料口,21为缓冲板,3为搅拌轴,31为搅拌叶片,4为搅拌电机,5为卸料电机,6为减速机,7为排料通道,8为叶轮,9为称重传感器,10为输送皮带,11为控制柜,12为驱动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零部件原料下料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1上部设置有进料口2,进料口2的设置数量为至少两组,便于缓和不同的原料,进料口2一侧设置有搅拌电机4,罐体1内部设置有搅拌轴3,搅拌电机4与搅拌轴3相连接,搅拌轴3上安装有若干个搅拌叶片31且搅拌轴3上的若干个搅拌叶片31的长度自上而下依次减小,罐体上部为梯形,便于长短不一的搅拌叶片充分对梯形搅拌腔内原料进行搅拌,同时利用梯形搅拌腔体便于下料时缓冲,减轻原料对内部机械设施造成损害。如图2所示,所述进料口2内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若干个倾斜缓冲板21且若干个倾斜缓冲板21固定交叉分布在进料口2内,若干个倾斜缓冲板21之间形成一S形下料通道,对下料进行初步缓冲,并且利用罐体内部为梯形搅拌区域,利用多个搅拌叶片对原料进行充分搅拌,并且在原料混合均匀后下料过程中逐渐减速,进而对罐体内部机械设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罐体1内设置有排料口,排料口下方设置有电动卸料组件,电动卸料组件包括卸料电机4、减速机6和叶轮8,卸料电机4设置在控制柜11上且卸料电机4与减速机6相连接,减速机4与叶轮8相连接,叶轮8设置在排料口下方的排料通道7内;所述卸料电机4与控制柜11相连接。电动卸料组件下方设置有输送皮带10即叶轮下方且在罐体内部设置有输送皮带10,输送皮带10的输料端与罐体1下部的送料口相对应便于输送皮带将混合好的原料输送出去,输送皮带10下方且在支撑架上安装有称重传感器9,输送皮带10下方的主动轮与驱动电机12相连接;所述罐体1一侧设置有控制柜11,控制柜11分别与搅拌电机4、电动卸料组件、称重传感器9和驱动电机12相连接。所述控制柜11内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电源、继电器组和称重传感器9相连接,继电器组分别与搅拌电机4、卸料电机5和驱动电机12相连接,控制柜上还设置有与继电器组对应的控制按钮组,控制按钮组通过A/D信号转换器与控制器相连接,控制按钮组包括第一控制按钮、第二控制按钮和第三控制按钮,继电器组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和第三继电器,第一继电器分别与控制器和搅拌电机4相连接,第二继电器分别与控制器和卸料电机5相连接,第三继电器分别与控制器和驱动电机12相连接,第一控制按钮用于人工手动控制搅拌电机启动或停止,控制搅拌叶片的运行状态,第二控制按钮用于人工手动控制卸料电机启动或停止,控制卸料阀的运行状态,第三控制按钮用于人工手动控制驱动电机启动或停止,控制输送皮带的运行状态;在下料时,首先人工按动第一控制按钮控制搅拌电机启动,在混合5~10分钟之后,人工按动第一控制按钮控制搅拌电机停止转动、按动第二控制按钮和第三控制按钮控制卸料电机启动带动叶轮转动和输送皮带启动,进而向下排料,在输送皮带启动过程中,利用称重传感器实时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零部件原料下料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1)上部设置有进料口(2),进料口(2)一侧设置有搅拌电机(4),罐体(1)内部设置有搅拌轴(3),搅拌电机(4)与搅拌轴(3)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2)内设置有缓冲机构, 罐体(1)内设置有排料口,排料口下方设置有电动卸料组件,电动卸料组件下方设置有输送皮带(10),输送皮带(10)的输料端与罐体(1)下部的送料口相对应,输送皮带(10)下方且在支撑架上安装有称重传感器(9),输送皮带(10)下方的主动轮与驱动电机(12)相连接;所述罐体(1)一侧设置有控制柜(11),控制柜(11)分别与搅拌电机(4)、电动卸料组件、称重传感器(9)和驱动电机(12)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零部件原料下料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1)上部设置有进料口(2),进料口(2)一侧设置有搅拌电机(4),罐体(1)内部设置有搅拌轴(3),搅拌电机(4)与搅拌轴(3)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2)内设置有缓冲机构,罐体(1)内设置有排料口,排料口下方设置有电动卸料组件,电动卸料组件下方设置有输送皮带(10),输送皮带(10)的输料端与罐体(1)下部的送料口相对应,输送皮带(10)下方且在支撑架上安装有称重传感器(9),输送皮带(10)下方的主动轮与驱动电机(12)相连接;所述罐体(1)一侧设置有控制柜(11),控制柜(11)分别与搅拌电机(4)、电动卸料组件、称重传感器(9)和驱动电机(1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原料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3)上安装有若干个搅拌叶片(31)且搅拌轴(3)上的若干个搅拌叶片(31)的长度自上而下依次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原料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2)的设置数量为至少两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轩健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瑞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