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真迎宾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3182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领域,尤其是一种仿真迎宾机器人,针对现有的仿真迎宾机器人是直接放置在地面上的,不便于进行移动,在需要对其移动时费时费力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底部开设有收纳槽,收纳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矩形孔,两个矩形孔内滑动安装有同一个矩形板,矩形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万向轮,收纳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移动槽,移动槽内滑动安装有移动板,两个移动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焊接有牵引杆,收纳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牵引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用性好,方便对机器人进行移动,省时省力,在将机器人移动到指定地点时,能够对万向轮进行收纳,提高机器人使用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真迎宾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仿真迎宾机器人。
技术介绍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经检索,授权公告号为CN208514499U所公开的一种仿真迎宾机器人,其结构包括基座、底座、机械手、机械臂、连接板、桁架、安装座、服务台、连接件、显示屏、保护外壳、透气栅格、支撑座,基座与底座为一体化结构,显示屏的下方设有透气栅格,但是其仿真迎宾机器人是直接放置在地面上的,不便于进行移动,在需要对其移动时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仿真迎宾机器人是直接放置在地面上的,不便于进行移动,在需要对其移动时费时费力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仿真迎宾机器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仿真迎宾机器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底部开设有收纳槽,收纳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矩形孔,两个矩形孔内滑动安装有同一个矩形板,矩形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万向轮,收纳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移动槽,移动槽内滑动安装有移动板,两个移动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焊接有牵引杆,收纳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牵引槽,牵引杆滑动安装于牵引槽内,牵引杆的外侧套设有弹簧,两个弹簧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焊接于两个移动板相互远离的一侧,两个弹簧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焊接于收纳槽的两侧内壁上,收纳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竖轴槽,竖轴槽内转动安装有竖轴,两个移动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导绳和下导绳,竖轴的外侧固定套设有上导轮和下导轮,上导绳与上导轮的内侧固定连接,下导绳与下导轮的内侧固定连接,两个移动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焊接有两个固定板,矩形板的顶部开设有方孔,移动板的底部和竖轴的底端均贯穿方孔,方孔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固定槽,位于上方的固定板与固定槽相卡装。优选的,所述收纳槽的前侧内壁上开设有操作孔,将手通过操作孔伸入到收纳槽内。优选的,所述矩形板的顶部与矩形孔的顶部内壁相接触,对矩形板进行限位。优选的,两个移动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两个移动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相接触,对移动板进行限位。优选的,所述上导绳位于矩形板的上方,下导绳位于矩形板的下方。优选的,四个万向轮均位于收纳槽内。本技术中,所述一种仿真迎宾机器人,当机器人需要进行移动时,将手通过操作孔伸入到收纳槽内,握住竖轴并转动竖轴,竖轴带动上导轮和下导轮进行转动,使得上导绳和下导绳分别绕到上导轮和下导轮上,上导绳和下导绳带动对应的移动板进行移动,移动板对弹簧进行拉伸,移动板带动固定板进行移动,使得上方的固定板移出固定槽,然后抬起机体并推动矩形板,使得矩形板的底部与矩形槽的底部内壁相接触,此时下方的固定板与固定槽位于同一水平轴线上,然后松开竖轴,此时弹簧由于自身的弹力带动移动板进行移动,移动板带动固定板进行移动,使得下方的固定板卡入固定槽内,对矩形板进行固定,此时万向轮与地面相接触,机器人可以通过万向轮进行移动,当机器人移动到指定位置处时,再对万向轮进行收纳,提高机器人使用时的稳定性。本技术实用性好,方便对机器人进行移动,省时省力,在将机器人移动到指定地点时,能够对万向轮进行收纳,提高机器人使用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仿真迎宾机器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仿真迎宾机器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仿真迎宾机器人的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体;2、矩形板;3、万向轮;4、移动板;5、牵引杆;6、弹簧;7、竖轴;8、上导绳;9、下导绳;10、固定板;11、上导轮;12、下导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仿真迎宾机器人,包括机体1,机体1的底部开设有收纳槽,收纳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矩形孔,两个矩形孔内滑动安装有同一个矩形板2,矩形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万向轮3,收纳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移动槽,移动槽内滑动安装有移动板4,两个移动板4相互远离的一侧均焊接有牵引杆5,收纳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牵引槽,牵引杆5滑动安装于牵引槽内,牵引杆5的外侧套设有弹簧6,两个弹簧6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焊接于两个移动板4相互远离的一侧,两个弹簧6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焊接于收纳槽的两侧内壁上,收纳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竖轴槽,竖轴槽内转动安装有竖轴7,两个移动板4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导绳8和下导绳9,竖轴7的外侧固定套设有上导轮11和下导轮12,上导绳8与上导轮11的内侧固定连接,下导绳9与下导轮12的内侧固定连接,两个移动板4相互远离的一侧均焊接有两个固定板10,矩形板2的顶部开设有方孔,移动板4的底部和竖轴7的底端均贯穿方孔,方孔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固定槽,位于上方的固定板10与固定槽相卡装。本实施例中,收纳槽的前侧内壁上开设有操作孔,将手通过操作孔伸入到收纳槽内。本实施例中,矩形板2的顶部与矩形孔的顶部内壁相接触,对矩形板2进行限位。本实施例中,两个移动板4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两个移动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相接触,对移动板4进行限位。本实施例中,上导绳8位于矩形板2的上方,下导绳9位于矩形板2的下方。本实施例中,四个万向轮3均位于收纳槽内。本技术中,当机器人需要进行移动时,将手通过操作孔伸入到收纳槽内,握住竖轴7并转动竖轴7,竖轴7带动上导轮11和下导轮12进行转动,使得上导绳8和下导绳9分别绕到上导轮11和下导轮12上,上导绳8和下导绳9带动对应的移动板4进行移动,移动板4带动牵引杆5进行移动,移动板4对弹簧6进行拉伸,移动板4带动固定板10进行移动,使得上方的固定板10移出固定槽,然后抬起机体1并推动矩形板2,使得矩形板2的底部与矩形槽的底部内壁相接触,此时下方的固定板10与固定槽位于同一水平轴线上,然后松开竖轴7,此时弹簧6由于自身的弹力带动移动板4进行移动,移动板4带动固定板10进行移动,使得下方的固定板10卡入固定槽内,对矩形板2进行固定,此时万向轮3与地面相接触,机器人可以通过万向轮3进行移动,当机器人移动到指定位置处时,再对万向轮3进行收纳,提高机器人使用时的稳定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真迎宾机器人,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底部开设有收纳槽,收纳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矩形孔,两个矩形孔内滑动安装有同一个矩形板(2),矩形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万向轮(3),收纳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移动槽,移动槽内滑动安装有移动板(4),两个移动板(4)相互远离的一侧均焊接有牵引杆(5),收纳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牵引槽,牵引杆(5)滑动安装于牵引槽内,牵引杆(5)的外侧套设有弹簧(6),两个弹簧(6)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焊接于两个移动板(4)相互远离的一侧,两个弹簧(6)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焊接于收纳槽的两侧内壁上,收纳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竖轴槽,竖轴槽内转动安装有竖轴(7),两个移动板(4)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导绳(8)和下导绳(9),竖轴(7)的外侧固定套设有上导轮(11)和下导轮(12),上导绳(8)与上导轮(11)的内侧固定连接,下导绳(9)与下导轮(12)的内侧固定连接,两个移动板(4)相互远离的一侧均焊接有两个固定板(10),矩形板(2)的顶部开设有方孔,移动板(4)的底部和竖轴(7)的底端均贯穿方孔,方孔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固定槽,位于上方的固定板(10)与固定槽相卡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真迎宾机器人,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底部开设有收纳槽,收纳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矩形孔,两个矩形孔内滑动安装有同一个矩形板(2),矩形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万向轮(3),收纳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移动槽,移动槽内滑动安装有移动板(4),两个移动板(4)相互远离的一侧均焊接有牵引杆(5),收纳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牵引槽,牵引杆(5)滑动安装于牵引槽内,牵引杆(5)的外侧套设有弹簧(6),两个弹簧(6)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焊接于两个移动板(4)相互远离的一侧,两个弹簧(6)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焊接于收纳槽的两侧内壁上,收纳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竖轴槽,竖轴槽内转动安装有竖轴(7),两个移动板(4)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导绳(8)和下导绳(9),竖轴(7)的外侧固定套设有上导轮(11)和下导轮(12),上导绳(8)与上导轮(11)的内侧固定连接,下导绳(9)与下导轮(12)的内侧固定连接,两个移动板(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秀红唐珩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智胜日鑫健康产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