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含EB病毒gB蛋白的自组装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772916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EB病毒gB蛋白的自组装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自组装纳米颗粒,包含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所述第一多肽包含gB蛋白和第一载体亚基,所述第二多肽包含第二载体亚基;所述第一载体亚基为I53‑50A1,所述第二载体亚基为I53‑50B.4PT1。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自组装纳米颗粒首次将EB病毒的gB蛋白展示在纳米颗粒表面,其粒径较抗原gB大,化学稳定性、与中和抗体的的结合能力高于抗原gB,有利于增加其在B细胞抗原受体的驻留时间,刺激抗体的产生;同时,自组装纳米颗粒能够诱导较高的动物免疫抗体滴度,可用于预防EB病毒感染及治疗EB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EB病毒gB蛋白的自组装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含EB病毒gB蛋白的自组装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属于疱疹病毒家族,具有潜伏感染能力,是最早被鉴定的致癌病毒之一。EBV感染世界范围内95%人群,在青少年人群中主要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而且在成人中与鼻咽癌、胃癌等上皮细胞性肿瘤以及Burkitt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B细胞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因此开发EBV疫苗具有重大的公共卫生意义。作为包膜病毒,EBV通过膜融合的方式感染宿主细胞。这一过程与病毒表面的膜融合蛋白gB、gH/gL、gp42等和宿主细胞受体的相互作用完成。目前已发现它们的中和抗体有抑制EBV感染上皮细胞或B细胞的能力,因此这些主要的膜融合蛋白是开发EBV疫苗理想的候选抗原。作为膜融合过程最后的共同执行蛋白,gH-gL和gB共同发挥作用,从而促进EBV的融合过程,但是,目前几乎所有的EBV疫苗都使用gp350以及gH-gL这些受体结合蛋白作为靶标,而极少使用gB作为免疫原。gB具有三聚化的构象,其结构相对gH-gL等蛋白更为复杂,功能更为多样,开发以gB作为免疫原的疫苗具有更多未知性以及挑战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gB蛋白的自组装纳米颗粒。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gB蛋白的自组装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自组装纳米颗粒在制备预防EB病毒感染的药品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一种包含上述自组装纳米颗粒的疫苗。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自组装纳米颗粒在制备治疗EB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的药品中的应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含gB蛋白的自组装纳米颗粒,包含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所述第一多肽包含gB蛋白和第一载体亚基,所述第二多肽包含第二载体亚基;所述第一载体亚基为I53-50A1,所述第二载体亚基为I53-50B.4PT1;所述gB蛋白与第一载体亚基通过连接肽(linker)连接,可以使得组装后的纳米颗粒外展示gB蛋白,更好地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优选的,所述第一载体亚基与所述第二载体亚基以非共价相互作用自组装形成纳米结构,所述第一载体亚基包覆于所述第二载体亚基的表面,所述gB蛋白展示在纳米结构表面。所述I53-50A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所述I53-50B.4PT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所述gB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3所示。所述连接肽(linker)为含5~20个氨基酸的多肽;优选为含10~15个氨基酸的多肽;更优选为氨基酸序列为SEQIDNO:4~9中任一种的多肽;最优选为氨基酸序列为SEQIDNO:9的多肽;连接肽用于抗原gB蛋白与载体蛋白的连接,不影响抗原的免疫原性以及蛋白的正确折叠。优选的,所述第一多肽还包含稳定蛋白。优选的,所述稳定蛋白位于连接肽(linker)与第一载体亚基之间。所述稳定蛋白优选为T4噬菌体纤维蛋白原(T4fibritin)(SEQIDNO:10)或GCN4肽段(SEQIDNO:11);更优选为T4噬菌体纤维蛋白原。优选的,所述第一多肽为第一多肽三聚体。优选的,所述第二多肽为第二多肽五聚体。优选的,所述第一多肽三聚体的拷贝数为18~22,所述第二多肽五聚体的拷贝数为10~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多肽三聚体的拷贝数为20,所述第二多肽五聚体的拷贝数为12。优选的,所述含gB蛋白的自组装纳米颗粒具有20面体对称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含gB蛋白的自组装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将第一多肽与第二多肽孵育,得到;所述第一多肽包含gB蛋白和第一载体亚基,所述第二多肽包含第二载体亚基;所述第一载体亚基为I53-50A1,所述第二载体亚基为I53-50B.4PT1;所述gB蛋白与第一载体亚基通过连接肽(linker)连接,可以使得组装后的纳米颗粒外展示gB蛋白,更好地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所述I53-50A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所述I53-50B.4PT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所述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的摩尔质量比优选为1:(3~6);更优选为1:5。所述孵育的条件优选为在组装缓冲液中孵育0.5~2h。所述组装缓冲液的组成优选为250mMNaCl,50mMTris-HClpH8.0,5%甘油。所述gB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3所示。所述连接肽(linker)为含5~20个氨基酸的多肽;优选为含10~15个氨基酸的多肽;更优选为氨基酸序列为SEQIDNO:4~9中任一种的多肽;最优选为氨基酸序列为SEQIDNO:9的多肽;连接肽用于抗原gB蛋白与载体蛋白的连接,不影响抗原的免疫原性以及蛋白的正确折叠。优选的,所述第一多肽还包含稳定蛋白。优选的,所述稳定蛋白位于连接肽(linker)与第一载体亚基之间。所述稳定蛋白优选为T4噬菌体纤维蛋白原(T4fibritin)(SEQIDNO:10)或者GCN4肽段(SEQIDNO:11);更优选为T4噬菌体纤维蛋白原。优选的,所述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还包含纯化标签。所述纯化标签优选为组氨酸标签(His标签),链霉亲和素标签(Strep标签)和麦芽糖结合蛋白(MBP)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组氨酸标签(His标签)。所述第一多肽的纯化标签位于稳定蛋白和第一载体亚基之间。所述第二多肽的纯化标签位于第二载体亚基的末端。所述第一多肽还含有信号肽,使目的蛋白在表达后能够分泌至上清。所述信号肽选自CD5信号肽(SEQIDNO:25)。所述第一多肽优选通过如下方式获得:将表达第一多肽的核酸引入第一宿主细胞;孵育第一宿主细胞表达第一多肽。所述第一宿主细胞优选为真核细胞;更优选为人类胚胎肾293细胞(HEK293F),犬肾细胞(Madin-Dabycaninekidneycells,MDCK),非洲绿猴(Chlorocebussabaeus)肾细胞(VERO),SF9(Spodopterafrugiperda9)细胞,HighFive细胞、CHO(ChineseHamsterOvary,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和酵母细胞中的至少一种;最优选为人类胚胎肾293细胞。所述第二多肽优选通过如下方式获得:将表达第二多肽的核酸引入第二宿主细胞;孵育第二宿主细胞表达第二多肽。所述第二宿主细胞优选为原核细胞;更优选为大肠杆菌;最优选为Rosetta(DE3)。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第一方面的自组装纳米颗粒在制备预防EB病毒感染的药品中的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组装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所述第一多肽包含gB蛋白和第一载体亚基,所述第二多肽包含第二载体亚基;所述第一载体亚基为I53-50A1,所述第二载体亚基为I53-50B.4PT1;所述gB蛋白与第一载体亚基通过连接肽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组装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所述第一多肽包含gB蛋白和第一载体亚基,所述第二多肽包含第二载体亚基;所述第一载体亚基为I53-50A1,所述第二载体亚基为I53-50B.4PT1;所述gB蛋白与第一载体亚基通过连接肽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组装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
所述I53-50A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
所述I53-50B.4PT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
所述连接肽优选为含5~20个氨基酸的多肽;更优选为氨基酸序列为SEQIDNO:4~9中任一种的多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组装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多肽还包含稳定蛋白;
所述稳定蛋白位于第一载体亚基与连接肽之间;
所述稳定蛋白优选为T4噬菌体纤维蛋白原(SEQIDNO:10)或GCN4肽段(SEQIDNO: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组装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木圣孙聪曾益新冯国开康银峰陈欣纯张晓朱倩莹李江平孔祥炜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