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卧铺机构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2597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卧铺机构以及车辆,车辆的卧铺机构包括:卧铺主体;扶梯组件,扶梯组件可转动地设于卧铺主体,扶梯组件相对卧铺主体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扶梯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扶梯组件收纳至卧铺主体下方;扶梯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用户适于踩踏扶梯组件运动至卧铺主体;扶梯组件位于第三位置时,扶梯组件的设于卧铺主体的至少一侧,扶梯组件适于对用户进行止挡以防止用户从卧铺主体上滑落。由此,通过设置扶梯组件,可以避免用户从卧铺主体上滑脱,从而可以保证位于卧铺主体上的用户的安全性,并且,也可以减少扶梯组件占用车辆内的活动空间,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用车体验,同时,也可以方便用户运动至卧铺主体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卧铺机构以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卧铺机构以及具有该车辆的卧铺机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车辆内设有两层卧铺,即上铺和下铺,两层卧铺在车辆的高度方向间隔开,对于内设双层卧铺并且未设置扶梯的卡车,用户通过直接踩踏下铺或者座椅或者仪表板中控台进入上铺不方便,并且安全性不高,存在磕碰、滑脱等潜在风险。而对于设有扶梯的卡车,通常扶梯占用空间大,影响驾驶室内的活动空间,会降低用户的用车体验。同时,卡车上铺的遮拦网对乘客的保护性较差,使得在上铺休息的用户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现有的卡车护栏通常为固定长度,无法根据用户习惯改变护栏尺寸,使客户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卧铺机构,该车辆的卧铺机构可以避免用户从卧铺主体上滑脱,从而可以保证位于卧铺主体上的用户的安全性,并且,也可以减少扶梯组件占用车辆内的活动空间,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用车体验。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卧铺机构包括:卧铺主体;扶梯组件,所述扶梯组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卧铺主体,所述扶梯组件相对所述卧铺主体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其中,所述扶梯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扶梯组件收纳至所述卧铺主体下方;所述扶梯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用户适于踩踏所述扶梯组件运动至所述卧铺主体上;所述扶梯组件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扶梯组件的设于所述卧铺主体的至少一侧,所述扶梯组件适于对用户进行止挡以防止用户从所述卧铺主体上滑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卧铺机构,可以避免用户从卧铺主体上滑脱,从而可以保证位于卧铺主体上的用户的安全性,并且,也可以减少扶梯组件占用车辆内的活动空间,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用车体验,同时,也可以方便用户运动至卧铺主体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扶梯组件包括:多个伸缩梯架,多个所述伸缩梯架在所述扶梯组件的宽度方向间隔开,相邻的两个所述伸缩梯架间连接有多个踩踏杆。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车辆的卧铺机构还包括:第一导轨和滑动连杆,所述滑动连杆可沿所述第一导轨滑动,所述伸缩梯架的一端与所述滑动连杆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车辆的卧铺机构还包括: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和所述第一导轨相对且平行,所述滑动连杆可沿所述第二导轨滑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滑动连杆通过滑动块与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二导轨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导轨设于所述卧铺主体的下表面且与所述卧铺主体的卧铺支撑杆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车辆的卧铺机构还包括: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适于伸入或拔出所述滑动连杆,所述翻转机构连接在所述滑动连杆和所述伸缩梯架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伸缩板和第一连接轴,所述伸缩板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轴和所述滑动连杆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轴相对所述伸缩板可转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轴连接在所述伸缩板和所述伸缩梯架之间,且所述伸缩梯架相对所述第一连接轴可转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与所述伸缩梯架连接的端部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有第二连接轴,所述伸缩梯架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轴且相对所述第二连接轴可转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伸缩梯架设有适于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支撑配合的第二支撑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伸缩梯架的外侧套设有固定套杆,所述固定套杆相对所述伸缩梯架可滑动,所述固定套杆适于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外侧以使所述扶梯组件保持在所述第三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车辆的卧铺机构还包括:位置固定件,所述位置固定件设于所述卧铺主体,所述位置固定件适于将所述扶梯组件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踩踏杆包括:踩踏杆本体和踩踏杆连接杆,所述踩踏杆连接杆的一端通过踩踏杆连接块与所述伸缩梯架连接,所述踩踏杆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踩踏杆本体连接且适于插入或拔出所述踩踏杆本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踩踏杆连接块设有定位槽和定位凸起中的一个,所述踩踏杆本体设有所述定位槽和所述定位凸起中的另一个,所述定位凸起适于插入所述定位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每个所述伸缩梯架均包括:多个伸缩杆,多个所述伸缩杆依次可伸缩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的卧铺机构。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卧铺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卧铺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卧铺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卧铺机构位于第三位置时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扶梯组件横向拉伸时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扶梯组件未横向拉伸时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卧铺机构位于第三位置时固定套杆未套设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时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卧铺机构位于第三位置时固定套杆套设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时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卧铺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卧铺机构向第三位置翻转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卧铺机构100;第一导轨1;滑动连杆2;第二导轨3;第一滑动块4;第二滑动块5;位置固定件6;卧铺主体10;卧铺支撑杆11;扶梯组件20;伸缩梯架21;踩踏杆22;踩踏杆本体23;踩踏杆连接杆24;踩踏杆连接块25;定位槽26;定位凸起27;伸缩杆28;翻转机构30;伸缩板31;第一连接轴32;安装板33;第一支撑板34;第二支撑板35;固定套杆3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卧铺机构100。如图1-图9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卧铺机构100包括:卧铺主体10和扶梯组件20。扶梯组件20可转动地设置于卧铺主体10,也就是说,扶梯组件20相对卧铺主体10可转动,扶梯组件20相对卧铺主体10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通过转动扶梯组件20可以使扶梯组件20运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卧铺主体10可以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卧铺机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n卧铺主体(10);/n扶梯组件(20),所述扶梯组件(20)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卧铺主体(10),所述扶梯组件(20)相对所述卧铺主体(10)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其中,/n所述扶梯组件(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扶梯组件(20)收纳至所述卧铺主体(10)下方;/n所述扶梯组件(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用户适于踩踏所述扶梯组件(20)运动至所述卧铺主体(10)上;/n所述扶梯组件(20)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扶梯组件(20)的设于所述卧铺主体(10)的至少一侧,所述扶梯组件(20)适于对用户进行止挡以防止用户从所述卧铺主体(10)上滑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卧铺机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卧铺主体(10);
扶梯组件(20),所述扶梯组件(20)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卧铺主体(10),所述扶梯组件(20)相对所述卧铺主体(10)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其中,
所述扶梯组件(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扶梯组件(20)收纳至所述卧铺主体(10)下方;
所述扶梯组件(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用户适于踩踏所述扶梯组件(20)运动至所述卧铺主体(10)上;
所述扶梯组件(20)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扶梯组件(20)的设于所述卧铺主体(10)的至少一侧,所述扶梯组件(20)适于对用户进行止挡以防止用户从所述卧铺主体(10)上滑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卧铺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梯组件(20)包括:多个伸缩梯架(21),多个所述伸缩梯架(21)在所述扶梯组件(20)的宽度方向间隔开,相邻的两个所述伸缩梯架(21)间连接有多个踩踏杆(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卧铺机构(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轨(1)和滑动连杆(2),所述滑动连杆(2)可沿所述第一导轨(1)滑动,所述伸缩梯架(21)的一端与所述滑动连杆(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卧铺机构(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轨(3),所述第二导轨(3)和所述第一导轨(1)相对且平行,所述滑动连杆(2)可沿所述第二导轨(3)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卧铺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连杆(2)通过滑动块与所述第一导轨(1)、所述第二导轨(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卧铺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轨(3)设于所述卧铺主体(10)的下表面且与所述卧铺主体(10)的卧铺支撑杆(1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卧铺机构(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翻转机构(30),所述翻转机构(30)适于伸入或拔出所述滑动连杆(2),所述翻转机构(30)连接在所述滑动连杆(2)和所述伸缩梯架(2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卧铺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30)包括:伸缩板(31)和第一连接轴(32),所述伸缩板(31)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轴(32)和所述滑动连杆(2)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轴(32)相对所述伸缩板(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石琪谷伟兴汤红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